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来,我国各地基本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处于在省、市业务部门指导之下,大都以春防秋防为主线,平时结合各特定疫病进行防控,贯彻思想为“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各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尽管已经进行了兽医体制改革,设备和人员素质有了本质的提升,但由于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资金少、工作量大等,整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基层;兽医;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是政府领导及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近年来,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一些养殖业主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不注意动物防疫工作,不重视动物养殖环境的维护,加上动物防疫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外动物疫病的侵入和国内动物疫病的复杂化,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居民对无公害、安全动物产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突显了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通过深入的调查后发现目前动物防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以下笔者将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建议。
1.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一是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认为饲养的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防疫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没病时就省事省钱,存在一种碰大运的侥幸心里;有的是因曾经遇到免疫后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病、甚至死亡而未得到及时救灾治,赔偿,则对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二是病死动物不规范处理。尤其是小规模、分散式,一家一户饲养的,他们的社会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为减少经济损失,不少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变价处理,另一方面对处理不出去的又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乱丢乱甩的漏习难以彻底改变,即使采取掩埋,但是对掩埋的地点、深度和方法达不到科学规范要求,掩埋坑中根本不消毒药,基本上形同虚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养殖户千方百计逃避检疫。一旦未经检疫的动物运入高速公路就毫无办法实施补检,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1.2乡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
乡镇动物防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动物品种多、免疫病种复杂,但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是工作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基层兽医站没有交通工具,防疫物资缺乏。基层防疫设施建设滞后,缺少防疫、检疫、监测等技术设备,对发现的重大疫情难以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反应,应急能力较弱;二是职工素质低,人员负担重。乡镇畜牧兽医机构一般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基层兽医站人员大部分是原集体兽医人员经过进修后招聘而来的,现在是面临退休和退休职工较多,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困境。同时,由于本行业社会地位低,很多专业学校毕业生也不愿意去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即使补充新生力量也多数系以前补员或转业军人安置而来,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很少,文化程度偏低, 业务技能不全面, 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畜牧业养殖生产形势下的防疫工作;三是村级防疫员经济待遇低,政府补贴兑现不到位。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但由于防疫收费难,防疫员报酬得不到落实,导致许多村防疫员外出务工挣钱,造成乡、村两级防疫人员严重紧缺,防疫工作难度增大,无疑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1.3动物防疫经费落实难
《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实际落实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防疫工作保障经费落实不到位。例如强制免疫疫苗经费国家和省级财政能及时到位,部分市级和多数县级政府没有作为年度预算,每年均要多次向政府写请示、打报告,有时因财力紧张而未能安排,致使疫苗订购不到位;二是疫苗注射后动物发生反应、死亡赔偿及无害化处理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三是基层人员及工作经费无法保障。基层兽医站多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收不抵支现象严重,人员经费欠缺,大大降低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疫病防控畏难状态。四是强制免疫疫苗免疫效果、病原学监测试剂昂贵,国家对监测没有补助政策,导致各级监测难以开展。
1.4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由政府来主导。但当前的面临的问题: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尚未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政府对基层防疫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在宣传、组织、管理上发动不积极;二是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三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足,不能有效打击抗拒、阻挠防疫监管行为。
1.5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快速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要逐级上报,采集病料要送省级实验室和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有些畜禽发病农户和基层畜牧兽医站技术水平不足、監测设备、通讯设施落后,不能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贻误了疫情判定和处理。二是疫情发布与地方畜牧业保护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增加了疫情公布给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压力,不利于调动地方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的积极性。三是快速反应处置设施设备不完善,造成处理的滞后和不当。
2.疫病防控对策
2.1加强宣传,科学引导,提高养殖户自觉主动性和依法防控意识 利用媒体报道、发放资料、培训教育、科技下乡、在动物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内制作大字标语、科普宣传栏、安放警示牌和责任公示牌等形式,加强对《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动物疫病防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养殖,依法防控知识,提高养殖户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意识,督促养殖户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病原及时消灭,防止病原扩散蔓延。
2.2坚决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在全年的春防和秋防工作中,严格执行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全年动物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规模养殖场常年按程序免疫,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继续实施固定补免周制度,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坚决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
2.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每年初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积极开展日常流行病学调查,做到每季度全县流调一遍,各基层畜牧兽医单位也要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积极开展动物疫情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态势,为采取主动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2.4做好冷链建设
切实加强冷链建设,要基本实现县级有冷库,基层所有冰箱(柜),防疫员有保温盒,从而确保疫苗保存条件。在完善冷链建设的基础上,把加强疫苗管理使用作为重点,健全完善疫苗供应管理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实现疫苗保存条件达标,疫苗台帐填写规范,疫苗审计账目清晰。
2.5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以加强动物检疫点建设为重点,有效地促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各村要设有检疫报检点,实现了检疫地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固定化、报检电话公式化、受理报检程序化、检疫操作规范化。认真落实检疫责任制,特别是对动物屠宰检疫责任明确到人,严格执行动物屠宰宰前、宰后检疫程序,屠宰过程实行同步检疫,完成对动物防疫重点场所和检疫监督执法人员备案工作。
2.6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
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强化指挥协调、信息报告与通报等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作。按照防控要求,更新维护各类应急物资,完善储备库各类软硬设施建设。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培训内容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应急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为主,锻炼和培训应急队伍。
2.7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畜牧部门要组成督察组不定时分片对基层乡镇防疫工作进行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督查结束后,及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工作质量,同时各基层部门也要加强自检自查,从而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质量。
2.8加强技术培训,保证防疫效果
为保证防疫工作质量,要下力量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系统的防疫技术培训,详细讲解免疫方案、技术操作规程、免疫档案填写要求、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要点、动物疫病监测要求、疫苗储存要求以及疫情报告程序等防疫相关内容。通过培训提高防疫、检疫、监督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工作中做到懂法、守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允平. 对基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几点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 2013(1):28.
[2]高峰,焦兰芬,贺小云,等级.浅析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兽医导刊;2011,8:51-53.
[3]卓宜恒.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资料---“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海西现代畜牧業”研讨会论文集[C],2007:2-5.
[4]苏兴民.影响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9,07:25-28.
[5]阮良海.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动物卫生监督,2013,2:54-56.
【关键词】基层;兽医;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是政府领导及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近年来,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密度在不断增大,一些养殖业主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不注意动物防疫工作,不重视动物养殖环境的维护,加上动物防疫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外动物疫病的侵入和国内动物疫病的复杂化,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居民对无公害、安全动物产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突显了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通过深入的调查后发现目前动物防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以下笔者将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建议。
1.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一是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认为饲养的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防疫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没病时就省事省钱,存在一种碰大运的侥幸心里;有的是因曾经遇到免疫后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病、甚至死亡而未得到及时救灾治,赔偿,则对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二是病死动物不规范处理。尤其是小规模、分散式,一家一户饲养的,他们的社会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为减少经济损失,不少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变价处理,另一方面对处理不出去的又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乱丢乱甩的漏习难以彻底改变,即使采取掩埋,但是对掩埋的地点、深度和方法达不到科学规范要求,掩埋坑中根本不消毒药,基本上形同虚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养殖户千方百计逃避检疫。一旦未经检疫的动物运入高速公路就毫无办法实施补检,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1.2乡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
乡镇动物防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动物品种多、免疫病种复杂,但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是工作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基层兽医站没有交通工具,防疫物资缺乏。基层防疫设施建设滞后,缺少防疫、检疫、监测等技术设备,对发现的重大疫情难以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反应,应急能力较弱;二是职工素质低,人员负担重。乡镇畜牧兽医机构一般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基层兽医站人员大部分是原集体兽医人员经过进修后招聘而来的,现在是面临退休和退休职工较多,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困境。同时,由于本行业社会地位低,很多专业学校毕业生也不愿意去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即使补充新生力量也多数系以前补员或转业军人安置而来,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很少,文化程度偏低, 业务技能不全面, 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畜牧业养殖生产形势下的防疫工作;三是村级防疫员经济待遇低,政府补贴兑现不到位。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但由于防疫收费难,防疫员报酬得不到落实,导致许多村防疫员外出务工挣钱,造成乡、村两级防疫人员严重紧缺,防疫工作难度增大,无疑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1.3动物防疫经费落实难
《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实际落实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防疫工作保障经费落实不到位。例如强制免疫疫苗经费国家和省级财政能及时到位,部分市级和多数县级政府没有作为年度预算,每年均要多次向政府写请示、打报告,有时因财力紧张而未能安排,致使疫苗订购不到位;二是疫苗注射后动物发生反应、死亡赔偿及无害化处理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三是基层人员及工作经费无法保障。基层兽医站多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收不抵支现象严重,人员经费欠缺,大大降低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疫病防控畏难状态。四是强制免疫疫苗免疫效果、病原学监测试剂昂贵,国家对监测没有补助政策,导致各级监测难以开展。
1.4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是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实施必须由政府来主导。但当前的面临的问题: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尚未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政府对基层防疫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在宣传、组织、管理上发动不积极;二是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三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强制手段不足,不能有效打击抗拒、阻挠防疫监管行为。
1.5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快速处置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要逐级上报,采集病料要送省级实验室和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有些畜禽发病农户和基层畜牧兽医站技术水平不足、監测设备、通讯设施落后,不能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贻误了疫情判定和处理。二是疫情发布与地方畜牧业保护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增加了疫情公布给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压力,不利于调动地方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的积极性。三是快速反应处置设施设备不完善,造成处理的滞后和不当。
2.疫病防控对策
2.1加强宣传,科学引导,提高养殖户自觉主动性和依法防控意识 利用媒体报道、发放资料、培训教育、科技下乡、在动物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内制作大字标语、科普宣传栏、安放警示牌和责任公示牌等形式,加强对《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动物疫病防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养殖,依法防控知识,提高养殖户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意识,督促养殖户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病原及时消灭,防止病原扩散蔓延。
2.2坚决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在全年的春防和秋防工作中,严格执行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全年动物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规模养殖场常年按程序免疫,散养畜禽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继续实施固定补免周制度,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坚决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
2.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每年初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积极开展日常流行病学调查,做到每季度全县流调一遍,各基层畜牧兽医单位也要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积极开展动物疫情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态势,为采取主动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2.4做好冷链建设
切实加强冷链建设,要基本实现县级有冷库,基层所有冰箱(柜),防疫员有保温盒,从而确保疫苗保存条件。在完善冷链建设的基础上,把加强疫苗管理使用作为重点,健全完善疫苗供应管理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实现疫苗保存条件达标,疫苗台帐填写规范,疫苗审计账目清晰。
2.5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以加强动物检疫点建设为重点,有效地促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各村要设有检疫报检点,实现了检疫地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固定化、报检电话公式化、受理报检程序化、检疫操作规范化。认真落实检疫责任制,特别是对动物屠宰检疫责任明确到人,严格执行动物屠宰宰前、宰后检疫程序,屠宰过程实行同步检疫,完成对动物防疫重点场所和检疫监督执法人员备案工作。
2.6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
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强化指挥协调、信息报告与通报等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作。按照防控要求,更新维护各类应急物资,完善储备库各类软硬设施建设。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培训内容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及应急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为主,锻炼和培训应急队伍。
2.7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畜牧部门要组成督察组不定时分片对基层乡镇防疫工作进行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督查结束后,及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工作质量,同时各基层部门也要加强自检自查,从而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质量。
2.8加强技术培训,保证防疫效果
为保证防疫工作质量,要下力量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系统的防疫技术培训,详细讲解免疫方案、技术操作规程、免疫档案填写要求、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要点、动物疫病监测要求、疫苗储存要求以及疫情报告程序等防疫相关内容。通过培训提高防疫、检疫、监督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工作中做到懂法、守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为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允平. 对基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几点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 2013(1):28.
[2]高峰,焦兰芬,贺小云,等级.浅析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兽医导刊;2011,8:51-53.
[3]卓宜恒.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资料---“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海西现代畜牧業”研讨会论文集[C],2007:2-5.
[4]苏兴民.影响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9,07:25-28.
[5]阮良海.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动物卫生监督,2013,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