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评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on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代表作,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是他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这部作品完整的结构、独具一格的抒情性和钢琴演奏效果的统一,都体现了他对俄罗斯音乐的娴熟掌握。这首曲子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还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并将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
  关键词:演奏特点 旋律类型 速度力度变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大师,以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三重身份为世人称道,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作曲家。他曾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作有《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等著名作品。1892年荣获钢琴金奖。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所作音乐种类繁多,有艺术歌曲、交响曲、歌剧、室内乐、合唱作品以及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首屈一指的名作。
  
  一 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风格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开始于1899年。在英国期间,拉赫玛尼诺夫曾被邀请演奏并亲自指挥自己创作的管弦乐幻想曲《悬崖》,此后,他开始构思并创作《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终于在1899年——1901年,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优秀的作品。这是作者经历过若干年艰重的创作危机之后,重又聚起新的创作力量的开始,同时也是作者个人生活中因结婚而来的幸福转机之前的产物——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影响了这首作品的总的特点。一般说来,这里的基调是明朗的,充满着欢乐的情绪和温柔、恳挚的抒情诗色彩;在这里,很明显地又可以感觉得到“大风景”前夕的那种情绪,作为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的反映,这是对光明和革新的追求,是乐观的英雄性表现,因此抒情的音流特别饱满、强壮而有力。
  从这部作品的音乐性格、音乐思维等方面来看,它都是音乐历史上不可忽视和不可遗忘的作品,许多作曲家从各种方面对这部协奏曲进行过多方面的评价,阿萨耶夫曾说:“拉赫玛尼诺夫的抒情是以柴科夫斯基的抒情为源泉的”,这在《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以及第三乐章的第二主题表现得最为清楚。俄罗斯式的宽广的旋律,如果不是俄罗斯作曲家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又如:“拉赫玛尼诺夫综合了李斯特的强烈的钢琴风格传统,以及格林卡以来的俄罗斯传统音乐中具有广泛咏唱性和质朴的情绪表现力……”这段文字从音乐风格角度概括了这部协奏曲的总体风格特征,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拉赫玛尼诺夫在音乐上的“继承性”特征。
  “……此时正值俄国革命前夕,整个俄国正处于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之下,好似一座监狱,许多知识分子对现实深感不满和苦闷。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就反映了当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困惑、绝望、看不到出路的忧郁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寻求个人精神上的寄托。在他的代表作《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深沉的音调抒发他内心的忧郁与悲伤,另一方面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
  这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创作阶段作品的主要风格和创作特征上总结了“协奏曲”所暗含的精神气质。另有一些文论中将全曲的风格定位于“浪漫俄罗斯经典忧伤风格”。还可以认为这是作曲家一种心理上的苦闷、悲哀的宣泄,因为音乐毕竟有暗淡、有起伏、有高潮。这些有关音乐表现力上的形容词或者说用于音乐分析上的某些词汇在这里变为了一种对于音乐风格特征、音乐情绪特征的概括。
  作曲是一个非常主观意义上行为动作,在今天我们分析这部作品当然应当站在一个历史、宏观综合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试图从分析中获取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与意图。
  
  二 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钢琴演奏技法分析
  
  1 旋律的类型及弹奏特点
  在作品的钢琴部分旋律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一为单音类型的旋律,二为八度类型的旋律,三为和弦类型的旋律。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八度类型旋律与和弦类型旋律的界定,因为在作品中,一些旋律的进行从横向来看是典型的八度旋律类型,但在一些八度的两个音之间,有一个甚至两到三个和弦音,这样从纵向看,在某一点上构成了和弦,但不难看出,这些音多为长时间的持续,并没有与旋律音同步运动,因此这些音主要是起到和声的填充作用。而和弦类型的旋律,从谱面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多为顺序排序和和弦的进行,这样前者就被归入八度类的旋律。这种结构不论在力度上还是在情绪上都非常有冲击性,在弹奏中要合理动用力量。要用情绪来带动弹奏,力度变化要跟着情绪的变化走,“以情带声”。同时要把握它们节奏上的细微判别;a是二对对三,b是双手对齐,c、d是左右手顺序弹奏。
  2 力度与速度变化
  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经是音乐内容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拉二的三个乐章中,力度与速度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在技术上要求演奏者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演奏者的手指、手腕、臂甚至身体要能很好的协调配合,根据不同的力度、速度要求来调整好各部分之间的协作关系。下面将分章说明这些变化。
  作品第一乐章中力度的变化范围在PPP- fff,力度变化最剧烈是在5小节之内由p-fff(第237小节—第241小节)有些段落作者把力度变化标记的非常清楚,像第261小节到第297小节长的旋律段落中,旋律的最高点在第276小节,力度此处也最强ff,然后逐步dim-mf-dim-p-dim-PPP。由ff-ppp的这些变化在22小节内完成,旋律线条也在第276小节后逐渐走低,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力度是配合旋律的变化而在变化。对于演奏者来说要整体地把握这些变化。
  速度在第一乐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在作品中也标记的非常清楚。最初为速度为:Moderato每分钟演奏66个二分音箱,在第141小节处改为每分钟演奏72个二分音符,到第177小节处为每分钟演奏76个二分音符,从第193小节开始变为每分钟演奏80个二分音符,第261小节为每分钟76个二分音符,第297小节为每分钟69个二分音符,第353小节为每分钟63个二分音符。
  这些只是作曲家给出的明确的速度标记。在作品中还有大量的速度变化标记,像第63小节处作者给出Un poco piumosso(稍微更快一点),第71小节处的accil(渐快),第92小节的r(渐慢),第280小节的poco a poco calando(渐柔并渐慢),第339小节 Un poco meno mosso(稍慢)等等大量的提示速度变化的标记。
  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比起来安静了许多,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幅度要比第一乐章小的多,第二乐章从它的音乐内容来看,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第二乐章的力度变化范围在PPP-ff,通过弹奏再结合它的音乐内容,可以总结出它的力度变化的趋势:弱—渐强—强—渐弱。
  速度也不像第一乐章那样多变,整乐章是Adagio sostenuto稍慢的柔板(每分钟演奏52个四分音符)。中间也有几次速度的变化,像第47小节处的标记为:Un poco piu animato(稍微更活跃一点),第93小节处提示为:Piumosso(更快一点),而在第130小节回到Adagio sostenuto。当然,rit及atempo随处可见。相对变化较小的力度与速度是与本乐章的情绪特点密切相关,它本身是一个抒情的慢板乐章,在弹奏时也应把握住这点。
  第三乐章中力度从ppp-fff,力度变化范围非常大。而且有相当长的段落为强力度的持续,像从第430小节到结束的段落,力度标记为:第430小节ff、第431小节fff、第455小节ff、第467小节fff。这个段落由47个小节构成,力度一直是非常强的。在织体中和弦结构很多,弹奏中对手指、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作曲家结尾处(第459小节)标明martellao(锤奏),可以想象处手指将会承受多么大的压力!
  这个乐章的速度变化比第一乐章更频繁、更复杂。单纯从数字上看有些变化不是很大,像由每分钟弹奏120个音符变为每分钟弹奏126个音符,在本质上是要表达情绪上的变化。
  除了这些明确的速度标记外,在作品中还有多处作曲家标明的速度变化标记,像第98小节处标明的Meno mosso(稍慢),第186小节出标明的acceler(力口速),而在第402Jj节处标明的accel(力口速)一直持续到第426小节。
  
  三 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中对作品情绪的把握
  
  作品的作美动人是众所周知的,这部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作品表达了真情,是内心真实感情的流露,这样作为弹奏者容易体会到,它能够引起我们在情感上的共鸣。
  在作品的三个乐章中,笔者认为最深情、最感人的是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把伤感、忧郁的情结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感情发展方式是层层递进的,开始在情绪上是J平静的(1到24小节),钢琴主要以伴奏的形式出现,用分解和弦的音型营造出一种安静、平和又带有一点梦幻般的意境。
  这一段的旋律主要是在乐队展现,但钢琴部分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一,营造出一种情绪上的氛围,这种氛围让情绪表达的更加准确;第二,通过对旋律的呼应来巩固情绪。在这一段中,在钢琴上旋律性质的音符出现了两次。
  感情发展的顶峰是由钢琴的华彩音型来体现的。这个感情发展的过程占据了第二乐章的大部分篇幅,从第24小节到第128小节。这个长的段落是由多个短的段落组成的,在这些短的段落中,每个段落的情绪发展过程都是由低向高发展,在力度上的表现都是由弱到强,后一个段落总是比前一个段落和情绪变化剧烈,这样就以段落为单位组成了这种情感逐步递进的结构。
  从第130小节开始,情绪回到了最初。在第149小节开始的部分中,钢琴声部中出现了新的结构,此处的情绪是前一部分的延续,表达出极度伤感甚至有些绝望的感情。
  第一乐章的内容表达与第二乐章不同,与第二乐章的递进的表达方式来比,第一乐章可以说是起伏有致。在篇幅上也明显长于第二乐章,在情感表达上即有激烈的感情宣泄又有安静的沉思,还有梦一般的幻想。
  第三乐章在情绪上更多的表现了坚定的果断,当然也有柔情的段落,像第150小节到第161小节的段落,音乐在内容上更像是在表现一种感情上的抚慰。
  总之,《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代表作,这首作品确立他作为一名作曲家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完整的结构、独具一格的抒情性和钢琴演奏效果的统一,都体现了他对俄罗斯音乐的娴熟掌握。这部作品还被列入一些钢琴比赛的必弹曲目。可见,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肯定和承认。这部作品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还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
  
  参考文献:
  [1] 郭平:《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第10期。
  [2] 刘一心:《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风格特性》,《艺术百家》,2002年第1期。
  [3] 周奇迅:《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结构及其演奏解析》,《艺术探索》,2006年第5期。
  [4] 秦炳超:《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乐器》,2003年第8期。
  [5] 阎冰:《浅析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作者简介:高琳,女,1973—,浙江绍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工作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钱钟书提出的“化境”翻译理论,通过“诱”、“媒”、“讹”、“化”四个概念,论述了翻译对于文学作品的正面及负面传播作用,阐释了理想的翻译境界和效果,为后世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标准和衡量尺度。  关键词:文学翻译 钱钟书 化境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浩如星云的世界文学原作是意义发生的原初事件,则理想的译作可使时间和历史真正绽开,可使一切因语言障碍而被遮蔽者作为存在重新显现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以来的先锋派运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艺术观念,然而先锋派在宣告了传统艺术观念终结的同时,其悖论也导致了它自身的终结。在当下的新语境中,多元主义的时代已经来临,关于艺术的问题有待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单个的艺术品的角度,强调接受者与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品的交流与对话,在“艺术终结”之后对艺术概念进行重构。  关键词:祛魅 复魅 先锋派 艺术终结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广告英语语言的设计和运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拟声、谐缀、头韵、尾韵等方面剖析了语音修辞格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以揭示广告英语中音韵如何与意境巧妙地结合,展现广告英语语言的音韵美。语言美、音韵美在广告英语中可以凭借多种音韵表现手段得以实现。语音修辞能够通过语言的声音实现说话者的目的意图,使广告英语具有音乐的节奏及和谐优美的音色,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广告英语 音韵修辞格
期刊
摘要在今天探讨艺术的命运与它背负的理想主义使命以及它的目的此类问题,仿佛又回到了若干年前,同那时候一样,艺术依然作为一种形式传播于小众范围内,而商业化又为它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令人心醉神往的艺术时代并未到来。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今天的艺术视野更开阔,精神也更健全,但依然存在着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即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如何?艺术为哪些人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艺术? 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关键词: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What I Lived For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说明语境和语篇在以功能对等为标准的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呼吁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关注原文的语境和语篇。  关键词:语境 语篇 翻译 功能对等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What I Lived For 是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写的自传,向来以其充满激情而闻名于世。该自传
期刊
摘要肖邦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史上表现出完美的独创性。他那充满波兰风格的作品,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竖起民族音乐的旗帜。而且他创作的钢琴曲,体现出了高超技巧与艺术魅力。由于他力求真实、纯朴、平易,因而用新的艺术内容,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丰富了钢琴的演奏。笔者认为肖邦的音乐最主要的美学风格还是一种诗性的演绎。  关键词:诗性 肖邦 钢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肖邦——波兰爱国主义作
期刊
摘要影视自诞生之初就与文学有着渊源关系。影视来自文学,并对文学语言表述抽象概念与凌乱而不相接的心理流程通过视听而形象化,从感官的角度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影视和文学同样是对时代生活探求,对人物心灵历程进行深刻剖析,使得在艺术情感意味的表达、在对人的精神境界进行升华的层面上殊途同归。本文试着对外国影视与文学之间的承传与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影视 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功举办。歌曲《北京欢迎你》作为“新北京,新奥运”的具体体现,以其歌词洗练,旋律上口,情感真挚而蜚声海内外。本文侧重剖析歌曲《北京欢迎你》哲学向度,以探究该作品的成功要素。  关键词:奥运 歌曲 哲学 向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落下了帷幕。这一诞生于公元前776年古希腊——欧洲近代文明发祥地的世界性的体育盛事,在经历
期刊
摘要音乐是能够给予人们以明确精神力量的东西,贝多芬的音乐始终能够让人鼓足勇气面对人生,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在音乐史中闪闪发光。  关键词:贝多芬 音乐家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贝多芬的性格中充满了叛逆、暴躁、多疑、神经质的
期刊
摘要从《景观语言》本文出发,阐述景观作为大地与人类对话的三方面作用:传递信息、教育人类、记录场地历史。  关键词:景观 语言 对话 土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这是一本让你想坐在田埂边、树阴下或窗台上静静阅读,细细品味的书,因为其文字之美早已与书中所述之景观融为一体,不再只是在论述景观,尽管它已经把景观的定义扩展到最极致的范畴;  这是一本触动你心灵的书,只要你是一个热爱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