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学习存在较多的不适应,而物理学科的理论相比其他学科更枯燥难懂,其实验操作也需要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实验原理。为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着重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探究方式来面对学习活动,找准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并能够养成习惯。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78
縱观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强调理论授课,也注重实践课程的讲解和操作,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头脑中缺乏具象的物理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将具体的概念或公式形成过程演示出来。另外,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最具抽象性的一门课程,学生的畏难心理或不自信心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心理障碍越来越重,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笔者在教学中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在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上进行了研究,现将教学经验分享如下。
一、引入翻转课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引入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将课上和课下的学习环节进行调换,有利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借助其他学习资料辅助认知物理知识,在课前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并将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勾画出来。在课上,教师可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在课上进行讨论与分析。强调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结合学生在课上讨论的情况适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学生已经了解了很多光的现象,包括直线传播、反射等,这节课引入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学生可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查询,或借助网络资源搜寻相关知识和教学视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的现象,利用学生的描述及时搜索相关图片,统一整理好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并根据图片顺序进行编码。其次,根据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描述,让学生分析如何区分光的折射与反射。如学生对答案比较自信,可直接回答教师;如学生对课前预习工作不太自信,可以在组内讨论与交流,在团结和协作的过程中找到二者的区别。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学生或纠正学生的思路。同时,这节课的教学还可以由预习工作做得较好的同学来完成,教师不再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唯一领导者,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完成自我剖析和自我提升,也有助于其他同学在互相学习中获得进步。
二、增加物理实验,领略物理科学魅力
物理实验能够将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实验现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会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为了促进学生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简化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概念的讲解,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增加实验环节,有助于学生走进物理科学实验的世界,增强对学生思维缜密性的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流程或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都能够体验到实验的完整过程,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一套完整的实验流程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改进与优化,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创造了条件。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不必急于介绍声音的传播条件、不同的介质,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过程中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鼓、纸、纸屑、广口瓶、泡沫小球等实验器材。其次,引入本节课需要学生讨论的话题,教师:“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很多声音,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不少学生将目光放在了自己嘴巴发出的声音,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嘴巴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发出声音?”让学生考虑到物体发出的声音,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教师在桌上放置的实验器材,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让它们发出声音。主要是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物体在发声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或必要的条件。参与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也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声音的传播的学习产生充分的兴趣。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对作业的优化或作业形式的改革,都能够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乐于做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那么,如何针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呢?初中物理作业既要做到精确、精妙,又要简明、简洁,学生看到题目之后,就能够明确教师设计该题目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教学的亮点,采取多样化的排版形式为学生展示图文结合的题目,或采取实践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操作,或采取角度多样的题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路径。完成有趣又有意义的物理题目之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在学完动能和势能这一节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明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师可以将作业题目设计为学生需要实践操作、配合才能够了解的,如要求学生将地面弄湿,然后取两个相同质量的篮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至同一地面。学生小组记录下不同高度的篮球最终在潮湿的地面上留下的印记,然后分析两个篮球在初始时的重力势能。还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在课下寻找相同质量的铁球和木球,也可以用其他材质相同质量的球来代替,从同一坡度滑下,木球的速度比铁球的速度大,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木球和铁球的动能大小是否相等。
总之,当前时代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着手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促使物理学科成为为学生服务、为科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刘小红.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09-110.
[2]周稼丰.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性学习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20(6):42-43.
[3]马学林.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下半月),2012(3):41.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78
縱观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强调理论授课,也注重实践课程的讲解和操作,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头脑中缺乏具象的物理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将具体的概念或公式形成过程演示出来。另外,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最具抽象性的一门课程,学生的畏难心理或不自信心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心理障碍越来越重,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笔者在教学中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在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上进行了研究,现将教学经验分享如下。
一、引入翻转课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引入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将课上和课下的学习环节进行调换,有利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借助其他学习资料辅助认知物理知识,在课前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并将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勾画出来。在课上,教师可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在课上进行讨论与分析。强调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结合学生在课上讨论的情况适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学生已经了解了很多光的现象,包括直线传播、反射等,这节课引入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学生可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进行查询,或借助网络资源搜寻相关知识和教学视频,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的现象,利用学生的描述及时搜索相关图片,统一整理好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并根据图片顺序进行编码。其次,根据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描述,让学生分析如何区分光的折射与反射。如学生对答案比较自信,可直接回答教师;如学生对课前预习工作不太自信,可以在组内讨论与交流,在团结和协作的过程中找到二者的区别。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充分肯定学生或纠正学生的思路。同时,这节课的教学还可以由预习工作做得较好的同学来完成,教师不再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唯一领导者,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学生完成自我剖析和自我提升,也有助于其他同学在互相学习中获得进步。
二、增加物理实验,领略物理科学魅力
物理实验能够将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实验现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会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为了促进学生感受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简化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概念的讲解,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增加实验环节,有助于学生走进物理科学实验的世界,增强对学生思维缜密性的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流程或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都能够体验到实验的完整过程,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一套完整的实验流程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改进与优化,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创造了条件。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不必急于介绍声音的传播条件、不同的介质,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过程中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鼓、纸、纸屑、广口瓶、泡沫小球等实验器材。其次,引入本节课需要学生讨论的话题,教师:“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很多声音,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不少学生将目光放在了自己嘴巴发出的声音,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嘴巴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发出声音?”让学生考虑到物体发出的声音,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教师在桌上放置的实验器材,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让它们发出声音。主要是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物体在发声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或必要的条件。参与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也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声音的传播的学习产生充分的兴趣。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对作业的优化或作业形式的改革,都能够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乐于做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找到乐趣。那么,如何针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呢?初中物理作业既要做到精确、精妙,又要简明、简洁,学生看到题目之后,就能够明确教师设计该题目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教学的亮点,采取多样化的排版形式为学生展示图文结合的题目,或采取实践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操作,或采取角度多样的题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路径。完成有趣又有意义的物理题目之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在学完动能和势能这一节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明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师可以将作业题目设计为学生需要实践操作、配合才能够了解的,如要求学生将地面弄湿,然后取两个相同质量的篮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至同一地面。学生小组记录下不同高度的篮球最终在潮湿的地面上留下的印记,然后分析两个篮球在初始时的重力势能。还可以要求学生小组在课下寻找相同质量的铁球和木球,也可以用其他材质相同质量的球来代替,从同一坡度滑下,木球的速度比铁球的速度大,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木球和铁球的动能大小是否相等。
总之,当前时代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着手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促使物理学科成为为学生服务、为科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刘小红.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09-110.
[2]周稼丰.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性学习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20(6):42-43.
[3]马学林.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下半月),20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