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目标定向的研究特征来看,在高水平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是否成功的关键。目标定向着力于对运动员动机的激励,已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健美操队80名健美操及啦啦操运动员为受试,通过问卷调查法,浅析了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就不同性别而言,男性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p<0.01),女性运动员有较高的任务定向(p<0.05);(2)啦啦操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p<0.05),而健美操运动员有较高的任务定向(p<0.01);(3)就不同等级(二级、一级、健将)而言,高水平的运动员倾向于自我定向,而低水平运动员则更倾向于任务定向,但未见统计学意义。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目标定向的理论构架,也可通过目标定向的实践培养提升运动成绩。
【关键词】:健美操 啦啦操 运动员 目标定向 自我定向 任务定向
本文分析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目标定向的特征有利于对运动员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设定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训练计划;培养运动员的任务定向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技能技术训练。同时也通过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平时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目标定向类型的运动员与其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目标定向的理论构架,也可通过目标定向的实践培养提升运动成绩。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系健美操专业80名运动员为受试,研究他们的目标定向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资料法
利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关于目标定向特征理论的相关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目标定向测量选用陈坚的《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该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与效度,是测量目标定向的理想工具。向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健美操专业运动发放调查问卷,随机抽取运动员共计80人,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80份, 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男、女)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差异
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特征中性别的差异,本研究分别对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的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表1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男运动员在任务定向中的均值为13.05,女运动员的任务定向均值为24.50;而在自我定向中男运动员的均值为21.76,女运动员的自我定向均值为11.75。由此说明男运动员更倾向于自我定向(p < 0.01),而女运动员则倾向于任务定向(p < 0.05),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和啦啦操的运动员在目标定向的性别因子会有所不同,因此就本研究分析,多数男性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训练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自身的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不是在乎对方是否在运动技能或运动成绩要强于自己。因为男性运动员无论是从身体素质还是运动的技术技能都要比女性运动员要好,也成就了男性运动员在对于自己的技术技能中很强的自信心,所以男性运动员在对自我的评价也会处于较高的状态;然而女性运动员在目标定向中更倾向于任务定向的原因是由于女性运动员没有男性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运动技术技能有很大的自信心,因此女性运动员无论是在专项训练或是专项比赛中往往都是以取得名次或技术上高于他人为目标,也就造成了女性运动员更倾向于任务定向。
2.2 不同项目(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差异
由于健美操和啦啦操的评选标准不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态也会随之变化,其目标定向也会有所不同,由表2和图2可知,啦啦操运动员的自我目标均值为25.09,健美操运动员的自我目标均值为17.59。而任务定向的分析数据显示,啦啦操运动员的任务目标均值为14.81,健美操运动员的任务目标均值为20.57。说明啦啦操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p < 0.05),而健美操运动员有较高的任务定向(p < 0.01),即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存在项目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的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项目特点及不同的比赛内容。由于健美操运动员可以通过比赛拿得成绩就可以获得国家等级运动员级别证明,这也促使健美操运动员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都会为了夺取名次而努力训练,而啦啦操则没有这种诱惑力强的规则。因而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看到,啦啦操运动员偏向于自我定向而健美操运动员则会偏向于任务定向。
2.3不同等级(二级、一级、健将)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的差异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的训练状态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掌握及比赛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为了能够让运动员在训练中获得更好更有效的技术技能训练,本研究对于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从表3和图3 我们可以看出,在任务定向中二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3.09。一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0.60,健将级运动员的均值为15.36;而在自我定向中二级运动员的均值为15.66,一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0.90,健将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8.2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级别低的运动员倾向于任务定向,而级别高的运动员则倾向于自我定向,但未见统计学意义。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运动员有不同的定向,因此教练员应该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多注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根据运动员的技能情况引导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培养和引导运动员正确的目标定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男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女运动员则有较高的任务定向。
(2)健美操运动员倾向于任务定向,而啦啦操运动员倾向于自我定向。
(3) 不同等级的运动员不存在目标定向差异。
3.2建议
(1)教练员应该认识到运动员目标定向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和鼓励运动员将目标定向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2)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根据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进行因材施教,设定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训练计划,从而引导运动员形成一个良好的目标定向。
(3)教練员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进行分析,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技能技术训练,同时也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其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 黄楚姬. 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 体育科技. 2003,24(2):40-43.
【3】倪晓莉. 运动员总体幸福感、竞技动机和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备战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运动员为例[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4】 陈坚. 成就目标与成就情景:武汉市少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目标定向的调查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1999.
【5】刘淑慧,任未多,张力为等. 体育运动中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理论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5,13(1):4-7.
【6】孙延林. 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16(3):10-14.
【7】漆昌柱,徐培. 运动动机研究的新方向:目标定向理论[J].湖北体育科技. 2001,20(2):14-47.
【8】陈坚,姒刚彦.《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与《学业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初步检验[J]. 武汉体育科技. 1998,(3):44-88.
【9】时倩.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成就目标定向特征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24(3):256-259.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健美操队80名健美操及啦啦操运动员为受试,通过问卷调查法,浅析了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就不同性别而言,男性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p<0.01),女性运动员有较高的任务定向(p<0.05);(2)啦啦操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p<0.05),而健美操运动员有较高的任务定向(p<0.01);(3)就不同等级(二级、一级、健将)而言,高水平的运动员倾向于自我定向,而低水平运动员则更倾向于任务定向,但未见统计学意义。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目标定向的理论构架,也可通过目标定向的实践培养提升运动成绩。
【关键词】:健美操 啦啦操 运动员 目标定向 自我定向 任务定向
本文分析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目标定向的特征有利于对运动员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设定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训练计划;培养运动员的任务定向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技能技术训练。同时也通过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平时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目标定向类型的运动员与其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目标定向的理论构架,也可通过目标定向的实践培养提升运动成绩。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华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系健美操专业80名运动员为受试,研究他们的目标定向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资料法
利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关于目标定向特征理论的相关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目标定向测量选用陈坚的《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该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与效度,是测量目标定向的理想工具。向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健美操专业运动发放调查问卷,随机抽取运动员共计80人,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80份, 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男、女)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差异
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特征中性别的差异,本研究分别对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的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表1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男运动员在任务定向中的均值为13.05,女运动员的任务定向均值为24.50;而在自我定向中男运动员的均值为21.76,女运动员的自我定向均值为11.75。由此说明男运动员更倾向于自我定向(p < 0.01),而女运动员则倾向于任务定向(p < 0.05),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和啦啦操的运动员在目标定向的性别因子会有所不同,因此就本研究分析,多数男性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训练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自身的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不是在乎对方是否在运动技能或运动成绩要强于自己。因为男性运动员无论是从身体素质还是运动的技术技能都要比女性运动员要好,也成就了男性运动员在对于自己的技术技能中很强的自信心,所以男性运动员在对自我的评价也会处于较高的状态;然而女性运动员在目标定向中更倾向于任务定向的原因是由于女性运动员没有男性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运动技术技能有很大的自信心,因此女性运动员无论是在专项训练或是专项比赛中往往都是以取得名次或技术上高于他人为目标,也就造成了女性运动员更倾向于任务定向。
2.2 不同项目(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差异
由于健美操和啦啦操的评选标准不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态也会随之变化,其目标定向也会有所不同,由表2和图2可知,啦啦操运动员的自我目标均值为25.09,健美操运动员的自我目标均值为17.59。而任务定向的分析数据显示,啦啦操运动员的任务目标均值为14.81,健美操运动员的任务目标均值为20.57。说明啦啦操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p < 0.05),而健美操运动员有较高的任务定向(p < 0.01),即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存在项目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的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项目特点及不同的比赛内容。由于健美操运动员可以通过比赛拿得成绩就可以获得国家等级运动员级别证明,这也促使健美操运动员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都会为了夺取名次而努力训练,而啦啦操则没有这种诱惑力强的规则。因而从数据分析中我们可看到,啦啦操运动员偏向于自我定向而健美操运动员则会偏向于任务定向。
2.3不同等级(二级、一级、健将)运动员的目标定向的差异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的训练状态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掌握及比赛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为了能够让运动员在训练中获得更好更有效的技术技能训练,本研究对于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从表3和图3 我们可以看出,在任务定向中二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3.09。一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0.60,健将级运动员的均值为15.36;而在自我定向中二级运动员的均值为15.66,一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0.90,健将级运动员的均值为28.2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级别低的运动员倾向于任务定向,而级别高的运动员则倾向于自我定向,但未见统计学意义。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运动员有不同的定向,因此教练员应该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多注重运动员的目标定向,根据运动员的技能情况引导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培养和引导运动员正确的目标定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男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定向,女运动员则有较高的任务定向。
(2)健美操运动员倾向于任务定向,而啦啦操运动员倾向于自我定向。
(3) 不同等级的运动员不存在目标定向差异。
3.2建议
(1)教练员应该认识到运动员目标定向的重要性,并且帮助和鼓励运动员将目标定向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2)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根据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进行因材施教,设定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训练计划,从而引导运动员形成一个良好的目标定向。
(3)教練员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的目标定向进行分析,从而使其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技能技术训练,同时也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提升其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 黄楚姬. 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 体育科技. 2003,24(2):40-43.
【3】倪晓莉. 运动员总体幸福感、竞技动机和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备战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运动员为例[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4】 陈坚. 成就目标与成就情景:武汉市少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目标定向的调查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1999.
【5】刘淑慧,任未多,张力为等. 体育运动中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理论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5,13(1):4-7.
【6】孙延林. 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16(3):10-14.
【7】漆昌柱,徐培. 运动动机研究的新方向:目标定向理论[J].湖北体育科技. 2001,20(2):14-47.
【8】陈坚,姒刚彦.《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与《学业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初步检验[J]. 武汉体育科技. 1998,(3):44-88.
【9】时倩.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成就目标定向特征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24(3):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