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与建立,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将有着较多改革与创新。本文将针对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改革工作进行探索,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和实施高职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许多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旨在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前提,分析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国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目前高校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受到影响,无法适应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必将对学生日后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职业生涯发展不利。
三、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指的是企业和高校之间以合作形式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综合利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有学识、能做事、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办学,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利用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来实现双赢。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联合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企业输送了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也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1-3]。
四、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为保障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科学性,高职院校在进行相关改革工作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参与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教学工作应坚持其开放性,让学生们在接受充实的理论基础后,有机会向企业和社会进行开放式学习。在注重教学场地开放性的同时,也要加大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度。旨在通过有效运行的教学制度,帮助学校制定适应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职业观念,同时帮助企业提高参与潜在人才培养的积极主动性;(二)靈活性与弹性相统一。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高职院校可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制定一套“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并且在理论知识的学分要求上可与工作实践表现相结合、相转化,使其具备灵活性与弹性;三、实践性与理论性、职业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在授课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实践,在学习阶段让学生切实感受真实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学校应联系合作企业,争取为学生提供实训及工作岗位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们实现知识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
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引入教学管理新理念
现阶段,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深入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做好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以此为主体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现下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微课、慕课及多媒体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获取新知;同时引入教学新理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目标特定化,以开放式的办学形式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必要时企业可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向学校提供设备、生产实习基地,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优化设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二)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探索教学管理新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所处城市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主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依据才能为企业输送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技术水平过硬的综合型人才。例如,我校与嘉年华是校企合作单位,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就要了解嘉年华酒店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深入分析酒店专业的服务内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并根据酒店行业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以保证为企业输送的人才都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实践型人才,可以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三)优化师资团队,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聘请高职教师时,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侧重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储备。同时,院校可多聘请校外及合作企业单位中的工程师或职业技术人才来校举办讲座,通过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日后学习的方向。企业工程师也可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生产实习、指导毕业论文等。同时,企业和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定期把学生成果发送到信息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实时跟进实训进度,把控实训质量,参与网络管理;企业方导师在平台交流中了解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也能够更加明确地给学生开展实训。
(四)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结合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借助企业的联合力量,提升学校的人才输出质量。以汽修专业为例,学校需要将企业汽修引入课程建设和专业调整过程中,企业可将生长线或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在校园内,形成校园实践基地;企业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实体店铺或者销售部,让学生初步熟悉产业链,为其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企业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岗位,增加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共同实现业务拓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全面落实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塑造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扩展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培养出真正能够为社会所用的综合型人才。(作者单位: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一、引言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许多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旨在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前提,分析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国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目前高校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受到影响,无法适应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必将对学生日后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职业生涯发展不利。
三、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指的是企业和高校之间以合作形式建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综合利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有学识、能做事、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办学,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利用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来实现双赢。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联合办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企业输送了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也为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1-3]。
四、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为保障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与科学性,高职院校在进行相关改革工作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参与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教学工作应坚持其开放性,让学生们在接受充实的理论基础后,有机会向企业和社会进行开放式学习。在注重教学场地开放性的同时,也要加大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度。旨在通过有效运行的教学制度,帮助学校制定适应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职业观念,同时帮助企业提高参与潜在人才培养的积极主动性;(二)靈活性与弹性相统一。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高职院校可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制定一套“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并且在理论知识的学分要求上可与工作实践表现相结合、相转化,使其具备灵活性与弹性;三、实践性与理论性、职业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在授课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实践,在学习阶段让学生切实感受真实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学校应联系合作企业,争取为学生提供实训及工作岗位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们实现知识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
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引入教学管理新理念
现阶段,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深入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做好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以此为主体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现下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微课、慕课及多媒体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获取新知;同时引入教学新理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目标特定化,以开放式的办学形式为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必要时企业可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向学校提供设备、生产实习基地,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优化设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二)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探索教学管理新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所处城市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为主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依据才能为企业输送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技术水平过硬的综合型人才。例如,我校与嘉年华是校企合作单位,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就要了解嘉年华酒店行业的实际岗位需求,深入分析酒店专业的服务内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学,并根据酒店行业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以保证为企业输送的人才都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实践型人才,可以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三)优化师资团队,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聘请高职教师时,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侧重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储备。同时,院校可多聘请校外及合作企业单位中的工程师或职业技术人才来校举办讲座,通过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日后学习的方向。企业工程师也可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生产实习、指导毕业论文等。同时,企业和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定期把学生成果发送到信息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实时跟进实训进度,把控实训质量,参与网络管理;企业方导师在平台交流中了解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也能够更加明确地给学生开展实训。
(四)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结合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借助企业的联合力量,提升学校的人才输出质量。以汽修专业为例,学校需要将企业汽修引入课程建设和专业调整过程中,企业可将生长线或相关业务部门建立在校园内,形成校园实践基地;企业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实体店铺或者销售部,让学生初步熟悉产业链,为其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企业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岗位,增加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共同实现业务拓展,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全面落实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塑造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扩展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培养出真正能够为社会所用的综合型人才。(作者单位:许昌陶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