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深入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订单签订、教学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对我院“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
引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国外的“Cooperative Education”,即“合作教育”。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就开始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并很快在美国其他高校普及。近年来,“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并以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1-3]。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职业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合作订单的形式,构建起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联关系,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来说,保证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时有的放矢,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实际岗位要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对用人单位而言,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过长、上手慢等弊端[3-5]。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创了一种开放式办学新格局,因而备受高职院校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青睐。本文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具体问题。
一、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与尝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职业针对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走校企合作之路是较佳选择,也是确保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订单式”培养恰恰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这一规律,其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企业的相关岗位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有效途径,将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它使得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发生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企业由此也会对职业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关注,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将会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企业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对接,引导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了巩固并获取更多的订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是十分必要的。自2005年以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培养学生达400余人。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与订单培养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机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在该委员会指导下,系部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配套的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制度等,其中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制定的教学计划是核心。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时分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学分分配、学籍管理、考核评估等内容。教学计划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作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根据我们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资料和授课方式的选取等各方面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予以改进,使得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员就业方向性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授课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这种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以往在授课中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而是在知识点的组织时,大量添加学员即将前往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工艺技术、设备等具体内容,使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如云天化“聚甲醛班”、浙江温州“华峰班”,这两个订单培养班在实施专业课教学时,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将企业目前生产工艺路线、设备以及将来技术改造的方向进行了详细剖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透过新的理论知识了解新的工艺和设备。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专业课教学主要在学校进行,使用切合行业和企业实际的教材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院由教师与订单培养企业相关人员合编“订单”培养教材。为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岗位技能,“订单”培养教材与高职规划教材有相当大的区别。我院化学工程系与订单培养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起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依据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与岗位技能要求,合编了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为订单培养达到预定目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在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强化学习一个阶段后随即下企业实践,在实践期间以顶岗的方式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然后回到课堂学习,对生产管理等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理解和掌握,完成岗前适应期。如我院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班”的生产实习安排在二年级暑假进入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湖南湘乡氟化铝厂)进行,并且他们的毕业设计由我院化工系教师与湖南湘乡氟化铝厂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选定企业真实的项目或技改课题,真正实现了真题真作。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强化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订单式”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一) 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入手,建立实用的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教学实践产品或成果评比,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学讲座及咨询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发明、小制作、社会调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浙江温州“华峰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并坚持晨练制度,云天化“聚甲醛”班开展了“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辩论赛,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班”承办了学院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还在我院设立了“云天化”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订单培养班学生。
(二) 将“双证”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强对“双证”教育的管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要求“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鼓励学生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如“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钳工”、“化工检验工”等中级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 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学院适时调整与企业需求不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企业提供的岗位人才规格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增设适用的新课程。如云天化“聚甲醛班”原专业课《高分子化学工艺学》按企业要求调整为《聚甲醛生产技术》,其针对性和应用性更强,内容更具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浙江温州“华峰”班原专业课《高分子物理》根据企业要求调整为《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取消了《高分子化学工艺学》。另外,生产实习均由原教学计划的4周增加至 6~8周,部分班级在暑假进行生产实习,由订单培养企业提供住宿,并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
(四)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活动,加强和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收到明显效果。主要有: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评估制度等。
四、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的措施
为了将“订单式”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学院确立了“立足化工行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借湖南石化产业作为湖南支柱产业之一快速发展之东风,努力开辟 “订单式”职业教育市场,如2009年3月与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联合举办 “巴陵石化”班,该班已于2009年5月正式开班。2009年4月18日,由我院牵头,会同省内6所职业院校、3家科研院所和40余家化工企业组建了“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建立,为我院“订单式”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院长主管,并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和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保证,制定了有效措施予以落实。目前,已有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公司、湖南天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合作培养意向。另外,学院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学系部等二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的任务和工作重心下移,明确提出了教学系部主任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思路。系部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抓好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近两年,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和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设置了一些企业急需的专业,如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等。几年来,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学院深刻认识到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从过去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学历轻能力的“闭门造车”式育人框架中解脱出来,与企业及市场需求挂钩,开放办学,造就了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特色“订单”人才。并通过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开辟了就业工作的新天地,缓解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紧迫形势。
五、“订单式” 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也引起了一些相关人士的疑问。目前有的人担心“订单式”培养出的人才功能太单一,离开了对口企业很难生存,有人担心“订单式培养”会演变成微观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企业当然好,但对学生呢?如果高校只是针对某一企业来培养人才,学生们走出校门恐怕只能进入这个企业从事某一环节的工作,到别的企业则不适应。毕竟,现在的企业更需要的还是复合型的人才。”北京现代汽车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说[2]。经常参与企业新人培训工作的青岛圣元集团培训师杨春燕也建议,高校还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如果愿意多和企业接触,了解某一行业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一些职业能力,这样是有效的。如果只是迎合某些企业而改变几门课程设置,我认为并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子波认为,不要把“订单式培养”搞成微观培养,“我认为不要针对某个企业,而是要针对整个行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高校应该分析某一行业的状况,找到行业的标准,能够科学准确地分析出这种行业的需求。我们要做到的是使学生们在这个行业里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只能适应某一个企业,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成熟的人才。”[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表示:“订单式”教育可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但由于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就业范围有其差异性,高校在推行这一措施时需谨慎。
[参考文献]
[1]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2]朱怀忠.对高职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3]楼一峰.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A].职业技术教育,2004,(46)
[4]傅志明.福斯特与巴洛克论战对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5]许庆祝,李士军“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冶金教育,2006,(01): 22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
引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国外的“Cooperative Education”,即“合作教育”。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就开始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并很快在美国其他高校普及。近年来,“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并以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1-3]。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职业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合作订单的形式,构建起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联关系,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来说,保证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时有的放矢,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实际岗位要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对用人单位而言,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过长、上手慢等弊端[3-5]。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创了一种开放式办学新格局,因而备受高职院校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青睐。本文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具体问题。
一、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与尝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职业针对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走校企合作之路是较佳选择,也是确保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订单式”培养恰恰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这一规律,其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企业的相关岗位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有效途径,将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它使得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发生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企业由此也会对职业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关注,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将会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企业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对接,引导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了巩固并获取更多的订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是十分必要的。自2005年以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培养学生达400余人。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与订单培养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机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在该委员会指导下,系部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配套的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制度等,其中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制定的教学计划是核心。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时分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学分分配、学籍管理、考核评估等内容。教学计划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作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根据我们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资料和授课方式的选取等各方面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予以改进,使得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
“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员就业方向性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授课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这种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以往在授课中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而是在知识点的组织时,大量添加学员即将前往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工艺技术、设备等具体内容,使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如云天化“聚甲醛班”、浙江温州“华峰班”,这两个订单培养班在实施专业课教学时,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将企业目前生产工艺路线、设备以及将来技术改造的方向进行了详细剖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员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透过新的理论知识了解新的工艺和设备。这种方法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专业课教学主要在学校进行,使用切合行业和企业实际的教材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院由教师与订单培养企业相关人员合编“订单”培养教材。为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岗位技能,“订单”培养教材与高职规划教材有相当大的区别。我院化学工程系与订单培养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起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依据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与岗位技能要求,合编了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教材,为订单培养达到预定目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在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强化学习一个阶段后随即下企业实践,在实践期间以顶岗的方式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然后回到课堂学习,对生产管理等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理解和掌握,完成岗前适应期。如我院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班”的生产实习安排在二年级暑假进入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湖南湘乡氟化铝厂)进行,并且他们的毕业设计由我院化工系教师与湖南湘乡氟化铝厂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选定企业真实的项目或技改课题,真正实现了真题真作。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强化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订单式”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一) 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入手,建立实用的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教学实践产品或成果评比,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学讲座及咨询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发明、小制作、社会调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浙江温州“华峰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并坚持晨练制度,云天化“聚甲醛”班开展了“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辩论赛,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班”承办了学院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还在我院设立了“云天化”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订单培养班学生。
(二) 将“双证”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强对“双证”教育的管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作用,要求“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鼓励学生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如“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钳工”、“化工检验工”等中级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 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学院适时调整与企业需求不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企业提供的岗位人才规格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增设适用的新课程。如云天化“聚甲醛班”原专业课《高分子化学工艺学》按企业要求调整为《聚甲醛生产技术》,其针对性和应用性更强,内容更具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浙江温州“华峰”班原专业课《高分子物理》根据企业要求调整为《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取消了《高分子化学工艺学》。另外,生产实习均由原教学计划的4周增加至 6~8周,部分班级在暑假进行生产实习,由订单培养企业提供住宿,并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
(四)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活动,加强和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收到明显效果。主要有: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评估制度等。
四、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的措施
为了将“订单式”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学院确立了“立足化工行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借湖南石化产业作为湖南支柱产业之一快速发展之东风,努力开辟 “订单式”职业教育市场,如2009年3月与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联合举办 “巴陵石化”班,该班已于2009年5月正式开班。2009年4月18日,由我院牵头,会同省内6所职业院校、3家科研院所和40余家化工企业组建了“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建立,为我院“订单式”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院长主管,并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和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保证,制定了有效措施予以落实。目前,已有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公司、湖南天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合作培养意向。另外,学院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学系部等二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的任务和工作重心下移,明确提出了教学系部主任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思路。系部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抓好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近两年,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和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设置了一些企业急需的专业,如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等。几年来,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学院深刻认识到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从过去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学历轻能力的“闭门造车”式育人框架中解脱出来,与企业及市场需求挂钩,开放办学,造就了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特色“订单”人才。并通过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开辟了就业工作的新天地,缓解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紧迫形势。
五、“订单式” 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也引起了一些相关人士的疑问。目前有的人担心“订单式”培养出的人才功能太单一,离开了对口企业很难生存,有人担心“订单式培养”会演变成微观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企业当然好,但对学生呢?如果高校只是针对某一企业来培养人才,学生们走出校门恐怕只能进入这个企业从事某一环节的工作,到别的企业则不适应。毕竟,现在的企业更需要的还是复合型的人才。”北京现代汽车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说[2]。经常参与企业新人培训工作的青岛圣元集团培训师杨春燕也建议,高校还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如果愿意多和企业接触,了解某一行业的发展,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一些职业能力,这样是有效的。如果只是迎合某些企业而改变几门课程设置,我认为并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子波认为,不要把“订单式培养”搞成微观培养,“我认为不要针对某个企业,而是要针对整个行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高校应该分析某一行业的状况,找到行业的标准,能够科学准确地分析出这种行业的需求。我们要做到的是使学生们在这个行业里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只能适应某一个企业,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成熟的人才。”[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表示:“订单式”教育可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但由于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就业范围有其差异性,高校在推行这一措施时需谨慎。
[参考文献]
[1]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2]朱怀忠.对高职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3]楼一峰.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A].职业技术教育,2004,(46)
[4]傅志明.福斯特与巴洛克论战对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5]许庆祝,李士军“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冶金教育,2006,(0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