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洁是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先锋,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她的创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她创作的三个阶段说明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继承与开创:首先,述张洁之前女性文学发展及研究情况,其次,张洁的创作是对以前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三、张洁之后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张洁女性文学创作主题
20世纪初, “五四” 运动爆发,中国开始了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但是妇女的解放不仅仅是人身的解放,还有精神的解放。无论在人身的解放方面,还是在精神的解放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都是男性敲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喊出了解放女性的口号。像鲁迅先生的《娜拉出走后》就强调了妇女的经济问题;胡适先生提出废除缠足的说法,等等。同时,以文学形式来号召妇女解放成了最主要的方式,如叶圣陶的《一生》、杨振声的《贞女》、鲁迅的《祝福》等。正是男性的号召,觉醒的女知识分子获得了共鸣。被汹涌的浪潮裹挟着如朝阳般从遥远的地平线上显现出来。用埃莱娜·西苏的话说就是,女性从遥远的地方,从各种枷锁镣铐中,从空白之处,从“文化”的潜层和彼岸回来了,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语)。浮出历史地表的知识女性拿起了笔杆子——这个原大多属于男人的武器,开自己讲述自己的历史。“五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女性作家,主要有冰心、庐隐、陈衡哲、绿漪、凌淑华、冯沅君、丁玲、白薇等。四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些女作家便放弃了追求,转向的转向,沉默的沉默。唯一有特点有成就的是沦陷区的张爱玲,她在女性文学史上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一笔,之后,中国的女性文学几乎可以说沉寂了。直到文革结束后。
文革结束以后,虽然新时代已到来,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已作为集体无意识积淀在男作家们的心中,当他们拿起笔时,他们的叙述依然是那延续千年的神话,他们塑造高大的男人,让这个男人承担起拯救民族、改造社会的责任。女作家稍微走得远了点,性别立场和历史真实使他们认识到男性并非拯救一切的救世主,男性也不可使女性得到真正解放。她们自觉地否定和解构着男性神话,然而找不到女性自身话语的写作,使她们也陷入了性别与写作的困境。张洁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地平线上走来的女作家。张洁自1978年亮相文坛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对女性经验的传达在张洁的创作中占有极大比重,这些书写女性遭遇的作品大多实现了审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是衡量张洁创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其中的《祖母绿》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无字》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方舟》等作品引起全社会对两性鸿沟和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等问题的思考。生为女性,张洁在这些作品中倾注了切身的苦与乐,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张洁在谈到自已对创作的理解时曾说:“创作是追求,不仅是事业的追求,而且是作家生活中追求的继续。在生活中尚未实现的理想往往在作品中先得到表现。”①通过细读《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七巧板》、《祖母绿》、《波希米亚花瓶》、《无字》、《红蘑菇》、《上火》、《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和《灵魂是用来流浪的》等作品,可以看出,对女性人生的聚焦,是张洁用生命进行的创作。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洁无疑是一位独具慧眼和具有过人胆识的女作家。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率先把笔触切入到那奥秘无穷的世界中,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对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这些社会最基本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透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洁拥有一个女性世界。这个女性世界是指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七巧板》等反映女性情感追求、自强不息、展示女性博大胸怀的小说,有人称之为“女性系列篇”。尽管如此,张洁的创作主题主要表现在母亲、爱情和自我追求三个方面:
一、歌颂母亲
纵观我国漫长的历史,占据着每一页正中位置的都是父亲。可以说,我国漫长的历史就是一部“父亲的历史,而不是母亲的历史,封建家长式的‘母亲’并非母亲,而只是父权意志的化身,若是抽出父亲意志内涵,‘母亲’只是空洞能指”。②(p18)正因为母亲的缺席,所以像冰心等作家要创造母亲,用母亲做武器,用母爱的无私宽厚、温顺恬静、慈爱祥和与专制残暴、狰狞阴沉、冰冷僵化的父权制对抗,并用“母亲”的名义为自己稚嫩的第一声呼喊壮胆。比如绿漪的《棘心》、冯沅君《慈母》、凌淑华的《杨妈》、丁玲《母亲》等等。
但是,张洁,是唯一一个公开宣布自己的祖籍随母亲而不随父亲的作家,在《张洁文集》前的作者自序中这样宣称:“张洁,女,1937年生于北京。随母亲而不是随父亲祖籍辽宁抚顺章党区下哈达村。”③这种宣称本身实际上是为非历史主体的母亲正名,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张洁用饱蘸泪水的文字,把思念与怀恋融化在字里行间,对母亲之爱做了咏叹调式的追忆:母亲得病,母亲动手术,手术后的谵忘证,烦琐的治疗护理,最后无力回天,母亲乘鹤西去。在这个祖孙三代皆是女性的家里,母系血缘组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为了这条生命之链的维系,母亲把所有的男人都当作“外人”,在没有男人的家里,母亲既是男人也是女人,高度的夸大了母亲的角色。也高度的歌颂了母亲。
二、表现爱情
经过最初“五四”的呐喊之后,女性作家已经渐渐成熟起来,女性作家也开始借助爱情来表达她们对父权制文化的对抗,同时也是因为爱情是最能表现她们对生活的认识,最能袒露她们的胸怀,最能体现她们内心涌动着的情爱欲望与冲动,也就是说“爱作为一个时代旋律是从‘五四’女作家的笔下流露出来的。”②(p19)在众多女作家中,凌淑华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绣枕》便是代表,揭示出旧时代的女子在追求爱情时所遭受的男权社会无情嘲弄的不平等现实。类似的作品还有《女儿身世太凄凉》、《李先生》。庐隐的《一个情妇的日记》、《海滨故人》等。
在张洁爱情主题的表现上,《爱,是不能忘记的》便是力作。《爱,是不能忘记的》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钟雨和她的恋人的爱情之梦在无序混沌中被无情碾碎。爱情的信物《契诃夫小说选》象征着她的爱情只能流于梦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止步。政治动乱之外,还有根深蒂固的陈规陋见。这些陈规陋见被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所秉持,成为刺向不与他们为伍的少数人的利剑。这些社会中的沉默的大多数,就是这样杀人于无形。即便不爱对方,也要忠于对方,否则就被视为越轨。这就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秉持的婚姻法则。波伏娃曾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④(p309)钟雨就是一位被陈旧的婚姻法则熏陶而成的女性。作为个体,她是脆弱的,她无力对抗社会强大的偏见,只能将梦想深埋在心中,走向坟墓。在这里,钟雨用死捍卫自己的爱情。
三、追求自我
现代女作家庐隐不仅是表现爱情的代表,更是追求自我的代表。“娜拉”的出走引起来一系列的思考,敏感的庐隐最早意识到“我是谁”的问题。《胜利之后》倾诉了“娜拉们”在取得爱情进入婚姻后的困惑。随后,丁玲携带着她的《梦珂》、《沙菲女士的日记》和《阿毛姑娘》等,也加入到了这思考的行列,并给女性写作以全新的内容,莎菲成了追求自我的典型代表。同时,把丁玲女性的自觉性推升到了新的高度。但女性自我追求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张洁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前行。
把《方舟》和《祖母绿》合起来,张洁就完成了女性自我的追求。在《方舟》里,张洁坦言:“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⑤(p1)在小说的语境中,方舟是对女性蜗居之所的比喻。方舟随时面临被海浪吞噬的危险,但它可以暂时地为生命提供庇护。这无疑隐喻了女性生存之难。她们既要努力掌好舵,保持方舟的顺利行驶,又要提防来自周围的扼杀。她们处于四面楚歌之中。荆华、梁倩和柳泉蜗居的房子就是这样一叶孤舟,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女性谋生谋爱的艰辛被放大。 《方舟》中“女人,不是月光,不是借别人的光炫耀自己。”这一声呐喊,为当代女性竖起自信、自尊、自强的大旗。为女性人格独立从心底里发出呐喊:“妇女的解放不仅意味着经济和政治上的解放,还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妇女并不是性而是人。”“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得妇女的解放,绝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解放,它要靠妇女的自强不息,靠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和实现。”⑤(p58)作家是着眼于未来,从更高层次上追求妇女的全面解放,获得独立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状态与完美的人性实现。张洁正是朝着这一目标奋进,她“对今天中国妇女的命运与生活,充满了那么深情的注视,那么热情的匡护与慰安,那么忧愤交织的批判与诘问,那么勇敢而果决的左冲右突!”⑥因此,我认为,《方舟》是一篇浸透女性自我追求的小说。
【关键词】张洁女性文学创作主题
20世纪初, “五四” 运动爆发,中国开始了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但是妇女的解放不仅仅是人身的解放,还有精神的解放。无论在人身的解放方面,还是在精神的解放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都是男性敲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喊出了解放女性的口号。像鲁迅先生的《娜拉出走后》就强调了妇女的经济问题;胡适先生提出废除缠足的说法,等等。同时,以文学形式来号召妇女解放成了最主要的方式,如叶圣陶的《一生》、杨振声的《贞女》、鲁迅的《祝福》等。正是男性的号召,觉醒的女知识分子获得了共鸣。被汹涌的浪潮裹挟着如朝阳般从遥远的地平线上显现出来。用埃莱娜·西苏的话说就是,女性从遥远的地方,从各种枷锁镣铐中,从空白之处,从“文化”的潜层和彼岸回来了,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语)。浮出历史地表的知识女性拿起了笔杆子——这个原大多属于男人的武器,开自己讲述自己的历史。“五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女性作家,主要有冰心、庐隐、陈衡哲、绿漪、凌淑华、冯沅君、丁玲、白薇等。四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些女作家便放弃了追求,转向的转向,沉默的沉默。唯一有特点有成就的是沦陷区的张爱玲,她在女性文学史上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一笔,之后,中国的女性文学几乎可以说沉寂了。直到文革结束后。
文革结束以后,虽然新时代已到来,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已作为集体无意识积淀在男作家们的心中,当他们拿起笔时,他们的叙述依然是那延续千年的神话,他们塑造高大的男人,让这个男人承担起拯救民族、改造社会的责任。女作家稍微走得远了点,性别立场和历史真实使他们认识到男性并非拯救一切的救世主,男性也不可使女性得到真正解放。她们自觉地否定和解构着男性神话,然而找不到女性自身话语的写作,使她们也陷入了性别与写作的困境。张洁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地平线上走来的女作家。张洁自1978年亮相文坛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对女性经验的传达在张洁的创作中占有极大比重,这些书写女性遭遇的作品大多实现了审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双赢,是衡量张洁创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其中的《祖母绿》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无字》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方舟》等作品引起全社会对两性鸿沟和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等问题的思考。生为女性,张洁在这些作品中倾注了切身的苦与乐,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张洁在谈到自已对创作的理解时曾说:“创作是追求,不仅是事业的追求,而且是作家生活中追求的继续。在生活中尚未实现的理想往往在作品中先得到表现。”①通过细读《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七巧板》、《祖母绿》、《波希米亚花瓶》、《无字》、《红蘑菇》、《上火》、《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和《灵魂是用来流浪的》等作品,可以看出,对女性人生的聚焦,是张洁用生命进行的创作。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洁无疑是一位独具慧眼和具有过人胆识的女作家。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率先把笔触切入到那奥秘无穷的世界中,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对爱情、婚姻、伦理道德,这些社会最基本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透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洁拥有一个女性世界。这个女性世界是指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七巧板》等反映女性情感追求、自强不息、展示女性博大胸怀的小说,有人称之为“女性系列篇”。尽管如此,张洁的创作主题主要表现在母亲、爱情和自我追求三个方面:
一、歌颂母亲
纵观我国漫长的历史,占据着每一页正中位置的都是父亲。可以说,我国漫长的历史就是一部“父亲的历史,而不是母亲的历史,封建家长式的‘母亲’并非母亲,而只是父权意志的化身,若是抽出父亲意志内涵,‘母亲’只是空洞能指”。②(p18)正因为母亲的缺席,所以像冰心等作家要创造母亲,用母亲做武器,用母爱的无私宽厚、温顺恬静、慈爱祥和与专制残暴、狰狞阴沉、冰冷僵化的父权制对抗,并用“母亲”的名义为自己稚嫩的第一声呼喊壮胆。比如绿漪的《棘心》、冯沅君《慈母》、凌淑华的《杨妈》、丁玲《母亲》等等。
但是,张洁,是唯一一个公开宣布自己的祖籍随母亲而不随父亲的作家,在《张洁文集》前的作者自序中这样宣称:“张洁,女,1937年生于北京。随母亲而不是随父亲祖籍辽宁抚顺章党区下哈达村。”③这种宣称本身实际上是为非历史主体的母亲正名,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中,张洁用饱蘸泪水的文字,把思念与怀恋融化在字里行间,对母亲之爱做了咏叹调式的追忆:母亲得病,母亲动手术,手术后的谵忘证,烦琐的治疗护理,最后无力回天,母亲乘鹤西去。在这个祖孙三代皆是女性的家里,母系血缘组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为了这条生命之链的维系,母亲把所有的男人都当作“外人”,在没有男人的家里,母亲既是男人也是女人,高度的夸大了母亲的角色。也高度的歌颂了母亲。
二、表现爱情
经过最初“五四”的呐喊之后,女性作家已经渐渐成熟起来,女性作家也开始借助爱情来表达她们对父权制文化的对抗,同时也是因为爱情是最能表现她们对生活的认识,最能袒露她们的胸怀,最能体现她们内心涌动着的情爱欲望与冲动,也就是说“爱作为一个时代旋律是从‘五四’女作家的笔下流露出来的。”②(p19)在众多女作家中,凌淑华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绣枕》便是代表,揭示出旧时代的女子在追求爱情时所遭受的男权社会无情嘲弄的不平等现实。类似的作品还有《女儿身世太凄凉》、《李先生》。庐隐的《一个情妇的日记》、《海滨故人》等。
在张洁爱情主题的表现上,《爱,是不能忘记的》便是力作。《爱,是不能忘记的》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钟雨和她的恋人的爱情之梦在无序混沌中被无情碾碎。爱情的信物《契诃夫小说选》象征着她的爱情只能流于梦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止步。政治动乱之外,还有根深蒂固的陈规陋见。这些陈规陋见被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所秉持,成为刺向不与他们为伍的少数人的利剑。这些社会中的沉默的大多数,就是这样杀人于无形。即便不爱对方,也要忠于对方,否则就被视为越轨。这就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所秉持的婚姻法则。波伏娃曾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④(p309)钟雨就是一位被陈旧的婚姻法则熏陶而成的女性。作为个体,她是脆弱的,她无力对抗社会强大的偏见,只能将梦想深埋在心中,走向坟墓。在这里,钟雨用死捍卫自己的爱情。
三、追求自我
现代女作家庐隐不仅是表现爱情的代表,更是追求自我的代表。“娜拉”的出走引起来一系列的思考,敏感的庐隐最早意识到“我是谁”的问题。《胜利之后》倾诉了“娜拉们”在取得爱情进入婚姻后的困惑。随后,丁玲携带着她的《梦珂》、《沙菲女士的日记》和《阿毛姑娘》等,也加入到了这思考的行列,并给女性写作以全新的内容,莎菲成了追求自我的典型代表。同时,把丁玲女性的自觉性推升到了新的高度。但女性自我追求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张洁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前行。
把《方舟》和《祖母绿》合起来,张洁就完成了女性自我的追求。在《方舟》里,张洁坦言:“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⑤(p1)在小说的语境中,方舟是对女性蜗居之所的比喻。方舟随时面临被海浪吞噬的危险,但它可以暂时地为生命提供庇护。这无疑隐喻了女性生存之难。她们既要努力掌好舵,保持方舟的顺利行驶,又要提防来自周围的扼杀。她们处于四面楚歌之中。荆华、梁倩和柳泉蜗居的房子就是这样一叶孤舟,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女性谋生谋爱的艰辛被放大。 《方舟》中“女人,不是月光,不是借别人的光炫耀自己。”这一声呐喊,为当代女性竖起自信、自尊、自强的大旗。为女性人格独立从心底里发出呐喊:“妇女的解放不仅意味着经济和政治上的解放,还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妇女并不是性而是人。”“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得妇女的解放,绝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解放,它要靠妇女的自强不息,靠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和实现。”⑤(p58)作家是着眼于未来,从更高层次上追求妇女的全面解放,获得独立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状态与完美的人性实现。张洁正是朝着这一目标奋进,她“对今天中国妇女的命运与生活,充满了那么深情的注视,那么热情的匡护与慰安,那么忧愤交织的批判与诘问,那么勇敢而果决的左冲右突!”⑥因此,我认为,《方舟》是一篇浸透女性自我追求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