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基层教育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小学编制语文教科书时,统一与多样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城市文明与基层文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内容价值的趋势过于偏好名师大家的文章,语文课本偏向于城市精英话语、人物榜样的树立这导致了在编写统编教材时忘记乡土价值的缺失。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统编教材;基层教育;乡土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精心挑选的文本表达,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选文本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特征[1]。因此,统编教材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写和内容的文化价值倾向进行分析,阐述基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缺失乡土价值教育对基层学生的生活成长的影响。
一、统编教科书对乡土文化缺乏的表现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指导思想中对基层价值的缺失,是基层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倾向的最直接表现[2]。这也是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
1.课文的选择
统编教科书的文本选择基于改革背景已大有改观。不论丰富性还是多样性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更偏好挑选和编辑名家大师的作品。选择“文本质量与美感”的样板章节供学生学习和模仿。这种当然可以作为学生个性形成和人文文化的典范。但
也有一些严重的不足。首先,排除了各种类型的作家的作品,如普通人或小学生。特别是在基层教育方面,更接近基层学生的农民作家的作品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丰富教材内容扩展适应性方面,基层作家的作品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层作家在语言、内容等方面更接近基层儿童的生活,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其次,虽然写得漂亮、优雅的杰作是中国教育的最高典范,但它们往往给人一种优越感。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困难的小学生来说,高精度的标准往往会产生了更大的距离感。在学生看来,这种写作虽然形式优美,但很难与灵魂产生共鸣和回应,因此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生不是一个抽象的、普遍的概念。它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相联系。它是生活在特定自然环境和文化状态中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他面对的是一个活着的人。在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现实世界中,他首先需要的是认同自己的文化背景。他所做的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世界来理解和学习科学世界,而不是两者之间的分裂和对立。”[2]对于基层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琐碎但不完美的东西。文章中描述的许多浪漫、宏大的场景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最终导致了学生心理的矛盾和分裂。教科书需要更贴近基层儿童的真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
2.教学材料内容的编辑:精英的话语
内容本身以及如何呈現对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一些作用是直接表达的,如对城市和资产阶级文化的过度表达,以及潜在的基层文化的批评和对基层社会的歧视。即通过城市精英话语的垄断和声音和地方文化话语的丧失表现出来。《梦想的力量》(统编教材·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适合任何环境下的学生使用。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梦想被限制在非常少的人:在孩子们的梦想中,有些人想成为一名军人,有些人想成为科学家,有些人想成为一名医生,有些人想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这些众多的梦都有相同的特点:孩子们说的这些梦都是宏大的、社会认同感很强的梦想,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反而和大多数孩子生活贴近的,如普通工人和城市清洁工,没有人选择,更没有人想做一名农民。也许从教科书出版商的角度来看,这些职业在社会上的工资很低,受到许多人的蔑视。如果这样的理想被写进编辑过的教科书中,肯定会受到批判。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手没有明确指出科学家、作家、建筑师、音乐家等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没,但充满了对体力劳动者、农民、技术工人和其他社会地位和声望较低的职业轻视。这种以现代精英为导向的内容选择,导致了基层价值观和基层青年理想的缺失。
3.榜样力量
在统编的教科书中,任何地位和知识水平的人都倾向于言行一致。语言缺乏个性和活力,有很多政治化的话语。一方面,对孩子来说,这种性格形象太死板了,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过于成熟和政治化的言语和行动与他们的生活相距甚远,无法产生精神情感。一种适应和亲密的感觉,这个形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形象,不能进入他们的生活。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英雄行为的感人话语中感受五位英雄的英雄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然而,文章中五位强人的言行显然过于高尚,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距甚远,政治语言也过于强烈,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小学统一中文教科书的文字创作缺乏普通人。这方面指的是描述的人物类型太少,也太独特。他们大多是城市精英,很少有平民英雄与孩子们的生活有关。几乎没有下层阶级的人。有些文本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即使它们与这些职业有关,而不是作为一个个人形象。“群体”的身份非常模糊和被低估,角色的形象既不具体也不完整。事实上,这是对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清洁工和其他职业的一种忽视,甚至是蔑视。
其次,缺乏儿童类作家的文章。中国小学教科书中的人物大多是成年人,成年人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太复杂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不可能向成年人学习。因此,在教科书中使用一些儿童作家的作品,对于缩短学生与统一教科书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统一教科书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其中之一;第二个是儿童作品。我们小学的中文课本为成人做了太多的修改,使作品完全失去了孩子们的兴趣。用成人的语言说教,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反感,导致教育副作用。
二、总结
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对基层价值观和基层教育的遗忘,是我国基层教育发展困难、基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尴尬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遗忘”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密切相关,但它也与编写教科书的取向有关,无论是在作者层面,还是在整个教学层面。理论。
参考文献
[1]傅建明.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