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作者是谁?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你听说过九个字的姓吗?这些奇怪的姓又是怎么来的呢?
  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字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大家张口就来。同时,估计也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百家姓》。
  但是,大家到底是不是真的熟悉这本书呢?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就算你知道“赵钱孙李”,知道“周吴郑王”,那么,请问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呢?很多人大概就会愣在那里了。这个情况和《三字经》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起码前两句是张口就来。然而,接下来呢?很多人都会发愣了吧?确实如此,我们对《百家姓》仿佛很熟悉,熟悉到“周吴郑王”已经成了一个俗语,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我非常喜爱的演员陈道明先生在里面就有一句台词,“你今儿干吗穿得周吴郑王啊?”可见,这都已经成俗语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百家姓》就真的熟悉。
  面对浩瀚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貌似熟悉,实则陌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对祖宗的东西都很熟悉,恐怕不是的。若不服气,我们就先一起来回答几个问题试试。
  六问《百家姓》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作者是谁?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在众多讲解姓氏的典籍中,为什么偏偏《百家姓》脱颖而出?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
  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第二,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是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呢?
  答:有,不仅有,而且有的是。在这本《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你爹是谁、你爷爷是谁、你曾祖父是谁;居邑,也就是你住在哪里。《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大概到了宋朝,《世本》就不存在了,散佚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书,有些还传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千家姓》,大家可以想一下,明朝的“百家姓”肯定不会以“赵钱孙李”开头了,以谁开头?当然是皇姓“朱”嘛。还有一本,康熙年间的,叫《御制百家姓》,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它以什么开头呢?孔、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清朝的皇帝要表达自己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所以用“孔、孟”开始。另外,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语;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这些都不能说是童蒙读物,没有成为孩子们的童蒙课本,所以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第三,《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
  答:最晚在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做《秋日郊居》,在这首诗后面他做了一段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什么意思呢?到了农历十月,没有什么农活好干了,农家子弟就该读书了,这就叫“冬学”,就好比咱们现在冬季的学期。在这个冬季学期里读什么书呢?一本叫《杂字》,都是一个个字,杂的,认字用的;还有一本叫《百家姓》。“谓之村书”——乡村里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国子监里读的,是农村里读的。可见,在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之前,《百家姓》已经成为村书了,农村里都找得着了,非常流行了。所以我们说,《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这应该没问题。
  第四,最难的问题来了,《百家姓》是谁写的?
  答:我们了解一本书,总得知道作者吧。很多人一听这个问题都是一脸茫然,这不奇怪,因为确实是不容易知道。当然,这个不容易知道,不是绝对不知道,是可以推测的。
  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什么意思呢?作者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钱氏吴越国,也就是我们钱家建立过的唯一一个国家。这个小民呢,肯定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当然,这个作者肯定还是个读书人,不然不认字嘛。
  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大家看,“赵、钱、孙、李”,为什么不把“周吴郑王”搁前头,为什么不找别的姓呢?“刘、张、徐、黄”,不都可以吗?作者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至于“钱”嘛,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镠,也就是我们这一支钱姓的始祖,很了不起。当年,他可是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的,不然怎么建立吴越国呢?但是他跟别人不太一样,不太喜欢打仗,打下两浙这块富裕的地方以后,就有点小富即安、上进心不强的意思了。他告诫子孙说,将来如果有可以奉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个了不起的“王者”出现,就纳土归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了。因为没打仗,就没让这片富饶之地变成一片焦土,所以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家。在《百家姓》里,“钱”就给放在了第二位。现在杭州有座塔叫宝俶塔,大家一定知道,就是为了纪念钱俶而造的。不过,我得提醒大家,鲁迅先生对我们这一支钱姓的始祖钱镠是很不以为然的。
  至于第三位为什么是“孙”,也很简单,“孙”是吴越王钱俶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嘛。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一个国家是哪个呢?南唐。南唐谁最有名啊?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这位李后主写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俶皇后家的姓氏孙,以及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推断,作者是吴越国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第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不同?
  答:《三字经》和《千字文》里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一篇有内在含义的文章。比如,《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都有意思。《百家姓》则不一样,它只是把一个一个的姓搁一块而已,除了读起来合辙押韵,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含义。《百家姓》不像《三字经》那样有什么微言大义:我教育你,人不学,怎么怎么样;幼不学,怎么怎么样。没有这层意思,它仅仅是一种排列而已。
  第六,问题又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道理在哪里?为什么那么流行?
  答:确实,如果只是为了认字,可选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汉字,这就大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对不对?在传统中国,姓比名重要。比如,我姓钱,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问:“这件事情谁干的?”旁边人回答:“钱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坏事,就会有人这样批评你:“你对得起你这个姓吗?别忘了你姓什么!”对不对?所以姓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而且,在古代识字先认《百家姓》还有一个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咱们今天见面:“您贵姓啊?”“免贵姓钱。”你要是再接着问人家:“怎么写啊?”这一下子就显着你没文化了,而且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问我姓什么我告诉你了,你居然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出于礼仪的考虑,小孩子要尽早把别人的姓给记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为了童蒙读物。
  “五千年前才是一家”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着历史追溯上去,原来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几个姓是怎么分化成现在这成千上万的姓的呢?
  我要强调一点,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些兄弟民族是不用姓的。比如,维吾尔族,一般是没有姓的;再比如藏族,严格意义上也是不用姓的。虽然有些民族并不用姓,但是绝大多数还是用的。姓氏强调的是归属感、认同感,和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表明你是哪家的人,当然非常重要。
  那么,问题在于,我们对姓氏文化又了解多少?在讲《百家姓》具体的姓氏以前,请先允许我努力用最简单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国的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在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去摸索。凡事总有一个起源。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其中的很多民族都以三皇五帝为祖先。我们要注意,哪三皇,哪五帝,是没有固定说法的。比如三皇,造房子的有巢氏大概可以排进去,这是构筑而居的祖先,教我们后代有个屋可以住,有个屋顶可以遮风避雨;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捕鱼狩猎;神农氏,播种五谷;女娲氏,补天造人。这些应该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五帝也是说法不一,《史记》的记载比较清楚: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在这五帝当中,黄帝排第一,影响最大,所以现在我们每年要祭黄帝陵。黄帝姓什么?姓姬,这是中国古老的说法。我们今天讲自己是什么子孙?炎黄子孙。请大家注意,炎帝虽然排在黄帝前面,但是却不在《史记》记载的五帝里面。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至于这是不是历史事实,恐怕很难确定,其实也没必要太较真。总之,中华姓氏,特别是比较古老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
  姓氏非常复杂,不像我们今天讲的姓名那么简单。上古有姓、有氏,今天我们讲姓氏,其实就是讲姓而已。如果我说“钱就是我的姓氏”,对不对?错了。按照最传统的说法,钱是我的“氏”,而不是“姓”。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有好多认识误区,比如我们平时问人家哪里人,文雅点的说法是“您府上是哪里啊?”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问人的籍贯。如果回答说“我的籍贯是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临安”。这么说对吗?不对。按照传统说法,“籍”和“贯”是两回事。你老家在哪里,是你的“贯”,不是你的“籍”。那么,“籍”是什么?是身份,也就是士农工商等等。士籍,读书人;兵籍,当兵的。按照中国传统,籍是不能改的,贯是可以改的。改籍要报礼部、户部批准,麻烦大了去了。所以说“籍”和“贯”是两回事,但是现在我们搞混了,不去区分了。
  姓氏也是两回事。常有人问:你是什么姓氏?说明姓在前面,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部落图腾。什么是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图腾,熊便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当中,用动植物名称作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也都比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还有,姓华,通“花”,佛经《妙法莲华经》其实是《妙法莲花经》。
  接下来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什么姓比较古老?女字旁的姓特别老。比如姬,我在前面说过,黄帝就是姓姬。还有更老的,姚,女字旁吧?姜,我们都叫“美女姜”,有女字吧?嬴,我们平常说“亡口月女凡”,也有女字。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
  那么,姓有了,什么是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了,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可这个地方就这么多地,能养活几个人啊?人越来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老百姓没姓氏。最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有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为什么贵族女子要用姓呢?因为同姓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同氏的都是亲戚。姓只有一个,氏可以很多。所以说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在古代,同姓、同血缘的不能通婚,这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养宠物的人都知道,好多狗狗近亲繁殖,虽然保证了血统的纯正,智力却低了,身体也容易生病。相反,那些串出来的混血狗,身体好,也很聪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同姓不能结婚。当然,到了今天,大家没那么严格了,要是赵、王、李、张这种大姓,同姓的不让结婚,那剩男剩女不知道得多出多少。像李姓的都快超过一个亿了,你让姓李的都不许和姓李的结婚,这显然不行。   贵族女子,姓比氏重要,到了后来,女子的地位一直不高。传统上,待嫁的女子往往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伯、仲、叔、季的排行,就可以了。比如有个女子叫伯姬,你别以为这是她的大名,“伯姬”是说她是姬家的大闺女;同理,一个女子叫仲子,就是子家二闺女。女子出嫁以后,冠上配偶的姓或封地的名字就行了,比如齐姜,就是本姓姜,嫁给了一个姓齐的人或者嫁到了一个以齐为氏的地方;再比方说秦姬,就是姓姬的女子嫁到秦国去了。在传统中国,女子的闺名,只有自己丈夫和父母才可以知道,生前连子女都不知道。现在我们没有谁不知道妈妈的名字吧?可在传统中国社会,你太早知道了才是不孝。当然,老人家远行的时候,子女会知道,但是平时是不知道的。
  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因为姓可以区别血缘,而氏可以分别贵贱。你是哪个太太生的?你这一支迁到哪里了?是不是迁到一个比较好的地方?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比诸侯小一点,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别人一听,哦,你是封在屈这个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东门襄仲,很明显,他家就在城东门,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宫敬叔,家在宫的南边。这是以地名为氏,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
  还有的人以专业技能为氏,比如姓巫,可见其祖先就是做巫师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龙,什么技能?我说了估计姓龙的朋友不高兴了,屠龙、杀龙,多威风啊!可是,大家又会说:“龙都没有,你怎么杀呢?”其实就是厨师。姓龙的祖先是做厨师的,善于烹调。看到这儿,姓龙的朋友别不高兴,做厨师非常好,我做梦都想有一手烹调技艺,可惜没学到。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怎么办?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原来世上有那么多的姓,多到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这其中,有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字的单姓,还有两三个字的复姓,但是你听说过九个字的姓吗?这些奇怪的姓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传统姓氏文化还有一些要点,比如:
  第一,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当然,每一姓也都有不肖子孙。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妫姓、姚姓,都非常古老。每个姓底下的人口数也有天壤之别,大姓一个亿,小姓几万。但姓与姓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大家千万要搞清楚。
  第二,我们讲的是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不仅仅是汉族的姓氏文化。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用汉字写下来的姓,那就当然包括兄弟民族的姓,无论这些民族今天是否还存在。比如鲜卑族、女真族,都是为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
  还有一点很要紧:《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我用的是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啊?老实说,估计没人说得清楚,尽管现在调查手段已经非常先进。明朝有个人统计过,当时有3625个姓。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姓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全国七个大城市,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有2250个姓,上海比较少,1640个姓;沈阳更少,1270个姓;武汉1574个姓;重庆1245个姓;成都1631个姓;广州1802个姓。这也都是约数。1984年,又有学者去搜集,搜集到5730个姓。当时还有个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我手头有比较新的数字,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有11969个,而且民间肯定还有很多姓没有包括在内。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这个蛮瘆人的——您贵姓啊?我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这一家现在很恐慌,因为没有孩子。于是便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有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不然这个姓就没了。有意思的是,这个节目播出以后,有位观众和我联系,他家乡那里竟然就有姓“死”的,而且人数还不少呢!这是一些极特殊的姓。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那么还有没有字数更多的呢?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吧,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兄弟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这一听就是蒙古族兄弟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怎么念呢?“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或者你碰到这么一个朋友,喊他“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还没叫完,人家早走远了,都没听着。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在讲中华姓氏文化的时候,有两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还找不到绝对确定只属于汉族的姓,每个姓里面都有其他兄弟民族的血缘。当然,有些血缘非常遥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还有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在读别人姓的时候,要千万小心。汉字最容易读错的就是别人的姓。比如,区作姓时可念ōu,你千万别叫人家qū先生;比如黑,作为姓读hè,不读hēi;再比如,还有一个最常读错的姓,盖作姓时这个字念gě,不念gài;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时候,一定读jiào;比如任,作姓的时候一定读rén,不读rèn;比如缪,在作姓的时候读miào,不能读móu;单,单雄信,你可千万别读成dān、应该读shàn。比如乐,作姓的时候读yuè;还有一个姓,员,在作姓的时候要读成yùn;仇,作姓的时候读qiú,这些都是不能乱读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这些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更怪的。日本还保留着这么一个习惯,如果自己的姓读法特别,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来。两个人见面,问对方的姓怎么念,不仅不失礼,还是有礼貌的表现呢。
  姓氏文化十分复杂。只要一个个姓去深入研究,你就会知道中国的姓氏文化有多么奇妙精深。
  摘自《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江苏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对航海时代开始时中西之间的海上力量进行了一番比较后感慨地说:“在中国的黄金时代,约公元1420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欧洲国家,乃至于所有的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她的对手。”  今天我们有足够的史料可以支持李约瑟的观点。我们甚至只需要举出这样一个事实就可以:1405年郑和第一次开始他的远航时,他的宝船的排水量达到1500吨,他的舰队
期刊
一个民国高官,一次谜样死亡。究竟是“为痛心国事而自杀”,还是因捉奸而被误杀,历史真相谁人知?  1921年秋,诗人杨雲史,有《过金陵吊李秀山》五律三首,注:  去岁重阳谒秀公,今日重来,风景不殊,公已自杀。  计其时为雲史辞陈光远自九江东下时所作。见《江山万里楼集》中,句云:  莽莽神州事,何人任远谋;  彭亡惊失将,哙伍贺封侯。  饕餮难为国,英雄有大忧;  轻生失怀抱,群惜异时流。  失意哀今
期刊
【《申报》1933年7月21日】  巴黎 张学良刻旅行欧洲各国,对于航空事务异常注意,并精心考察新时代之军事发展。今日张对路透访员述及其莅意时,意相墨索里尼使其明了意国空军之大进步,厚谊可感。今到法国,法政府亦容其参观飞机制造厂,及阅坦克车之操演。飞机之夜飞,张定明日赴英,俾续增见闻,然后拟赴德一游。至于政治方面,张注重调查如法西斯主义与其共产主义之运动,渠似觉中国他日必将实施立宪政府制度,或藉
期刊
【《泰晤士报》1909年7月14日】  在中国,技术教育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扩展迹象。数年前,这个名字还不存在。虽然现在还言之过早,但以后的几年里,中国的技术性学府的质量必将仅次于欧洲和美国。  目前下列学府开设有工程技术课: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上海;山西大学堂,太原府;唐山路矿学堂,唐山;北洋大学堂,天津。  在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开设了土木工程、机器、电力和航海工程等课程,唐山路矿开设了矿务和土木
期刊
曾经有两幅《富春山居图》摆在乾隆皇帝面前,他深思熟虑了一整天,最终把假的当成了真的。乾隆喜欢在画上题字,在伪造的《富春山居图》上题了五十五处,真《富春山居图》因此幸免。  如果你真的喜欢《富春山居图》,不妨用眼睛把它偷走,然后把它藏在你的心里。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想象一下博物馆之夜,除了四周墙壁上那些大师的名作在注视着你以外,四下无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你的鼻子越来越清晰地闻到画上的尘土味
期刊
清代政治流言的传播  乾隆十六年前后,社会上秘密流传着一份伪托工部尚书孙嘉淦名义的奏稿。全稿长达万言,指斥乾隆帝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大过”,并遍劾几乎满朝的权贵重臣。奏稿总共传播了十四五年时间,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商人是主要的传播者。随着商人的脚步,伪稿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连挑货郎都会怀揣一稿,可见其流行范围之广,对人们的影响之深。这种不问真假的广泛传播,也是人们对政府表达不
期刊
【《申报》1933年7月1日】  上海市商会常务委员绸业银行总经理王延松,以据报载,香港裸体运动,有来沪举行之说,影响风化,必深且巨,昨特函呈市长,请予查禁,一面并分函各团体一致主张。原函云,市长钧鉴,径启者,阅昨日报载,香港裸体运动有来沪之传说,窃查此项运动,曾据报载,谓于欧战后由一部分人倡之,盖亦取其凌犯霜露,坚强体魄之意。然揆诸国家政令,凡在街衢及公众集会场所袒裼者,视为违警,是私人好奇之举
期刊
中国现代化直到今天为止,都受困于这个问题。我们都觉得我们现在还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奔跑。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化?什么又是中国的现代化?其实几百年来,我们中国人并没有根本地弄清楚。  本质:文明的加法  第一个问题我想讲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里面当然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来重新理解中国的古代。  我们过去的概念当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将中国古代描述成一片黑暗。我们今天看,“
期刊
人们曾认为警察“是对自由的威胁”,那么他们如何赢得公众的善意和合作?他们的形象如何设计?他们对家庭背景有何要求?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由“力量”转到“服务”的?  警察作为一个职业自从1829年在伦敦诞生以来,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一直是警方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英国警察  在创建伦敦警察时,其创始人罗伯特·皮尔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珍视自由和权利的英国人能够破除“警察是对自由
期刊
厦门岛与金门守军控制的烈屿(小金门)之间的海面只有4000多米宽,小小的无居民海岛槟榔屿就处于厦门岛与烈屿中间,因其形似槟榔而得名,全岛都由岩石构成,突出水面47米,上面只有一些稀疏的小矮树,它用来供渔民歇脚还可以,根本不适合军队驻守。  但是,在厦金两地的炮战中,金门守军为了“宣示主权”,就派“蛙人部队”摸黑爬到槟榔屿上插“国旗”。天亮了,厦门驻军拿望远镜一看,槟榔屿居然有“敌旗”了,就开炮将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