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4;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3-0076-02
作者简介: 曹颖杰(1979-),女,辽宁朝阳人,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经济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集中体现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世界各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形势,能否积极创造和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决定是否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抢占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制高点。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切实解决好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时掌握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知识产权发展的新趋势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数量增多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专利数量激增,发明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金融危机以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速超过10%,其中移动通信每半年专利申请数量增幅在50%以上。在新一轮竞争中,如何积极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成为各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知识产权合作形式多样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出现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企业联盟,谋求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突破,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开发。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多方甚至是多国知识产权集合的合作模式,新型知识产权联盟不断出现。在一些技术高度集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一定数量并且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产权集合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专利组合许可频繁发生,结构性布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一大趋势,扩大和强化了知识产权布局。
(三)知识产权竞争局势更加复杂
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球的战略性意义,知识产权纠纷非常频繁。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一些新技术的突破以及市场战略的变化等引起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作为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只有通过控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来制约新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知识产权摩擦日益加剧。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诉讼成为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现状
(一)发明专利授权量逐步增长,但是产业分布不平衡
据统计,2010-201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总计达到155979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是30%。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分析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比重最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和新材料要明显高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最低。201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2.5%、20.7%、20%和14.4%,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仅占5%、4.4%和3%。
(二)区域发明专利增长快速,但是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也逐步增加,2012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港澳台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是28685件、4548件、4541件、2323件和1751件,同比增长27.34%、32.09%、28.17%、23.43%和4.98%。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占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占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总量的10.87%和10.85%,而东北地区(除港澳台地区)所占的比重最低,仅为5.55%。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六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国内授权总量的62.47%。
(三)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快速,但是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强
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增加,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12年达到40305件,同比增长30%,占各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5.52%,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非常显著。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技术含量很低,创新能力无法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研发基础薄弱,如集成电路、光电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有待突破;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成果转化不高,产业化进程缓慢。
(四)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加剧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贸易壁垒。外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申请不少专利,进行专利布局,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则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国际的视野,在参与全球性竞争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非关税壁垒、侵权诉讼、抢占注册我国企业比较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遭遇的壁垒越来越多,给出口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要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以政策和资金扶持激发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有效引导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作,促使更多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化和产业化,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此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立足区域特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扶持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促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从研究开发、转移、扩散和市场推广全过程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以关键和核心技术为依托,针对企业的发展定位、市场发展趋势等发挥知识产权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专业市场和重大技术标准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维权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建立资源共享、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开展知识产权、科技动态等科技咨询服务,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引导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和产业园区,帮助企业申请专利、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研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从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持。加大品牌战略,树立品牌观念,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打造品牌产品,向高端化产业转变,开展品牌化战略。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规模、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组,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突出特色、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利用其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创造或购买高新科技专利,运营知识产权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国际市场制定具体的市场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学习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特别要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知识产权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知识产业战略所需要的高端性、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力支撑。
(三)建立“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我国产业的发展壮大,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必须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科研部门建立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政府部门是主导和保障,根据实际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及时掌握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态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预防知识产权壁垒提供保障。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以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行为;要结合自身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开展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投入和专利布局,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运用能力;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知识产权规则,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工作;遭遇知识产权壁垒要积极主动参与维权争取更多的利益。行业协会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主体,可以协助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则;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引导企业处理涉外诉讼维护企业的利益以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专业科研部门要长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和发展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和分析,及时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参与竞争提供可行性的研究建议。
(四)扩大交流和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优化投资环境、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外合作,知识产权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外部互动性,要通过考察、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对外交流制度,学习和交流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产权经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到国外成立公司进行知识产权运营来培育国际知名商标;开展国家合作和交流,联合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在国外的应用;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国外申请专利,扩大知识产权布局;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和研发基地,实现与专利申请国专业服务机构的对接,提高获取知识产权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制高点[Z].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02-25.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EB/OL].法制网,2010-06-10.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4;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3-0076-02
作者简介: 曹颖杰(1979-),女,辽宁朝阳人,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经济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集中体现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世界各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形势,能否积极创造和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决定是否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抢占新一轮经济的发展制高点。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要切实解决好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时掌握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知识产权发展的新趋势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数量增多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专利数量激增,发明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金融危机以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速超过10%,其中移动通信每半年专利申请数量增幅在50%以上。在新一轮竞争中,如何积极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成为各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知识产权合作形式多样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出现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企业联盟,谋求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突破,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开发。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出现多方甚至是多国知识产权集合的合作模式,新型知识产权联盟不断出现。在一些技术高度集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一定数量并且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产权集合大量出现,跨国公司的专利组合许可频繁发生,结构性布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的一大趋势,扩大和强化了知识产权布局。
(三)知识产权竞争局势更加复杂
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球的战略性意义,知识产权纠纷非常频繁。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一些新技术的突破以及市场战略的变化等引起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作为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只有通过控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来制约新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知识产权摩擦日益加剧。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诉讼成为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现状
(一)发明专利授权量逐步增长,但是产业分布不平衡
据统计,2010-201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总计达到155979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是30%。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分析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比重最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和新材料要明显高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最低。201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2.5%、20.7%、20%和14.4%,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仅占5%、4.4%和3%。
(二)区域发明专利增长快速,但是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也逐步增加,2012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港澳台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是28685件、4548件、4541件、2323件和1751件,同比增长27.34%、32.09%、28.17%、23.43%和4.98%。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占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占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总量的10.87%和10.85%,而东北地区(除港澳台地区)所占的比重最低,仅为5.55%。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六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国内授权总量的62.47%。
(三)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快速,但是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强
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增加,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12年达到40305件,同比增长30%,占各类型申请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5.52%,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非常显著。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技术含量很低,创新能力无法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研发基础薄弱,如集成电路、光电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有待突破;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成果转化不高,产业化进程缓慢。
(四)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加剧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贸易壁垒。外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申请不少专利,进行专利布局,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则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国际的视野,在参与全球性竞争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非关税壁垒、侵权诉讼、抢占注册我国企业比较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遭遇的壁垒越来越多,给出口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要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以政策和资金扶持激发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有效引导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作,促使更多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化和产业化,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此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立足区域特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扶持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促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从研究开发、转移、扩散和市场推广全过程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以关键和核心技术为依托,针对企业的发展定位、市场发展趋势等发挥知识产权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专业市场和重大技术标准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维权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建立资源共享、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开展知识产权、科技动态等科技咨询服务,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引导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和产业园区,帮助企业申请专利、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研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从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持。加大品牌战略,树立品牌观念,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打造品牌产品,向高端化产业转变,开展品牌化战略。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规模、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组,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突出特色、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利用其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创造或购买高新科技专利,运营知识产权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国际市场制定具体的市场策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学习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特别要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升知识产权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知识产业战略所需要的高端性、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智力支撑。
(三)建立“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我国产业的发展壮大,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必须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科研部门建立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政府部门是主导和保障,根据实际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及时掌握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态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预防知识产权壁垒提供保障。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以规范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行为;要结合自身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开展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投入和专利布局,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运用能力;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知识产权规则,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工作;遭遇知识产权壁垒要积极主动参与维权争取更多的利益。行业协会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主体,可以协助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则;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引导企业处理涉外诉讼维护企业的利益以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专业科研部门要长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和发展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和分析,及时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参与竞争提供可行性的研究建议。
(四)扩大交流和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优化投资环境、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外合作,知识产权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外部互动性,要通过考察、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对外交流制度,学习和交流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产权经验,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到国外成立公司进行知识产权运营来培育国际知名商标;开展国家合作和交流,联合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在国外的应用;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国外申请专利,扩大知识产权布局;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和研发基地,实现与专利申请国专业服务机构的对接,提高获取知识产权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制高点[Z].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02-25.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EB/OL].法制网,20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