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写实主义作为文学潮流,直接影响到了作家的创作。但是作家的写作并没有共同的创造主张,所以这些小说业绩被归拢到新写实主义小说有待商榷。但在我看来他们存在的可能性之一就是作家纷纷把人物指向了“小写的人”,这也是“大写的人”萎靡之后,人物形象的原生态复现,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日常审美化;小写的人;无所事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写实作为一种创作潮流,与“寻根派”、“先锋派”的文学流派有着迥异的境况。新写实是随着“先锋小说”实验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出现的。但是在我看来,“新写实主义”小说作为流派,本身的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些小说创作业绩不是有明确的创作纲领,而是被杂志创造出来的名称,甚至是“被命名”的。
可是毕竟“新写实主义”是作为一个流派讨论的,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可能性。从新写实的策划人之一王干说,“新写实联展”早在1988年就开始酝酿,1989年有所搁置。1989年6月以后,形势有所好转,刊物也都重新出版,《钟山》这才想做点可以吸引作家参与的事情。新写实被提出来作为一种召唤作家聚集的口号。新写实在1988年酝酿策划,是否有在当时颇为气势的新潮文学、先锋文学之外另辟蹊径的意图,不得而知。不过考虑到当时的先锋领地主要是《收获》、《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和《花城》,《钟山》想有所作为,与之分庭抗衡,未尝不可能。①可以看出新写实主义小说派是被催生出来的产品。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的作者几乎囊括了除寻根派、先锋派之外所有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立场的一流作家。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范小青、 叶兆言、苏童、李锐、李晓、杨争光、迟子建等的一些作品都被纳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新写实主义思潮中。这些作品都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但是较之以前《金光大道》、《红岩》、《红旗谱》中的典型化,即“大写的人”的人物已经截然不同,他们关注的是“小写的人”。
“大写的人”即古典现实主义的观点,它认为我们生活的现实不是真实的世界,或者客观实在,他们所要揭示的现实背后的真理。所以在像《林海雪原》、《红日》中会出现像杨子荣、沈振新那些高大全的形象,毕竟他们并不是客观写实,他们是要揭示生活背后的真相,是所有真理的化身,这也是古典现实主义最最重要的特点。但是作为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新写实主义”已经不是纯粹的古典主义,它一方面融入了现代派等西方创作最新的技法,另一方面这些作家的创作也融入了西方哲学思想,其中对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常审美化”。
日常审美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资本社会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双手被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机器生产。无形之中人类的时间被碎片化,因为机器的到来造成了人类工人数量减少,但是并不意味着消失。工业时代只是半自动化,并没有进入高科技的全自动化,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一部分人要成为机器的看护者。在这种机器工作的同时,工人的时间也已经被消耗,但是这种消耗却不同于工业文明之前的农耕文明是有现实消耗感的,在工厂内的时间变成了无聊的被消耗感,这也就造成了日常生活的无聊化。此种情况随着程度的加深,就演变成了常态化的趋势,直至把古典美学的典型取代,开始日常审美化。这种改变就像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传统美的挑战,日常审美化对西古典美学的质疑显然也具有空前性。在这种巨大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小说家接受这种观点和态度就不无奇怪。加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很微妙,去书写与政治相关的小说显然捉襟见肘。
“小写的人”就是一批底层人民,不用典型化手法抽离出来的形象,而是原原本本的还原生活。这种做法被学者称之为“原生态”写作、零度叙事。陈晓明老师曾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放弃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描写‘小人物’的小叙事”②所谓放弃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就是放弃了“大写的人”,在新写实主义这里凡人琐事就是写实,作家在这些普通生活之上并没有强行加入某种历史愿望。到了新时期“大写的人”萎缩成了“小写的人”。
所以在我看来,且不论“新写实主义”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这说这些作家都把写作指向了“小写的人”也是被归拢起来的可能性的。
“大写的人”萎缩成“小写的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对“小写的人”的表达中,第一点就是作品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池莉《烦恼人生》中轧钢厂操作工人印家厚,是再平凡、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但是却写出了一天生活的烦恼,从而带出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
第二还表现在对琐碎生活细部的刻画上。如刘震云在《一地鸡毛》中,对买白菜的描写,“今年大白菜丰收。小林站在市民排起来的长队里,嘴里哈着寒气,开始购买冬贮大白菜。大家一人手里捏一个纸片。天冷了,有人头上已经扣上了棉帽子。大家排队时间一长,互相混熟了,前边一个中年人让小林一支烟,两人染着,说起闲话。一到购买冬贮大白菜,小林的心情是既焦急又矛盾。看着别人用自行车、三轮车、大匡往家里弄大白菜,留下一路菜帮子,他很焦急;生怕大白菜一下卖完,他落空,冬天里没有菜吃。等到挤到人群里去买,他心里又觉得是上当。”作家对生活细部的描写细致准确,正是以“日常审美化”指导下,创作的“小写的人”。而也正因为这些生活细部的描写,才让我们感同身受,明白了“小写的人”。
三是“小写的人”其实揭示的是无所事事的悲剧。当代中国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是消磨在几乎无所事事的悲剧,但这种悲剧由于极为平常,所以一般人很难察觉到,就像温水煮青蛙。但是作家不同与常人就在于他们的敏感,他们通过小说为我们在“小写的人”身上指出了无所事事的悲剧。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立下,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那里会想到几年后,他们也都跟大家一样吗,很快淹没到黑乌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中呢?”③“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去,也蛮舒服”④我想新写实主义所要揭示的无所事事的悲剧,就如同刘震云“一地鸡毛”意象一样,“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⑤无论我们曾经多么年少轻狂,其实都抵不过日常生活的“炒米油盐酱醋茶”。正如孟子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人倾其一生还不是“食色性也”,都是为了有更好的吃喝的和享受。这个观点刘恒也在《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有所表现。在我看来,这也是新写实主义小说最深刻、最具贡献的主题。
在新写实主义思潮下,一大批作家投身到了创作之中,但是被杂志社所催生出来的创造潮流终将不会长久。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小说家纷纷转入其他领域,如刘震云随后推出了《故乡天下黄花》等历史小说,这些创作后被学界称之为“新历史小说”。但是,从“新写实”到“新历史”的过渡中,“小写的人”始终是存在的,它串联起了这些被命名的小说家的创作,也成为了研究这些小说家作为个体而并非流派的重要线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恩格斯的那种“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⑥势必会大后退,而“小写的人”也会在“大写的人”萎缩之后实现突围,这也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
注释:
①②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79页,第382页。
③④⑤刘震云:《刘震云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第251页,第296页,第296页。
⑥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页。
参考文献:
[1]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刘震云.刘震云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社,2011.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科斯.马克思恩格斯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6.
[6]郭宝亮.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关键词:日常审美化;小写的人;无所事事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写实作为一种创作潮流,与“寻根派”、“先锋派”的文学流派有着迥异的境况。新写实是随着“先锋小说”实验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出现的。但是在我看来,“新写实主义”小说作为流派,本身的是否存在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些小说创作业绩不是有明确的创作纲领,而是被杂志创造出来的名称,甚至是“被命名”的。
可是毕竟“新写实主义”是作为一个流派讨论的,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可能性。从新写实的策划人之一王干说,“新写实联展”早在1988年就开始酝酿,1989年有所搁置。1989年6月以后,形势有所好转,刊物也都重新出版,《钟山》这才想做点可以吸引作家参与的事情。新写实被提出来作为一种召唤作家聚集的口号。新写实在1988年酝酿策划,是否有在当时颇为气势的新潮文学、先锋文学之外另辟蹊径的意图,不得而知。不过考虑到当时的先锋领地主要是《收获》、《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和《花城》,《钟山》想有所作为,与之分庭抗衡,未尝不可能。①可以看出新写实主义小说派是被催生出来的产品。
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的作者几乎囊括了除寻根派、先锋派之外所有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立场的一流作家。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范小青、 叶兆言、苏童、李锐、李晓、杨争光、迟子建等的一些作品都被纳入到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新写实主义思潮中。这些作品都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但是较之以前《金光大道》、《红岩》、《红旗谱》中的典型化,即“大写的人”的人物已经截然不同,他们关注的是“小写的人”。
“大写的人”即古典现实主义的观点,它认为我们生活的现实不是真实的世界,或者客观实在,他们所要揭示的现实背后的真理。所以在像《林海雪原》、《红日》中会出现像杨子荣、沈振新那些高大全的形象,毕竟他们并不是客观写实,他们是要揭示生活背后的真相,是所有真理的化身,这也是古典现实主义最最重要的特点。但是作为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新写实主义”已经不是纯粹的古典主义,它一方面融入了现代派等西方创作最新的技法,另一方面这些作家的创作也融入了西方哲学思想,其中对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日常审美化”。
日常审美化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资本社会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双手被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机器生产。无形之中人类的时间被碎片化,因为机器的到来造成了人类工人数量减少,但是并不意味着消失。工业时代只是半自动化,并没有进入高科技的全自动化,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一部分人要成为机器的看护者。在这种机器工作的同时,工人的时间也已经被消耗,但是这种消耗却不同于工业文明之前的农耕文明是有现实消耗感的,在工厂内的时间变成了无聊的被消耗感,这也就造成了日常生活的无聊化。此种情况随着程度的加深,就演变成了常态化的趋势,直至把古典美学的典型取代,开始日常审美化。这种改变就像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传统美的挑战,日常审美化对西古典美学的质疑显然也具有空前性。在这种巨大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小说家接受这种观点和态度就不无奇怪。加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很微妙,去书写与政治相关的小说显然捉襟见肘。
“小写的人”就是一批底层人民,不用典型化手法抽离出来的形象,而是原原本本的还原生活。这种做法被学者称之为“原生态”写作、零度叙事。陈晓明老师曾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放弃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描写‘小人物’的小叙事”②所谓放弃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就是放弃了“大写的人”,在新写实主义这里凡人琐事就是写实,作家在这些普通生活之上并没有强行加入某种历史愿望。到了新时期“大写的人”萎缩成了“小写的人”。
所以在我看来,且不论“新写实主义”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这说这些作家都把写作指向了“小写的人”也是被归拢起来的可能性的。
“大写的人”萎缩成“小写的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对“小写的人”的表达中,第一点就是作品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池莉《烦恼人生》中轧钢厂操作工人印家厚,是再平凡、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但是却写出了一天生活的烦恼,从而带出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
第二还表现在对琐碎生活细部的刻画上。如刘震云在《一地鸡毛》中,对买白菜的描写,“今年大白菜丰收。小林站在市民排起来的长队里,嘴里哈着寒气,开始购买冬贮大白菜。大家一人手里捏一个纸片。天冷了,有人头上已经扣上了棉帽子。大家排队时间一长,互相混熟了,前边一个中年人让小林一支烟,两人染着,说起闲话。一到购买冬贮大白菜,小林的心情是既焦急又矛盾。看着别人用自行车、三轮车、大匡往家里弄大白菜,留下一路菜帮子,他很焦急;生怕大白菜一下卖完,他落空,冬天里没有菜吃。等到挤到人群里去买,他心里又觉得是上当。”作家对生活细部的描写细致准确,正是以“日常审美化”指导下,创作的“小写的人”。而也正因为这些生活细部的描写,才让我们感同身受,明白了“小写的人”。
三是“小写的人”其实揭示的是无所事事的悲剧。当代中国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是消磨在几乎无所事事的悲剧,但这种悲剧由于极为平常,所以一般人很难察觉到,就像温水煮青蛙。但是作家不同与常人就在于他们的敏感,他们通过小说为我们在“小写的人”身上指出了无所事事的悲剧。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立下,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那里会想到几年后,他们也都跟大家一样吗,很快淹没到黑乌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中呢?”③“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去,也蛮舒服”④我想新写实主义所要揭示的无所事事的悲剧,就如同刘震云“一地鸡毛”意象一样,“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⑤无论我们曾经多么年少轻狂,其实都抵不过日常生活的“炒米油盐酱醋茶”。正如孟子所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人倾其一生还不是“食色性也”,都是为了有更好的吃喝的和享受。这个观点刘恒也在《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有所表现。在我看来,这也是新写实主义小说最深刻、最具贡献的主题。
在新写实主义思潮下,一大批作家投身到了创作之中,但是被杂志社所催生出来的创造潮流终将不会长久。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小说家纷纷转入其他领域,如刘震云随后推出了《故乡天下黄花》等历史小说,这些创作后被学界称之为“新历史小说”。但是,从“新写实”到“新历史”的过渡中,“小写的人”始终是存在的,它串联起了这些被命名的小说家的创作,也成为了研究这些小说家作为个体而并非流派的重要线索。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恩格斯的那种“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⑥势必会大后退,而“小写的人”也会在“大写的人”萎缩之后实现突围,这也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
注释:
①②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79页,第382页。
③④⑤刘震云:《刘震云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第251页,第296页,第296页。
⑥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2页。
参考文献:
[1]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刘震云.刘震云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社,2011.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科斯.马克思恩格斯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6.
[6]郭宝亮.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