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附八例报道)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行头颅CT和MRI检查,其中7例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3例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检查。术前除1例多发病灶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VHL)-血管母细胞瘤外,其他7例均误诊为其他颅内肿瘤。8例肿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8例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4例囊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为部分囊壁或环状强化而无明显的瘤结节;4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则表现为瘤周严重水肿。8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其中4例伴有瘤周围严重水肿的患者术后经脱水治疗后痊愈。7例经VHL基因检测发现3例为VHL-血管母细胞瘤(含多发病灶患者),纳入VHL病管理。术后随访时间为(32.0±17.6)个月(3~50个月),8例患者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其临床症状均消失。

结论

不典型影像学表现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罕见,术前MRI诊断容易误诊;MRS、PET-CT等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确诊仍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下丘脑穹窿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初次开机程控方案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重度AD患者,均采用下丘脑穹隆DBS治疗。术后复查头颅MRI以判断电极植入位置。术后4周,首先进行开机测试,电刺激方式为单极刺激,频率为130 Hz、脉宽为90 μs、电压为3 V。根据电极触点所在位置的相应功能,节选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慢性意识障碍(DO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24例DO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单侧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DBS治疗。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以判断电极位置。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及扩展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儿童小脑幕下海绵状血管畸形(CM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儿童小脑幕下CM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14个病灶)。病灶位于脑干4例,小脑8例(2例各有2个病灶)。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2例患者的14
目的观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药物难治性Meige综合征(M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TN-DBS治疗的M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2例。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量表(BFMDRS)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的程控参数。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围手术期均未出现颅内出血、
本研究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观察组)行ETV联合术后腰大池引流术,26例(对照组)仅行ETV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3%(28/31)和69.2%(18/26
期刊
海绵窦表皮样囊肿是较罕见的颅内肿瘤。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2例海绵窦表皮样囊肿患者,在术中神经导航辅助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经颞下岩前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除,患者术前的脑神经相关症状均得到缓解,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散发脊髓神经鞘瘤病与22号染色体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12月收治的9例脊髓多发肿瘤患者,其中4例行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例行腰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另1例行胸、腰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术中留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和肿瘤组织标本。术后进行外显子测序,以判断单核苷酸多样性(SNP)、单核苷酸变异性(SNV)及外显子基因拷贝数变异(CNV)。结果9例患者的
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术的靶点定位、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疾病发生机制的进一步了解,目前其应用领域日趋广泛,由既往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逐渐发展至精神心理疾病、认知障碍疾病、癫痫、意识障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望为更多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期刊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VNS治疗的11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对患者术后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严重程度等进行随访,并依据McHugh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以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110例患者的术后McHugh分级结果:ⅠA级10例,ⅠB
目的比较丘脑底核(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伴有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潜在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和GPi-DBS治疗伴有异动症的2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TN-DBS治疗14例,采用GPi-DBS治疗13例。于术前、术后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