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也是体验情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重要途径,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要做好这一点,第一要务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一、积极主动是阅读活动的前提
  阅读的积极主动性,就是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即爱读书、喜欢读书,以“手不释卷”为人生乐事。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l生,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并把心理活动优先地倾向于那个事物,力求去认识、研究和探索它时,这就是对事物发生了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让人兴奋、聚精会神甚至废寝忘食;兴趣能催人奋进,不断思索,使人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去阅读、思考外,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感受自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可以说,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要想办法使学生体验到经过艰苦的脑力劳动而获得成功的乐趣。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一种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因为靠激发兴趣而产生出来的积极性,往往是难以持久的。
  培养阅读主动性的最主要手段是端正阅读动机,提升学生对阅读意义的认识。不少学生的阅读是出于升学压力、功利心理,一旦这种迫使他阅读的外在压力解除,他的阅读行为也会自行消失。俗话说:“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作为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方法,因时而化,因事而化,因人而化,促使学生把这种外在的阅读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内在阅读需求,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人生的意义。一旦认识提升了,学生就能把认真阅读转化成一种习惯,就能积极地吸收新信息,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自主独立是阅读活动的基础
  阅读的自主独立性,就是不依赖教师,不依赖现成的参考资料和答案,独立阅读求得理解继而进行品味鉴赏。朱熹说过,书要自己去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叶圣陶先生也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叶老又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可见,重视和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独立性是十分必要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章难以计数,学校里学过的只是极其微小的部分,大部分的文章要靠自己去读、去研究、去分析、去鉴赏。如果学生缺乏独立的阅读品质,就会在阅读新的文章时缺乏自信心,或者三心二意举棋不定,或者是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这样,就不能很好地阅读理解文章,更不用说品味鉴赏了。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品质,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大胆放手,要从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中走出,不再视自己为布道者,而学生只是一味接受的信徒,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在放手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讲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只能饱食三餐;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另外,教师在鼓励学生边读边思时,还应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完全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才能对独立阅读充满信心,进而养成不依赖教师,不依赖现成答案的独立阅读的习惯。
  三、思考探究是阅读活动的关键
  读文章要用心去思考、探究,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文章,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糊里糊涂地读下去。”叶老又说:“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动脑筋。”有些人读的文章也不少,但阅读能力却停步不前,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思考探究的品质,“不能分解,不问关系”,读到最后当然也就不能理解了。
  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用心探究的品质呢?主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阅读中正确的思维规律。首先,思维具有一定的模式。学生读文章,常常不知道按照怎样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标题入手设疑,正所谓“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只有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有时,学生还不知道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一篇文章,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可遵从如下思路:整体一部分一整体,即先浏览全文,了其大旨,再分析字、词、句、段,弄明白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综观全文,体会作者的本意。其次,思维具有定向性。在阅读文章时,思维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胡思乱想。文体和文章的有关知识是思维得以定向的依据。比如,阅读小说就要弄清小说的三要素以及它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品味。在阅读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运用这些方法,通过思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一方面对文章的研究工作可以深入下去;另一方面,学生对文章和文体的抽象知识的认识也能更完整更深刻。
  四、求异创新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
  求异创新,就是阅读中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敢于批判,推陈出新。从本质上说,阅读鉴赏应该再创造。如果阅读者具有求异创新的品质,就能人于书又出于书,学于书又不拘泥于书,就能在阅读中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求异的品质呢?首先要消除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求异创新就是脱离文本的天马行空。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创造性的解读必须建立在脚踏实地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其次,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运用联想能由此及彼,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运用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界。阅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再造作品之境界、人物以及填补艺术空白。这样,学生就可以活化各种信息,引爆新思想和新创见的火花。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平时,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一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还可以介绍一些书中或文章中出现差错的例子,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感受书本不是“圣经”,其差错或局限性是在所难免的。久而久之,不唯书是从、敢于质疑的精神,就可以在学生中发扬开来,各种各样的创见也就会不断产生。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品质。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阅读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有自由感和安全感。这样,课堂就不会变成一潭死水,就会不时激荡起创造性思维的浪花。最后,要多开展研究性阅读。要引导学生不仅阅读课本中的内容,而且还要向课外读本甚至广阔的社会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让学生在边读边悟边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良好的阅读品质,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用。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阅读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适时提醒和鼓励。这不仅需要耐心,更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近两年来,四川省泸州市着力寻求“三开减负”之实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泸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涛。
【摘要】教师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活动范式不同于学习活动方法,必须关注学习者和课程设计的适切性。作为校本培训的行动学习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的基本范式,具有三个流程、两个反思、三个要素、多种活动方式。在教师实践性课程的活动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理念与行动、集中与分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性课程;学习活动范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师的课堂评价针对的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某个教学情境或者片段,而片段情境有差别,评价语言自然也各不相同,评价方式也各异。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教师的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是总结提升式评价——明确学生方法。课堂是知识、经验的汇集地,是能力生出生成的场地。教师的评价能引导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从而获得学习方法。执教《冬不拉》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瞎熊出现一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一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压力的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
众所周知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i它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受到我们国家的广泛关注,它同时也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
如果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那么管理则是这条生命线的保障。因此,狠抓学生的常规管理,以正面引导为龙头,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准绳,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形成“建制一检查一指导一反馈一评比”的学生常规管理“五步曲”,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第一步:建制——常规管理的依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建立的学生常规管理的规章制度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为行为规范,如《中学
个人理财规划课程在国内大学教育中的普及度不高,引入国外先进教材授课相对较少,双语教学体系不统一。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个人理财教学体系,培养和社会接轨,理论结合实际的
实行“20+20亲近母语行动”,即全区五万小学生每天晨诵、午写各20分钟;推行“义务教育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全部学科纳入学业评价范围,实施学片校际质量捆绑评价;在全区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从这个标准审视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满足于单篇课文的理解,对专题和板块进行整体认识的意识淡薄;学生缺乏对教材文本的感悟,把写作模本定位于课外的优秀作文,读写脱节等。  有鉴于此,笔者将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与大家探讨更优化的教材使用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主要法制发达国家都规定了法院在作出生效判决之前就可以实施强制执行的制度,在我国称之为先予执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