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发现学生和老师有抵触情绪时,会大大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对立的师生关系或漠然的师生关系给学生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培养出的学生缺少热情,孤独感强,团队意识弱,而且也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伟大的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投入获得的亲和力可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发展动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挖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潜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呢?笔者进行了三年的探索,以下是增强亲和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做法和策略。
一、丰富课堂教学,做好知识与生活的衔接——学科知识是师生亲和力的载体
(一)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有所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联系实践、联系生活,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调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就是引领他们探求丰富生活知识的引路人,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就是关心他们生活的人、关爱他们健康成长的人。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上课不听讲的学生,上课不带教材,课桌上摆放的是一本课外读物。问他为什么不听课,他回答:“我不用听,回家由我表哥(是位博士,出国工作过)教我。”我利用课上和课下主动和他进行交流,用丰富的生物知识感化他。两周后,课堂上偶然看到他举手想回答问题,我随即抓住了这个转机,从回答的问题看,这位学生还真有他的独到的见解,我肯定了他的回答。从此他逐渐积极参与课堂,由“敌视”生物课转变为爱好生物课,而且经常追问我一些生物学知识。
(二)适当增加拓展性内容
适当的拓展生活有关的经验,有利于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中拓展合理膳食的知识,解决好为什么早餐一次吃多个鸡蛋会营养过剩?(100克鸡蛋可食部中的各成分含量: 水71克,蛋白质14.7克,脂肪11.6克,糖1.6克,热量711.8千焦)按照一个鸡蛋70克左右,含蛋白质10.29克,而青少年的早餐蛋白质的需求二十多克(与体重有关),通过简单的计算比较,学生会接受营养过剩的道理,产生合理膳食(不偏食、不挑食)的内驱力,也就更加爱好生物学科。
二、加强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关爱是形成亲和力的基础
(一)利用好课内课外做有效交流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提问互动:举手提问、随机点名提问、关注“走神”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提问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的表现。提问时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好课间和课外活动与学生进行问候式交流。食堂的饭菜好吃吗?最喜欢食堂的哪道菜?最喜爱哪项活动?在什么课上回答问题最多?生物课收获了哪些?通过这些拉家常的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庄栋同学在学期之初表现活泼好动,不能按时上课,无课堂记录习惯,作业书写不认真,总体表现较为散漫。经过了解我得知他是双胞胎,还有一弟弟在另外一个班,于是一次课间我主动和他沟通:“有一个同学和你很像,活泼可爱,还主动和我打过招呼。”他高兴地说那是他告诉弟弟的。我们接着聊了双胞胎的一些行为差异和相似之处,从此他开始转变起来,对生物课堂逐渐变得有兴趣了,加上几次辅导交流和多次进行作业方面的表扬和指正,我们的师生关系近了,他还主动承担了周末作业的收发,俨然是一名真的生物课代表了。
(二)关注课堂上有特殊状况的学生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身体状况的异常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问候,看到学生捂肚子、皱眉头、趴在桌子上等情况要及时留意和采取相应措施。特殊情况还包括情绪异常的,如把课间的误解带到课堂上,不及时缓解会烦恼一节课,要及时开导化解摩擦。
(三)关爱特殊类型的学生
关注单亲家庭型、留守儿童型、孤儿型、注意力不集中型、过分展示自我型、缺少关爱型、情绪低落型。有针对性地做“关爱”工作,从生活上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关注穿衣戴帽,关注情绪高低,多问寒问暖。育人过程中适当地采取少则补之、过则减之、亏则添之的原则进行引导。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都能表达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最好伏下身子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
三、尊重教学规律,实现快乐教学-----快乐的氛围是形成亲和力的黏合剂
(一)及时复习,变式训练,多方式创造输出知识的环境以检查学习的效果,巧用记忆规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老师帮学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乐学。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讲欣赏学生潜力的话,多讲期待学生“明天会更好的”话,多讲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话。认可学生的现有的能力水平(能力水平的高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鼓励小的进步和转变。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现:师生的亲和力增强后,学生上生物课更有激情。学生的眼神亮了,脸上笑容多了,课堂有活力了,效率大大提高。课间学生能亲切地和教师打招呼,活动课上愿意和老师一起活动。另外还有收获的“副产品”:在亲和力的作用下,师生关系好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消除了,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容易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就更近了。
一、丰富课堂教学,做好知识与生活的衔接——学科知识是师生亲和力的载体
(一)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有所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联系实践、联系生活,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调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就是引领他们探求丰富生活知识的引路人,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就是关心他们生活的人、关爱他们健康成长的人。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上课不听讲的学生,上课不带教材,课桌上摆放的是一本课外读物。问他为什么不听课,他回答:“我不用听,回家由我表哥(是位博士,出国工作过)教我。”我利用课上和课下主动和他进行交流,用丰富的生物知识感化他。两周后,课堂上偶然看到他举手想回答问题,我随即抓住了这个转机,从回答的问题看,这位学生还真有他的独到的见解,我肯定了他的回答。从此他逐渐积极参与课堂,由“敌视”生物课转变为爱好生物课,而且经常追问我一些生物学知识。
(二)适当增加拓展性内容
适当的拓展生活有关的经验,有利于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中拓展合理膳食的知识,解决好为什么早餐一次吃多个鸡蛋会营养过剩?(100克鸡蛋可食部中的各成分含量: 水71克,蛋白质14.7克,脂肪11.6克,糖1.6克,热量711.8千焦)按照一个鸡蛋70克左右,含蛋白质10.29克,而青少年的早餐蛋白质的需求二十多克(与体重有关),通过简单的计算比较,学生会接受营养过剩的道理,产生合理膳食(不偏食、不挑食)的内驱力,也就更加爱好生物学科。
二、加强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关爱是形成亲和力的基础
(一)利用好课内课外做有效交流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提问互动:举手提问、随机点名提问、关注“走神”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提问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的表现。提问时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好课间和课外活动与学生进行问候式交流。食堂的饭菜好吃吗?最喜欢食堂的哪道菜?最喜爱哪项活动?在什么课上回答问题最多?生物课收获了哪些?通过这些拉家常的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庄栋同学在学期之初表现活泼好动,不能按时上课,无课堂记录习惯,作业书写不认真,总体表现较为散漫。经过了解我得知他是双胞胎,还有一弟弟在另外一个班,于是一次课间我主动和他沟通:“有一个同学和你很像,活泼可爱,还主动和我打过招呼。”他高兴地说那是他告诉弟弟的。我们接着聊了双胞胎的一些行为差异和相似之处,从此他开始转变起来,对生物课堂逐渐变得有兴趣了,加上几次辅导交流和多次进行作业方面的表扬和指正,我们的师生关系近了,他还主动承担了周末作业的收发,俨然是一名真的生物课代表了。
(二)关注课堂上有特殊状况的学生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身体状况的异常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问候,看到学生捂肚子、皱眉头、趴在桌子上等情况要及时留意和采取相应措施。特殊情况还包括情绪异常的,如把课间的误解带到课堂上,不及时缓解会烦恼一节课,要及时开导化解摩擦。
(三)关爱特殊类型的学生
关注单亲家庭型、留守儿童型、孤儿型、注意力不集中型、过分展示自我型、缺少关爱型、情绪低落型。有针对性地做“关爱”工作,从生活上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关注穿衣戴帽,关注情绪高低,多问寒问暖。育人过程中适当地采取少则补之、过则减之、亏则添之的原则进行引导。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都能表达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最好伏下身子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
三、尊重教学规律,实现快乐教学-----快乐的氛围是形成亲和力的黏合剂
(一)及时复习,变式训练,多方式创造输出知识的环境以检查学习的效果,巧用记忆规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老师帮学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乐学。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讲欣赏学生潜力的话,多讲期待学生“明天会更好的”话,多讲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话。认可学生的现有的能力水平(能力水平的高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鼓励小的进步和转变。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发现:师生的亲和力增强后,学生上生物课更有激情。学生的眼神亮了,脸上笑容多了,课堂有活力了,效率大大提高。课间学生能亲切地和教师打招呼,活动课上愿意和老师一起活动。另外还有收获的“副产品”:在亲和力的作用下,师生关系好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消除了,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容易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就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