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农村中学教师几乎人人都要做班主任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他们的个性就会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好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以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赏识你的学生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三、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1、信任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2、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来了解教师,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四、做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往往不只任教一个班,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因而也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行使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完成得大打折扣。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通气,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他们的个性就会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好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以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二、赏识你的学生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似乎已逐渐远离了学生心灵深处这最美好的愿望,他们经常听到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三、充分信任并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1、信任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2、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来了解教师,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四、做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往往不只任教一个班,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因而也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行使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完成得大打折扣。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通气,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