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呼唤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工作,是继承、借鉴、创新的统一。
一、课堂教学改革要继承前人宝贵的教学思想
一谈起改革,往往有些人就理解为全盘否定过去,去开创新的东西,这是一种误解。继承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复旧,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扬弃和发展。
先人数千年的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思想,如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孟子提出了教学要“循序渐进”;柳宗元提出了教学要“文以明道”;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实践,提出了教学要“因材施教”等等。这些教学思想在现代教学中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运用,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表情、神态、动作、教学媒体、操作实验等形式进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又如,目前在教学中实行的分层教学就是“因材施教”的发展和运用。
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目,学生做习题”“重知识教学,轻社会实践和能力的培养”“重结论、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的状态。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坚决摒弃。否则,我们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课堂教学改革要借鉴他人的先进理论与经验
当代中外教育家研究出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最有效,发现学习即主张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美国另一个教育家布卢姆,他勇于探索,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发展在于教师能否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即“教学与发展”理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做到合一”等等。这些先进理论为课堂教学目标编制、教案设计、过程优化、模式建构、方法选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素质化”。
我们要注意借鉴吸收这些先进理论,并加以充实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如我们可以根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化、具体化。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和控制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确定认知性教学目标,又要确定情感、技能教学目标;既要确定“双基”教学目标,又要确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既要确定描述性知识教学目标,又要确定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目标;既要确定智育教学目标,又要确定德育、美育教学目标。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依据先进理论,探索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四标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合作交往教学模式”“自学、研讨、辅导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教学过程,构建了“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应有地位,体现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还重视了学生合作与竞争学习,培养了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所有这些经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借鉴吸收和推广。
当然,在借鉴他人的理论与经验过程中,要合理取舍,不能全盘照搬,不能脱离自身实际,因为任何教学理论与经验都有它的局限性。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周期较长,学习任务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多用于中高年级以上学生,“游戏教学模式”多用于低年级学生,而且不同学科往往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一学科,就语文而言,如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的教学,所用的教学模式就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借鉴吸收他人的成果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灵活地取用好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自主学习等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形式,使课堂教学保持生机和活力。
三、课堂教学改革要创出自身的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改革也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从已知去探求未知,进行新的构建,即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有创新意识,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才会有创造力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怎样提问题、如何使用教具、教师板演、教学媒体运用等都应有创造之光的闪烁。
传统教学手段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其自身相对成熟,简单易行,科学性与实践性较强,可让学生进行摸一摸、闻一闻、摆一摆等操作训练,但受时空限制,教学难点难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电教手段运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只有使电教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区分场合,把握时机,创新地选用,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创新就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善于繼承前人的成果,借鉴他人的理论、经验的宝贵之处,可见继承和借鉴就蕴含着创新。同时,要敢于打破别人的思想束缚,敢于改革课堂教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摸索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过程、教学结构,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好继承、借鉴、创新有机统一、合理融会的关系,在内涵上拓宽、加深、辩证实施,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使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课堂教学改革要继承前人宝贵的教学思想
一谈起改革,往往有些人就理解为全盘否定过去,去开创新的东西,这是一种误解。继承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复旧,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扬弃和发展。
先人数千年的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思想,如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孟子提出了教学要“循序渐进”;柳宗元提出了教学要“文以明道”;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实践,提出了教学要“因材施教”等等。这些教学思想在现代教学中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运用,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表情、神态、动作、教学媒体、操作实验等形式进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又如,目前在教学中实行的分层教学就是“因材施教”的发展和运用。
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目,学生做习题”“重知识教学,轻社会实践和能力的培养”“重结论、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的状态。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坚决摒弃。否则,我们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课堂教学改革要借鉴他人的先进理论与经验
当代中外教育家研究出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最有效,发现学习即主张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美国另一个教育家布卢姆,他勇于探索,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发展在于教师能否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即“教学与发展”理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做到合一”等等。这些先进理论为课堂教学目标编制、教案设计、过程优化、模式建构、方法选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素质化”。
我们要注意借鉴吸收这些先进理论,并加以充实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如我们可以根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要求目标化、具体化。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起着调整、导向和控制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确定认知性教学目标,又要确定情感、技能教学目标;既要确定“双基”教学目标,又要确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既要确定描述性知识教学目标,又要确定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学目标;既要确定智育教学目标,又要确定德育、美育教学目标。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依据先进理论,探索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四标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合作交往教学模式”“自学、研讨、辅导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教学过程,构建了“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应有地位,体现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还重视了学生合作与竞争学习,培养了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所有这些经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借鉴吸收和推广。
当然,在借鉴他人的理论与经验过程中,要合理取舍,不能全盘照搬,不能脱离自身实际,因为任何教学理论与经验都有它的局限性。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周期较长,学习任务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多用于中高年级以上学生,“游戏教学模式”多用于低年级学生,而且不同学科往往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一学科,就语文而言,如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的教学,所用的教学模式就不一定相同。因此在借鉴吸收他人的成果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灵活地取用好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自主学习等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形式,使课堂教学保持生机和活力。
三、课堂教学改革要创出自身的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改革也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从已知去探求未知,进行新的构建,即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有创新意识,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才会有创造力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怎样提问题、如何使用教具、教师板演、教学媒体运用等都应有创造之光的闪烁。
传统教学手段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其自身相对成熟,简单易行,科学性与实践性较强,可让学生进行摸一摸、闻一闻、摆一摆等操作训练,但受时空限制,教学难点难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电教手段运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只有使电教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区分场合,把握时机,创新地选用,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创新就是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善于繼承前人的成果,借鉴他人的理论、经验的宝贵之处,可见继承和借鉴就蕴含着创新。同时,要敢于打破别人的思想束缚,敢于改革课堂教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摸索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过程、教学结构,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好继承、借鉴、创新有机统一、合理融会的关系,在内涵上拓宽、加深、辩证实施,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使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