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中学生生活的时尚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l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战国时代的荀子到近代的张之洞,不知多少有识之士写过劝学篇希望下一代去好好读书,国际阅读协会则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作为根本宗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都深有体会,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突出的问题是:
  1.观念陈旧落后。首先,语文课上,不少教师就是不肯少讲,总是不相信学生,舍不得花时间去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一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只有可怜的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所占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搞的是题海战术,家长热衷的是请家教,这样,就苦了我们的学生,每天的作业要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更晚),双休日还要忙于补课或参加各种类型的辅导班。学生用什么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呢?做作业是硬任务,阅读是软任务,学生普遍的心理是“欺软怕硬”。第三,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够,他们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有的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严令禁止,甚至约法三章:一经发现,一律收缴或销毁。
  2.阅读量小面窄。现在的教辅用书及乱七八糟的街头小报和刊物可谓铺天盖地,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却是凤毛麟角。农村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要么是册数甚少,要么大多是七拼八凑跟不上时代;城镇学生的图书馆则又大多把藏书当作“宝贝”,束之高阁,一两周难得开放一次,学生更是难得一借。笔者前一阶段曾在所任教的两个初三班作过专题调查:完全读过四大名著的人很少,读过鲁迅、巴金、冰心等现代作家作品的更少,读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及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外国作品的则少之又少。试问有多少老师能经常把新出版的时文佳作推荐给学生?有多少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再问问我们教师自己:又有多少老师自身把阅读当作每天的必修课?
  3.阅读猎奇求速。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花花绿绿的世界充满了诱惑。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看录相、电影、电视,这些比看课外书籍更有吸引力。阅读过程中猎奇心理又极为突出,初中学生往往对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特别感兴趣,武侠小说、言情杂志、侦探故事、卡通漫画,这些五花八门的书刊如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这些所谓的快餐文化,能丰富多少知识,提高多少能力,积淀多少文化底蕴?个别学生甚至因迷上有害书刊而误入歧途。当然,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似乎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大多都出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应付考试,他们给学生买得最多的是作文书,让学生看得最多背得最多的还是作文书。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呢?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尝试: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每日必读习惯。阅读应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它应成为学生每日的“必修课”。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而且阅读时间要相对固定(午间、作业前后或睡觉前等),雷打不动,每天阅读1小时,每天阅读量为10—20页。这样,习惯成自然,阅读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2)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阅读往往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才能有意识地捕捉主要信息,总体把握和理解文章,从而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这一点,国外普遍做得比我们好,国外的中小学生,如果老师出一道题目,或者在进行一次参观、调查、采访、郊游前后,他们首先要去的地方往往就是图书馆,在那里他们会查阅各种资料,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最后利用电脑进行罗列、筛选、整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作出长篇论文。
  (3)随时圈点、批注、释疑的习惯。古人告诫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我们也有许多学生阅读量并不少,但读完就如过眼烟云,收获甚微。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读书必动笔的习惯,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正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有疑问、有异议或产生共鸣的地方,要进行质疑、批注或在书旁写下自己独到的感悟。
  2.介绍课外阅读书目
  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而有序地给学生开具必要的阅读参考书目,从而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结合课文介绍中外名著。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往今来,各类名著和优秀作品极其丰富;同时,国外的名篇名作也被源源不断地被翻译介绍进来。语文课本由于限于篇幅,即使名家名作,也只能做部分节选。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把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使课内外直接沟通。
  (2)贴近生活介绍“时文”。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教师应及时把一些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现代化生活气息浓、文质兼美的文章编印给学生。所选文章要难易适度,取材广泛,篇幅短小,使之成为学生课余饭后的文化快餐。
  3.组织课外阅读活动
  (1)召开阅读讨论会。针对阅读中的难点、疑点及热点,教师让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助于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讨论前,要让几位优秀的学生做好重点发言的准备,并且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讨论时给予及时的指导,从而达到最优化的阅读效果。
  (2)举行阅读讲座。通过阅读方法的讲座,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以及精读、泛读、跳读的技能等。通过对典型作品的专题讲座,可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讲座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由教师讲,可由学生讲,还可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作者讲。
  (3)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与竞赛。例如,每日妙言佳句摘录、制作读书卡片、剪报比赛、专题读书汇报、故事会、诗朗诵、相声小品以及智力竞赛、读书状元评比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阅读;在愉快的竞争氛围中,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互为因果、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写读书心得,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它既是阅读的深化,又是有益的写作练笔。
  今天的社会,充满了忙碌与浮躁;读书,则可以使人变得宁静,减少浮躁。读书风气其实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的反映,甚至是衡量国民道德和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叶圣陶老先生曾深刻地指出:“看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所以说,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天地,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让阅读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的时尚,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尹国东,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兴。
其他文献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八号)《南京市城市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已由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7月31日制定,江苏省
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智能化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视频、
目的 探讨CEA对大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 46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EA .结果 CEA在Duke’sA ,B期大肠癌患者的阳性率与在Duke’sC ,D期大肠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可知,小学生更能够记住那些具体生动的事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在快乐中前行,并在愉悦中让学生们获得知识。这时就存在着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愉悦性的形成需
从管理组织的角度讲企业的成长过程有五大管理陷阱,企业要不断地越过这五个管理陷阱,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There are five management pitfalls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1.材料选择任何材料来制造量块的时候,就象任何标准一样,这种材料必须表示出尺寸的稳定性是在予定的允许极限值以内。量块的伸长或缩短是取决于材料随时间的变化和材料的类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拟对内部控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
现代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造就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
本文论述了科学理论中的美学特征.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美和真是相统一的,对美的追求往往导致科学真理的发现.科学思维遵循着一定的美学原则,贯穿着从不完美的“一般”到完美的
本文论述技术进步与企业高效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实质,研究技术进步作用的数学分析方法,对某金属加工厂的技术进步作用进行计算。最后,分析计算结果,得到一些颇为有益的结论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