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理念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yz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化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绿色化学理念应该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涵盖绿色化学理念,主动创设情境,立足实验,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对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评价。
  关键词: 绿色化学 中学化学 实施途径
  自新世纪以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每年中国机动车排放出的一氧化碳总量约为十亿顿,氮氧化物总量约为五亿顿。因此环境保护是一项重大课题,各国均把环保提上日程。“绿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火的一个词语。
  1.绿色化学
  美国化学会(ACS)针对环境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绿色化学”。现今,“绿色化学”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绿色化学,就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产品和化学过程[1]。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自身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含科学对于社会的影响,所以中学化学课程中强调STS教育。但随着环境、能源等问题的日趋严重,STS教育进一步发展为STSE(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教育[2],凸显了环境教育及绿色化思想教育。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应对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给予重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让学生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选修课程“化学与技术”中,则让学生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并在“实验化学”中明确指出: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3]。同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项课程目标是逐渐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4]。
  2.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2.1主动创设情境,善于利用教材素材。
  教师在教学时,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在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3节“硫的转化”的第三课时是酸雨及其防治[5],并在这一课时中给出酸雨的一些资料和酸雨腐蚀的图片。教师应该正确对待教材中的素材,结合教学情况,利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进行关于酸雨的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应用刚刚学完的二氧化硫的性质,解决酸雨问题,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又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2立足实验,渗透绿色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
  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
  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
  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3.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评价
  对于学生绿色化学的形成,要对其进行评价,可采用纸笔测试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纸笔测试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及对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如让学生比较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各种能源的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6]。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具体情况,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实践,从感性上体验和感知环境污染,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化学思维。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度、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对绿色化学的迁移能力进行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绿色化学教育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重点,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要有绿色意识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大胆创新,努力实现绿色化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01(1):1.
  [2]周开军.STSE理念及其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化学教育,2012(1):31.
  [3][6]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王磊,等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0.
其他文献
摘 要:前厅部是负责销售饭店客房、餐饮等饭店产品,沟通、协调饭店各部门的对客服务,为饭店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各种信息以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宾客提供多种综合服务的部门。其主要机构均设在客人来往最频繁的饭店大堂。因此,前厅部便顺利成章地成为宾客产生“最初印象”和留下“最后印象”的部门。  关键词:前厅服务;管理;实践;思考  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的管理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育管理者也越发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能方面的作用,由此纷纷参与到大数据教育管理模式革新中去。文章由此入手,首先探究了大数据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革新的必要性进行诠释,接着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管理变革模式革新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模式;教育信息化  教育管
一、乡村孩子不爱阅读的原因rn首先,缺少引导rn如今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很强,普遍的感觉是疲沓慵懒.他们只是把教学看成谋生的职业,缺少激情和活力.工资待遇低是一方面,但也
期刊
由中国贸促会、四川省人民政府、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共同主办,工信部、商务部支持,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四川博览事务局和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0APEC中小企业峰会将在国
网络课程是信息化教学的有利手段,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拓展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形成。目
在一大片平坦的碧绿中,夏末的骄阳也显得平和起来。几声鸟鸣、犬吠掠过四野。突兀而起的是一棵高悍的古樟,枝干在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后仍然强遒伸展,显示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地貌,特有的民俗,沉淀了今日“黄河金岸塞上江南”的宁夏。宁夏,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中,又透着塞上江南的万种风情。    美在宁夏 循迹而来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吴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宁夏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在动力。而能否激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知的积极性,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中外古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无不涉及,只要操作得当,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谈一下自己对激趣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一、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上历
期刊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五千年的艺术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优秀的璀灿文化,其中舞蹈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芒.舞蹈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三本院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