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首次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作为财政改革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夯实和推进现代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预算管理模式逐步向“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过度。预算执行情况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党中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改革,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绩效管理的范围和水平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部门应有效运用五大思维能力,把重点放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关注成本效益分析,确保结果和政策目标的实现,不断夯实完善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运用战略思维,做好新时期“预算编制有目标”
确定预算编制目标的过程是实施国家战略和主要政策的过程,同时也是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具体工作目标以实现重大国家战略的过程。关注预算编制目标就是关注国家战略和计划的具体实施,即关注国家战略和计划如何恰当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确定预算编制目标的过程也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自下而上收集需求信息的过程。通过更加现实地了解需求,帮助促进国家战略的实施,确保财政投入和支出与公共需求相匹配。运用战略思维科学的制定预算编制目标将更加有效的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运用法制思维,做好新时期“预算执行有监督”
预算监督是国家通过国家预算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是对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方面进行的监察、监督和制约。预算的作用在于促使各部门和行政机关改善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努力增收节支,对预算编制及执行中违反预算管理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保证国家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圆满完成预算收支任务。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运用法制思维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将更好地保证预算收支的真实、准确、完整,为以后的预算收支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
三、运用底线思维,做好新时期“预算完成有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1日中央党校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合理运用底线思维,将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的管理,评估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促进绩效评价信息的披露,更有利于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督促各级政府和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绩效评价之效能,增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信誉和执行力,同时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运用辩证思维,做好新时期“评价结果有反馈”
绩效评价结果的得出,并不意味着整个绩效评价过程的结束,绩效评价的真正价值在于:只有当评价结果的反馈被相关部门及时知晓并加以利用的时候方能显现出来。因此,还应当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各相关部门,绩效评价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相关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运用辩证思维从预算控制与绩效导向之间的矛盾中及其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和本质上认识绩效评价的结果和反馈,以此达到绩效评价的目的,从而最终使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
五、运用创新思维,做好新时期“反馈结果有应用”
绩效评价的反馈结果应用既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又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增强资金绩效理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运用创新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用多视角、多方法的方式去思考绩效评价的反馈应用,提出与众不同的应用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应用成果。进而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各级政府和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反馈结果的有效机制,提高预算评价的效率与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财政预算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始终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预算管理绩效意识,在预算管理中体现绩效要求,提高财政政策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运用五大思维,夯实推进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促进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实现更高效、更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使人们感到更充实、更安全、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