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的技术,或者是指从获取、处理、传播、到应用信息的技术的总称。当前的信息技术主要包含通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相关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概念中所包含的相关技术将会发生变化。
【关键词】概念 学科 学习
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活中和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一、对信息技术概念的认识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认识说明部分人对信息技术认识的局限性。因为信息技术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表述就会有所不同。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的技术,或者是指从获取、处理、传播、到应用信息的技术的总称。当前的信息技术主要包含通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相关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概念中所包含的相关技术将会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重要特征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个体展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表现为:综合性、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应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综合性方面: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具备丰富的文化价值,充满人文特性。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统筹安排、规划设计、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创意、环境、评价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基础性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在各门学科教育活动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奠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
工具性方面:未来,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和工具。学习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自己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它科目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实践性方面: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实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观察、勤思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开放性方面: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开放平台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短等特点相适应。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在相对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采用开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才能让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适应,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层次性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同班异步分层教学或分班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既要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内驱动力,又要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决心,不要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当成一门要考核的课程。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转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力。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学好信息技术不断实践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运用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意识的一个重环节,如经常利用计算机完成日常的写作、数据统计等,利计算机网络使用搜索引擎等进行学习信息的查询、QQ等信息交流软件进行交流等。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习过程的巨大动力。在平时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实际操作、或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原来许多问题是“会而不难,难而不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要学习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既需要学习者实际操作的积累,更需要认真学习与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并且与其它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信息技术学科要以其它学科作基础,又反过来,信息技术又可以帮助其它学科学习,做到相互促进。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能做到“得心应手”,“推陈出新”,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时,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信息技术在当前和未来世界发展中将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不仅要对其认识和了解,更要好好学习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就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相信,只要我们掌握更多信息技术技能与知识,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概念 学科 学习
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活中和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进行认识:
一、对信息技术概念的认识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认识说明部分人对信息技术认识的局限性。因为信息技术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表述就会有所不同。广义的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的技术,或者是指从获取、处理、传播、到应用信息的技术的总称。当前的信息技术主要包含通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相关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概念中所包含的相关技术将会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重要特征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个体展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表现为:综合性、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应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综合性方面: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具备丰富的文化价值,充满人文特性。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统筹安排、规划设计、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创意、环境、评价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基础性方面: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在各门学科教育活动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奠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
工具性方面:未来,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和工具。学习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自己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它科目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升今后在信息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实践性方面: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发现,实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善观察、勤思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开放性方面: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开放平台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短等特点相适应。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在相对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采用开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才能让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适应,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层次性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同班异步分层教学或分班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认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既要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内驱动力,又要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决心,不要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当成一门要考核的课程。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才能转换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力。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学好信息技术不断实践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运用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意识的一个重环节,如经常利用计算机完成日常的写作、数据统计等,利计算机网络使用搜索引擎等进行学习信息的查询、QQ等信息交流软件进行交流等。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学习过程的巨大动力。在平时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实际操作、或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原来许多问题是“会而不难,难而不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要学习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既需要学习者实际操作的积累,更需要认真学习与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庞大,并且与其它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信息技术学科要以其它学科作基础,又反过来,信息技术又可以帮助其它学科学习,做到相互促进。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能做到“得心应手”,“推陈出新”,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时,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信息技术在当前和未来世界发展中将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不仅要对其认识和了解,更要好好学习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就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学习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相信,只要我们掌握更多信息技术技能与知识,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