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开始进行融合闲暇教育、情趣教学与游戏文化的教育实践,初步构建了“情趣教育”的理念,并把它作为学校发展的文化基座。
所谓“情趣教育”,就是有情有趣、情趣结合,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以富有情趣的方式,塑造富有情趣的教师,培养富有情趣的学生。只有当我们的教师拥有了幸福的人生,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收获童年的快乐。我们要通过充满情趣的手段和途径,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爱生情怀、教育追求,建立广大学生的发展愿景、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
由此,学校提出了教师培养的“三有”和学生培养的“三趣”目标。也即,教师——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做人有情有义;学生——学习有兴趣,成长有乐趣,人生有志趣。
我们把这种融入式、渗透性的德育,称之为“无痕德育”。这种“无痕的德育”并不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更不是虚晃一枪,碌碌无为,而是“以不教为教”。前一个“教”字,指说教,后一个“教”字,指“教育”(狭义)。
有人曾尖锐地批判说,不说教,无德育。对此,我们示范、引领、活动、体验、丰富、内化,以情趣为表,德性为里,融情入境,激趣养德,打造了一个润物无声的“无痕德育”。
一、融情入境,让文化氛围有形
“无痕德育”是“情趣教育”的理念的核心,它希望在“淡化教育痕迹”中“深化精神轨迹”,实现“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育人目标。
漫步校园,曲折的石径上,有孩子兴致勃勃地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木质的秋千上荡起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休闲木椅上孩子们有的凝神读书,有的轻声谈笑;“熊猫馆”里,孩子正与“国宝”抱成一团;“科学园”旁,孩子们种植的麦子已抽了穗……
每一个角落,每一架秋千,一花,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老师们的汗水和心血。穿过草坪的石径是老师实地设计出来的,连每一颗鹅卵石,都经过了老师精心的挑拣……
每一位老师都在以自己的智慧,建设“美观、实用,富有情趣”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情趣办公室”展示,老师们就此进行创意的大比拼。最近手绘墙纸风行学校,于是,白墙成了老师“涂鸦”的画纸,迎风怒放的红梅,俏皮淘气的红唇,张扬着老师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每张办公桌旁的座右铭,除了设计精巧,还展露出一颗颗为爱、为学生而跳动的火热的心……
老师们这么做了,孩子们也跟着行动起来。看到校园一天比一天干净,一天比一天美丽,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双手为校园锦上添花。春天到了,老师们正忙着种植买来的树苗,六年级的学生们也心动了:即将离开母校,该留下什么表达自己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孩子们悄悄发动家长一起出点子,想办法。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才进校园,老师们就惊喜地看到“科学园”外的小路边,整齐地种上了十几棵樱花,每一棵树上还扎着红红的蝴蝶结!
“您是我生命最美的相遇,您留给我的回忆像樱花一样美丽灿烂。”这是六年级学生在“我为母校留片绿”活动上的深情吟颂。孩子们还为这条小道取了个名字——“英华路”。当听说买块石头,再刻上路名,就需要花费两千多元,孩子们替母校心疼了。一个在学校兴趣组练了六年书法的学生主动请缨:“可不可以让我来试试?”
如今,三块趣致的石头上,行书着“英华路”三字,潇潇洒洒。阳光照在石头上,映出温润的色泽。
“成长林”是校园里的另一道风景。一整面墙上画着葱茏的绿树,大大小小的绿色手印就是无数片树叶。这些手印来自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这里的优秀,绝不仅是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在学习上拔尖,更多的是指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热心参加社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那大小不一的手印,稚拙或洒脱的签名,成了全校师生心中向善的旗帜。
融关爱之情,入心灵之境。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自发建设起了富有情趣的教室文化。教室后墙的一角,悬挂着一本彩色的立体书,能开能合的扉页里,摆放着定期介绍给学生的优秀书籍。这有趣的立体书,让每个经过的人都忍不住探头去看个究竟。别样的智慧,吸引着孩子,也激发他们与书香为伴,与好书为友。在这个“低碳生活”时代,孩子们给教室角落的废物桶穿上了外套——美术课上画完画儿的彩纸。谁舍得弄脏如此华美的衣裳?一年级的孩子们甚至自己剪贴了“鲤鱼跳龙门”图,一片片闪光的鳞片,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星星榜”,记录着每天的成长和喜悦。
教室漂亮了,走廊成了孩子们争夺的“地盘”。在少先队干部的牵头和协调下,各班学生把最近“发展区”(每班教室前的走道)布置得别具一格。学校推行“情趣教育”,孩子们就把教学楼一楼到四楼的走廊布置为“琴棋书画”知识与人物介绍;学校开展“生态文化节”活动,走廊就成了最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廊,教你洗澡后怎样吹发最省电,告诉你喝剩的可口可乐是冲洗马桶最好的清洁剂……每一期宣传画都是学生制作的,他们请教老师、发动家长,自己完成设计框架、选择色彩、定夺内容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校园显性环境的布置,我们还着手打造校园隐性文化,让文化仪态万千地融入校园生活。如校园铃声,我们就把它变成了学生的诵读加上配乐,录制成特色铃声,将生硬的提示化为优美的童声,在空中同伴的提醒和敦促下,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完善。孩子也在感受、享受、感恩和回应。美唤醒美,启迪美,创造美,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二、激趣养德,让主题活动有道
虹桥二小的课外活动,由于主题引领,激趣养德而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主题活动的四大途径:美化环境、优化读本、泛化活动、活化教研。将德育熔铸到立体而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中,德育就成了师生们自然的言行,整体效应十分明显。
除了预设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即时性、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2008年5月14日,学校为“5
所谓“情趣教育”,就是有情有趣、情趣结合,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以富有情趣的方式,塑造富有情趣的教师,培养富有情趣的学生。只有当我们的教师拥有了幸福的人生,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收获童年的快乐。我们要通过充满情趣的手段和途径,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爱生情怀、教育追求,建立广大学生的发展愿景、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
由此,学校提出了教师培养的“三有”和学生培养的“三趣”目标。也即,教师——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做人有情有义;学生——学习有兴趣,成长有乐趣,人生有志趣。
我们把这种融入式、渗透性的德育,称之为“无痕德育”。这种“无痕的德育”并不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更不是虚晃一枪,碌碌无为,而是“以不教为教”。前一个“教”字,指说教,后一个“教”字,指“教育”(狭义)。
有人曾尖锐地批判说,不说教,无德育。对此,我们示范、引领、活动、体验、丰富、内化,以情趣为表,德性为里,融情入境,激趣养德,打造了一个润物无声的“无痕德育”。
一、融情入境,让文化氛围有形
“无痕德育”是“情趣教育”的理念的核心,它希望在“淡化教育痕迹”中“深化精神轨迹”,实现“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育人目标。
漫步校园,曲折的石径上,有孩子兴致勃勃地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木质的秋千上荡起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休闲木椅上孩子们有的凝神读书,有的轻声谈笑;“熊猫馆”里,孩子正与“国宝”抱成一团;“科学园”旁,孩子们种植的麦子已抽了穗……
每一个角落,每一架秋千,一花,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老师们的汗水和心血。穿过草坪的石径是老师实地设计出来的,连每一颗鹅卵石,都经过了老师精心的挑拣……
每一位老师都在以自己的智慧,建设“美观、实用,富有情趣”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情趣办公室”展示,老师们就此进行创意的大比拼。最近手绘墙纸风行学校,于是,白墙成了老师“涂鸦”的画纸,迎风怒放的红梅,俏皮淘气的红唇,张扬着老师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每张办公桌旁的座右铭,除了设计精巧,还展露出一颗颗为爱、为学生而跳动的火热的心……
老师们这么做了,孩子们也跟着行动起来。看到校园一天比一天干净,一天比一天美丽,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双手为校园锦上添花。春天到了,老师们正忙着种植买来的树苗,六年级的学生们也心动了:即将离开母校,该留下什么表达自己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孩子们悄悄发动家长一起出点子,想办法。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才进校园,老师们就惊喜地看到“科学园”外的小路边,整齐地种上了十几棵樱花,每一棵树上还扎着红红的蝴蝶结!
“您是我生命最美的相遇,您留给我的回忆像樱花一样美丽灿烂。”这是六年级学生在“我为母校留片绿”活动上的深情吟颂。孩子们还为这条小道取了个名字——“英华路”。当听说买块石头,再刻上路名,就需要花费两千多元,孩子们替母校心疼了。一个在学校兴趣组练了六年书法的学生主动请缨:“可不可以让我来试试?”
如今,三块趣致的石头上,行书着“英华路”三字,潇潇洒洒。阳光照在石头上,映出温润的色泽。
“成长林”是校园里的另一道风景。一整面墙上画着葱茏的绿树,大大小小的绿色手印就是无数片树叶。这些手印来自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这里的优秀,绝不仅是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在学习上拔尖,更多的是指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热心参加社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那大小不一的手印,稚拙或洒脱的签名,成了全校师生心中向善的旗帜。
融关爱之情,入心灵之境。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自发建设起了富有情趣的教室文化。教室后墙的一角,悬挂着一本彩色的立体书,能开能合的扉页里,摆放着定期介绍给学生的优秀书籍。这有趣的立体书,让每个经过的人都忍不住探头去看个究竟。别样的智慧,吸引着孩子,也激发他们与书香为伴,与好书为友。在这个“低碳生活”时代,孩子们给教室角落的废物桶穿上了外套——美术课上画完画儿的彩纸。谁舍得弄脏如此华美的衣裳?一年级的孩子们甚至自己剪贴了“鲤鱼跳龙门”图,一片片闪光的鳞片,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星星榜”,记录着每天的成长和喜悦。
教室漂亮了,走廊成了孩子们争夺的“地盘”。在少先队干部的牵头和协调下,各班学生把最近“发展区”(每班教室前的走道)布置得别具一格。学校推行“情趣教育”,孩子们就把教学楼一楼到四楼的走廊布置为“琴棋书画”知识与人物介绍;学校开展“生态文化节”活动,走廊就成了最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廊,教你洗澡后怎样吹发最省电,告诉你喝剩的可口可乐是冲洗马桶最好的清洁剂……每一期宣传画都是学生制作的,他们请教老师、发动家长,自己完成设计框架、选择色彩、定夺内容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校园显性环境的布置,我们还着手打造校园隐性文化,让文化仪态万千地融入校园生活。如校园铃声,我们就把它变成了学生的诵读加上配乐,录制成特色铃声,将生硬的提示化为优美的童声,在空中同伴的提醒和敦促下,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完善。孩子也在感受、享受、感恩和回应。美唤醒美,启迪美,创造美,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二、激趣养德,让主题活动有道
虹桥二小的课外活动,由于主题引领,激趣养德而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主题活动的四大途径:美化环境、优化读本、泛化活动、活化教研。将德育熔铸到立体而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中,德育就成了师生们自然的言行,整体效应十分明显。
除了预设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即时性、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2008年5月14日,学校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