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倾向于被动的,接受的和封闭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于在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如果他有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将会事半功倍。此外,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他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责任感,学习兴趣,只是让他学一会儿,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我班的学生就是这样的。当一件事触动他之后,他就会努力学习一阵子,过了这一阵子,他就会机械的跟着老师学习,从不主动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学习,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我在批评学生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明白,你来学习不是为老师学,不是为父母学,而是为你自己学,学习是成材的必经之路,你不学习就不会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你的一生只会一事无成。”我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学生能明白,并能改变自己的“奴隶性”,能够主动的学习,希望整日不学的学生能转变学习态度,好好学习。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知识,更注重情感体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对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
下面我以一个案例来阐明我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的例题。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用投影仪打出例题,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们在自己座位前、后、左、右自由组合进行讨论,我在教室巡视,辅导和回答学生的提问。
3、大致统一解题进度,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这些解法。
4、启发思考其他解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发散性思维。对“巧用平均速度”和用“图象法”解题等“转换一个角度”的新颖解法予以肯定和表扬。
5、归纳。
解法1:由vt2-v02=2as知a,在由vt=v0+at得t。 解法2:由vt=v0+at 知 at=vt-v0 再由(巧妙的转换a,加快解题速度) 。解法3: 由和联立求出t(巧用平均速度,既简单又快速)。解法4:作v-t图。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位移来求解。根据面积 解得 t=25s (用图象法求解,既直观又简单)
6、反馈训练 求他在10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由于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围绕一个例题,充分挖掘,提升价值,寻求不同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遇到抽象的知识点不易讲解时,我一般经过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下面我以案例,阐述在教学中各种学习方式的实践。
案例的课题是“导体和绝缘体”
现将教学片段实况简录评述如下: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一段导线并让学生回答由什么材料组成?学生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接着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外壳用塑料?教师:很好!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以学生熟悉实物为背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请一位学生在接线板上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请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运用旧知识动手,自行评价,印象深刻。教师将电路稍作改变为课本的实验电路,问学生:若将铜线,塑料等材料接入电路,怎样判断该材料容易导电或不容易导电?有学生提出观察,灯亮与不亮的方法,教师充分肯定。 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讲授方法。教师:现在每个桌上有不同的材料,请同学们先想一下,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教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齐答:实验。同桌学生合作进行实验研究 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争先恐后自由到黑板上书写实验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不直接评判,而是让学生讨论去评价,学生自行交流,评价学习成果。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的活动,反映了把新的课程理论具体化为操作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探究与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科学知識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关系。在新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成人,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控制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器 ”。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课改顺利进行。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如果他有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将会事半功倍。此外,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他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责任感,学习兴趣,只是让他学一会儿,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我班的学生就是这样的。当一件事触动他之后,他就会努力学习一阵子,过了这一阵子,他就会机械的跟着老师学习,从不主动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学习,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我在批评学生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明白,你来学习不是为老师学,不是为父母学,而是为你自己学,学习是成材的必经之路,你不学习就不会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你的一生只会一事无成。”我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希望没有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学生能明白,并能改变自己的“奴隶性”,能够主动的学习,希望整日不学的学生能转变学习态度,好好学习。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知识,更注重情感体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对学习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
下面我以一个案例来阐明我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的例题。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用投影仪打出例题,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是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们在自己座位前、后、左、右自由组合进行讨论,我在教室巡视,辅导和回答学生的提问。
3、大致统一解题进度,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这些解法。
4、启发思考其他解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发散性思维。对“巧用平均速度”和用“图象法”解题等“转换一个角度”的新颖解法予以肯定和表扬。
5、归纳。
解法1:由vt2-v02=2as知a,在由vt=v0+at得t。 解法2:由vt=v0+at 知 at=vt-v0 再由(巧妙的转换a,加快解题速度) 。解法3: 由和联立求出t(巧用平均速度,既简单又快速)。解法4:作v-t图。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位移来求解。根据面积 解得 t=25s (用图象法求解,既直观又简单)
6、反馈训练 求他在10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由于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围绕一个例题,充分挖掘,提升价值,寻求不同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以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遇到抽象的知识点不易讲解时,我一般经过物理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下面我以案例,阐述在教学中各种学习方式的实践。
案例的课题是“导体和绝缘体”
现将教学片段实况简录评述如下: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一段导线并让学生回答由什么材料组成?学生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接着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外壳用塑料?教师:很好!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以学生熟悉实物为背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请一位学生在接线板上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请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运用旧知识动手,自行评价,印象深刻。教师将电路稍作改变为课本的实验电路,问学生:若将铜线,塑料等材料接入电路,怎样判断该材料容易导电或不容易导电?有学生提出观察,灯亮与不亮的方法,教师充分肯定。 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讲授方法。教师:现在每个桌上有不同的材料,请同学们先想一下,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教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齐答:实验。同桌学生合作进行实验研究 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争先恐后自由到黑板上书写实验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不直接评判,而是让学生讨论去评价,学生自行交流,评价学习成果。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的活动,反映了把新的课程理论具体化为操作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探究与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科学知識的来之不易,从而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有直接关系。在新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上,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成人,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控制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性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器 ”。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这种关系,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学习。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课改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