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万遍,其义自见”,但也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多读,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
  多读必须作到读的遍数多,篇章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精要篇章,典范作品要尽量指导学生多读几遍,做到熟而成诵,此时作品中的语言才能真正化为读者的语言,才能吸收其中有用的东西。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既要精专又要博览。多读只靠课本上的篇目和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扩大读书的范围,重视课外阅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熟读成诵,也正强调了遍数多、篇数多,熟读一定程度后,才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在多读中咀嚼感悟,潜移默化。
  阅读能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教师除教给学生教材常提到朗读、默读外,更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这里的思考能力指的就是想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想的能力主要通过想象,联想加以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阅读教学中读课文是学生理解接受作品内容的第一步,无论课内外,朗读、默读、精读都要有与之不同步的能动思维——想,要求准确地展现作品内容。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读与想的能力,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进入高层次的阅读。
  二、整体阅读,培养学生语感的能力
  整体阅读教学要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出发,先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感知课文,这篇作品写了什么事情,什么物件或阐述了什么道理,而后是这篇作品的思路是怎样的,文章好在哪里,各段落的关系如何,词语如何,技巧如何,哪些词是精当之笔,等等,如再继续推敲,这词语、这语气、这句式、这修辞、这句与句及段与段的关系,首尾的关系等“部分”有什么独运匠心之处,它们对这篇文章的“整体”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在这样的思路阅读中,读者可真知词意、句意、真知修辞、表达的效果。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无疑,培养语感除了体验生活以外,还要在阅读教学的体会、欣赏中培养。阅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叶老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剧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一个项目,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而一篇作品里的字、詞、段、篇又不是孤立存在,它是文章的一个“部分”,因此,“从整体结构上去认识”,才能获得培养语感的最佳效果。
  三、指导阅读,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
  小学语文教材分组安排了重点训练项目,每个重点训练项目都具体体现在这一组的讲读课文中。这些重点训练项目基本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获得读写知识,二是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即能力的培养。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通过阅读指导,只要学生理解了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因此小艇成了重要交通工具,学生也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对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和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本质上的认识,也就会被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所吸引。最终使学生领悟出这种道理:在阅读的时候,注意事物的联系,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再如《鸟的天堂》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阅读中,如果引导学生理解了作者通过对大榕树浓笔重彩的静态渲染和铺天盖地的鸟潮的动态描绘,展现了一派奇丽而多姿多彩的南国风光,就会使学生懂得:阅读的时候,注意哪些是事物的静态描写,哪些是事物的动态描写,就可以把文章理解得更全面、更透彻。生活中留心观察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写作时就能把内容写得准确、生动、具体。
  四、朗读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作品的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通过读与想的结合,强化学生的语感。如在《桂林山水》教学时,我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边听范读边想象漓江水的景色。听完之后,问学生:“你们刚才闭起眼睛时,脑海里浮现怎样的景色?漓江水美不美?美在哪里?对这么美的水你是否能用个词来表达你对它的感受?”然后,再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边读边想,看谁读得好。
  又如教学《暮江吟》,在学生理解“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后,要求学生想象这28个字构成的美丽画面:太阳快落山了,一道阳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通红,可被山影遮住的那一半江水却呈碧绿色的奇丽景象,夜晚,江边的草地上露珠闪闪,仿佛撤满了晶莹的珍珠,空中高悬着一弯像弓的新月。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文字的构成的美景,自然就能体会古诗中深邃的内涵,置身于诗句所描述的意境之中,朗读自然也就有感情。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阅读训练要求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阅读能力培养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所以,有效的阅读,能使学生从中受感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倾向于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于在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如果他有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成了大多数小学生的口头禅。如何摆脱小学生不愿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动笔没的写的困境,一直是我们执教作文时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最为关键的,是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灵感,才能学生的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水平与质量,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写作意境。在这里简要谈一下笔者执教写作的几点做法,以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观察自然、走进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叶圣
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教育战线轰轰烈烈地兴起,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应该说教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学科,效果仍不容乐观。比如,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多数还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尽快地解决。因此,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所以教师要接受挑战,力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
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所以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而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但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课堂教学,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这个粗浅的定义指出歌唱的第一个要素是人的声音。刚出世不久的小孩,不会说话,就会发出声音,发声的最大目的就是表达一个人的意思。以这个目的来说,声音只要相当响亮、清楚、流利,也就好了,声音的好坏对语言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但以歌唱而论,声音的好坏却是最基本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音量之大小、音域之广狭、音质之刚柔,对于富有艺术性的歌唱是何等的重要。所以适当的发声是歌唱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