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电影特异性人名叙事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的时代语境和制片机制,使得“十七年”电影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貌,这种风貌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人名的拟定逻辑.“十七年”电影的人物命名特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人名与角色身份进行对应,二是广泛地在人名中寄寓道德评判.这使得“十七年”电影的人名叙事别具一格,形成与民国电影和新时期电影不同的时代特色.
其他文献
布莱希特晚期戏剧实践侧重经典改编.1950年代初布莱希特剧院的两出德国古典戏剧改编《家庭教师》和《浮士德初稿》,从反恩德国历史和德意志民族性格出发,将经典剧作植入当代
教材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比分,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地理教材中的活动系统是重要栏目,也是教学难点.这一栏目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为课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凸显,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工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内容丰富,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讨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借助初中语文教材展现蕴含其中的劳动教育观,审视劳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 劳动教
如果说中国新诗是一套现代性的话语,并因其自我确立的需要而维持着内在的紧张,对诗歌的通透批评,便是这种紧张背后的一道暗线.诗与批评从1920年代起就呈一种胶着发展的状态,
期刊
以现实主义艺术的再现机制为框架,在“表象”“实质”和其自身三个层面,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展现出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差异.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的论争,除去在具体议题上的对立
刘涵之(以下简称“刘”):孟老师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和戴锦华老师合著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出版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您能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写作缘
期刊
摘 要: 审视英语写作教学发现,受课堂教学两大教学主体的制约,当前高中生英语写作质量不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制约学生的写作能力。积极寻找一种全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作者尝试整合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写作教学,使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理清写作思路,增强写作效果。本文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任
1944-46年间,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对过去与民间信仰仪式关联密切的陕北说书进行了深度改造.在这场运动中,共产党介入的不仅是说书这一有声的旧曲艺形态,更是实践该形态的盲说书
1943年,关山月携夫人李小平与赵望云、张振铎一行前往西北写生.是年秋,关山月在玉门创作《塞外驼铃》,描绘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蒙民驼队.1945年1月13日,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
播音员与播音事业在革命时期的出现,帮助中国共产党发展出自己的话语风格并在1950年代演变为国家的声音.本文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强调社会主义播音风格不断在具体的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