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提高高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新时期,了解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新趋势,明确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动力,不仅是提高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效果和效率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及提升高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本文就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科研能力 提升 高职教师
课 题:本文系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课题“广东地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QGHZY2018057)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国务院办公厅深化产教整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探索解决高职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加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这无疑为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定位。
一、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意义
1.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时期,行业、企业生产、服务和建设一线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正朝着综合化、个性化、多变化方向发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服务的关键。换言之,新时期高职教师不仅是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知识、技术技能创新的引导者、帮助者甚至是创造者。高职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地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探究、去发现,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
2.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而言之,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针对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不断去研究、去探索,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高职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这不仅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建设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的需要
梅贻琪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018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职教育无论是规模上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极速发展,高职教师队伍也迅速壮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师入职时并没有相应统一的标准,入职后也没有太多的相关专业培训,现有的高职教师队伍不仅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整体水平不高。新时期,为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已逐渐成为高职教师的主要职责,高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及“双一流”院校建设的关键。换言之,新时期加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提升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的需要。
二、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新趋势
1.全面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从学生的招录、考核到高职教师的录用、教学评价都沿用本科教育的模式与标准;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与传统经济化大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相适应,高职院校盛行 “理论能用、够用原则,着重培养学生某种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新时期是工业4.0时期,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是综合化、个性化和多变化的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要不断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而找出具有高职教育教学自身特色的规律,用以指导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否则,高职人才供求“两张皮”的矛盾将无法很好地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无法真正实现。
2.重點开展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高职教师为了胜任其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企业调研、校企合作等已成为其专业职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有利于高职教师准确把握行业、企业一线现有技术,更有利于高职教师发现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中问题与不足。其次,新时期,科研已成为高职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更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果和效率。简而言之,高职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重点开展高新技术在行业、企业一线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本身的效果和效率,更有利于高职教师准确把握行业、企业一线高新技术发展动态,从而不断改革其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3.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提升服务能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一区域内,各行业、企业甚至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是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个性化、差异化是市场的主流。高职教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其教育教学,以不断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高职教育走出“学生就业难,企业无人可用”的困境,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不仅区域经济发展因缺乏其所需的高职人才而受限,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也会因其服务能力不足而丧失其立足之地。 三、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动力
1.高职教师是原动力
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是一种内化于高职教师的内在品质。因此,提升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内因、是源泉。只有高职教师充分认识到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活动中来,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否则,不仅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活动难以开展落实,其效果和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2.高职院校是主推力
高职院校应为高职教师提供和创造相应的条件,以帮助高职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职责。其次,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归属者,是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受益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自然不能缺位。大量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越大,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效果和效率就越满意。因此,新时期,高职教师在高职院校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实践中来,不断提升其教科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及“双一流”院校建设的需要。
3.行业、企业是辅推力
提升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目的有二,一是要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提高高职社会服务能力。行业、企业作为高职人才的使用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将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充足的优质劳动力。另外,高职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研究能力等优势,针对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新技术在行业、企业一线应用的效果和效率,进而推动行业、企业不断发展。因此,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间接受益者,自然也应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服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高职教师与行业、企业之间并没用直接的人事关系,因此,在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中,行业、企业应是在高职院校的主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辅助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政府是坚强的后盾
大量实践表明,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而难以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因缺乏相应的监督而流于形式。政府作為公权力的代表,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其应有之责。另外,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集中体现者自然是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受益者之一。换言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从而确保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向月军,胡江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量化评估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13(2).
[2]刘兆媛.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5(2).
[3]王小梅,周详,范笑仙等.2016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科研能力 提升 高职教师
课 题:本文系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课题“广东地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QGHZY2018057)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国务院办公厅深化产教整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探索解决高职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加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这无疑为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定位。
一、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意义
1.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时期,行业、企业生产、服务和建设一线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正朝着综合化、个性化、多变化方向发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服务的关键。换言之,新时期高职教师不仅是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知识、技术技能创新的引导者、帮助者甚至是创造者。高职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地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探究、去发现,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
2.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而言之,新时期的高职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针对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不断去研究、去探索,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高职为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这不仅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建设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的需要
梅贻琪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018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职教育无论是规模上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极速发展,高职教师队伍也迅速壮大。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师入职时并没有相应统一的标准,入职后也没有太多的相关专业培训,现有的高职教师队伍不仅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整体水平不高。新时期,为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已逐渐成为高职教师的主要职责,高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及“双一流”院校建设的关键。换言之,新时期加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提升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高水平高职教师队伍的需要。
二、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新趋势
1.全面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从学生的招录、考核到高职教师的录用、教学评价都沿用本科教育的模式与标准;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与传统经济化大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相适应,高职院校盛行 “理论能用、够用原则,着重培养学生某种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新时期是工业4.0时期,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是综合化、个性化和多变化的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要不断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从而找出具有高职教育教学自身特色的规律,用以指导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否则,高职人才供求“两张皮”的矛盾将无法很好地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无法真正实现。
2.重點开展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高职教师为了胜任其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企业调研、校企合作等已成为其专业职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有利于高职教师准确把握行业、企业一线现有技术,更有利于高职教师发现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中问题与不足。其次,新时期,科研已成为高职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更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果和效率。简而言之,高职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重点开展高新技术在行业、企业一线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本身的效果和效率,更有利于高职教师准确把握行业、企业一线高新技术发展动态,从而不断改革其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3.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提升服务能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一区域内,各行业、企业甚至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升级、产业转型是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个性化、差异化是市场的主流。高职教师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其教育教学,以不断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高职教育走出“学生就业难,企业无人可用”的困境,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不仅区域经济发展因缺乏其所需的高职人才而受限,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也会因其服务能力不足而丧失其立足之地。 三、新时期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动力
1.高职教师是原动力
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是一种内化于高职教师的内在品质。因此,提升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内因、是源泉。只有高职教师充分认识到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活动中来,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否则,不仅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活动难以开展落实,其效果和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2.高职院校是主推力
高职院校应为高职教师提供和创造相应的条件,以帮助高职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职责。其次,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归属者,是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受益者。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自然不能缺位。大量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越大,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效果和效率就越满意。因此,新时期,高职教师在高职院校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实践中来,不断提升其教科研能力,不仅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及“双一流”院校建设的需要。
3.行业、企业是辅推力
提升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目的有二,一是要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提高高职社会服务能力。行业、企业作为高职人才的使用者,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将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充足的优质劳动力。另外,高职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研究能力等优势,针对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新技术在行业、企业一线应用的效果和效率,进而推动行业、企业不断发展。因此,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间接受益者,自然也应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服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高职教师与行业、企业之间并没用直接的人事关系,因此,在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中,行业、企业应是在高职院校的主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辅助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政府是坚强的后盾
大量实践表明,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而难以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因缺乏相应的监督而流于形式。政府作為公权力的代表,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其应有之责。另外,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集中体现者自然是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受益者之一。换言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便为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从而确保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向月军,胡江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量化评估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13(2).
[2]刘兆媛.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5(2).
[3]王小梅,周详,范笑仙等.2016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