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邵阳滩头木版年画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与强烈的艺术性,进入21世纪以来,却面临着的“后继无人”的生存困境。依据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教材中加入民间美术内容的指示,文章拟通过对滩头年画工艺特点及审美特点的分析,探讨滩头年画艺术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产生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年”文化的理解,激发其对优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促进亲子间的互动关系,与亲人的沟通的主动性;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加强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
关键词:滩头年画;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邵阳滩头木版年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世纪初,学术界及各政府部门对滩头年画展开大量研究,典型的成果有书籍《滩头年画十讲》,视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滩头木版年画”。在我国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改革方针不断革新的今天,美术教学越来越需要融入本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美术文化资源来发展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需要怎样创设文化情境,展示滩头年画作品,结合作品特色进行教学?这些正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亦是当今学术界对滩头年画保护、传承的时代话题所在 [1] 。
滩头年画的艺术特点
工艺特点
独特的土纸。滩头年画的造纸原料都来自滩头镇当地大自然的馈赠——“楠竹”,楠竹在滩头生长成林,连绵不断,此起彼伏,适应性强,用途广、材质好、成长快、经济价值大,为滩头年画的造纸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滩头手工抄纸质量极佳,其中最著名的土纸为香粉纸,享誉全球,常用于修复古画作(见图1)。
细致的梨木雕版。滩头年画的雕版都是手艺人根据自身的宝贵经验亲自细心的挑选当地的梨木刻制而成。当地的梨木适应本地气候,耐干耐湿不开裂,不变形,纹理细密不走刀,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在滩头年画刻线的技术上,尤以高福昌老先生“陡刀立线”技术最为著名,其用这套技术雕刻过滩头年画的全套木板(见图2)。
高质量的印刷。据传承人口述:“滩头年画的印刷大多在中秋后,因气候原因,中秋后印刷成色更加润泽、艳丽。”通过高质量印刷,才能产生精美无比的滩头年画。要想确保年画出产颜色优质,使用的颜料必须是由当地特有的矿物质经过提炼且精心调配而成的,在提炼颜色的过程中为增强厚实感,还需加入适量的粘合剂(见图3)。
审美特点
淳朴的人文审美。滩头年画在作品内涵表达上,不承欢献媚,保留着艺术最自然的情怀,讲究外圆内方文化内涵,“圆”有圆润、和谐的美意,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当地人以“和”为贵的优良人文特点。如:作品《和气致祥》,画中人物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体态圆润,仿似有着宽厚、博大的品格,作品给人以亲切、和善之美(见图4)。
幽默的民俗故事。《老鼠娶亲》作品因其背后趣味的民俗故事而广为流传,堪称经典。相传大年初一晚上是相传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为让老鼠可以顺利办好事,大人小孩必须早早睡觉,不能去打扰它们。如果你吵它们一夜,它们就会吵你家一年(见图5)。鲁迅先生曾将作品《老鼠娶亲》挂在床头,并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狗·猫·鼠”中描述到:“真是可爱极了。”
丰富的题材与内容。滩头年画题材与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神画神像、寓意吉祥和民俗故事这三大类型,神像画像类主要以门神画为主,以表达人们求财、求子、求官、保平安的祈愿,如作品《秦叔宝·尉迟恭》。寓意吉祥类主要表达出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作品《和气致祥》;民俗故事類尤以《老鼠娶亲》这幅作品最为有名。
润泽的色彩。滩头年画的用色亮丽、润泽,饱和度高,大致有七种基本色彩,在绘制中常以橙红为主,所用颜料也由传承人全手工制作而成体现滩头年画强烈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征,反映着农民的单纯、朴实的性情,以及积极、正面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现象。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可强化小朋友们对民间配色原理与特点的理解,对自然色彩质朴的情感反应,对我国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起发展促进的作用[2]。
滩头年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方法
(1)为激发学生的对年画的兴趣,了解地方特色与培养民族情怀。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法” 讲授法”,通过给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师解读滩头年画民俗故事所蕴含的内容和寓意;介绍滩头镇地域特征,滩头年画的起源、历史发展及现状;讲述滩头年画的工艺特点和审美特点,同时带领同学们阅读书籍《滩头年画十讲》,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滩头年画及其相关术语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对“年”节日文化的感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亲子间的互动关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主动性。通过学习鉴赏滩头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滩头年画的复杂工艺及流程,领略滩头年画作品的审美特色。以《老鼠娶亲》、《苗族英雄》、《关公·马超》《神荼郁垒》、《三羊开泰》、《金猴送瑞》、《吉娃送福》等作品为代表进行评述,领略滩头年画丰富内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我家年画今不同》,让孩子们选择自主创作或亲子制作的形式,深刻理解“年”文化,增强与家长的合作、讨论、沟通及交流等互动,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演示法”及“练习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临摹滩头年画线稿,了解民间配色原理与特点,牛皮纸上自主选择色彩填涂,培养孩子的色彩应用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并进行作品创作思想汇报,完成课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条件许可的话,可开展课外活动让同学们收集资料,去当地与传承人、手艺人等面对面交流,参观滩头年画作坊、历史博物馆等,由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亲近民间艺术,快乐地成长。 教学模块及课程设计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经验总结”的思路,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中“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四大性质。文章以“综合·探索”、“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三个模块,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循序渐进、系统地提升孩子们学习、鉴赏及创作能力。
“综合·探索”模块设计主要从愉悦性出发,相对放松了知识的严格体系,在符合美术学科的体系基础上,通过讲解滩头年画相关的民俗故事,多媒体设备展示视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滩头木版年画”。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和喜悦感,有利于形成对滩头年画的持久兴趣,同时为之后的课程教学作铺垫;
“欣赏·评述”模块通过作者收集的滩头年画原作品以及当地非遗中心编著的书籍《滩头年画十讲》,让学生观察与欣赏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题材、内容、造型、色彩、线条)及工艺特点(用纸、印刷、雕版等其它复杂的工艺流程)培养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造型·表现”模块主要以临摹为主,根据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如滩头年画作品《老鼠娶亲》,让学生加深了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相应民俗故事、具有代表性的缘由,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进行绘制,恰当的使用颜料进行配色、采取“勾线”、“填色”“开脸”等技法完整的完成绘制,大胆表现[3]。
滩头年画教学案例
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滩头年画的基本状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利用情景式教学法,让同学们更深层次的理解滩头年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课程《小镇特色——走进滩头年画》,首先,着重讲解滩头年画悠久的历史背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等,了解滩头年画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们对滩头年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其次,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滩头木版年画”记录片,诠释滩头年画的基本状况与内涵;然后,为了让同学们年画进行情景体验,进一步了解滩头年画,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年画作坊、手工造纸作坊、年画艺术展等课外活动,让同学们零距离的体验晒纸(见图6)并与年画工匠们进行沟通交流,参观完后以分组形式进行总结,描述自己参观的经历及感受,学到相关滩头文化的知识;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竞答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对滩头年画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鉴赏滩头年画之美》这一课题的重难点是理解滩头年画作品主要艺术特征和象征意义,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通过给同学们讲解滩头年画背后的民俗故事,阅览《滩头年画十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通俗读本,幻灯片放映年画图片,近距离地给同学们观看年画作品,请同学们根据内容和题材将知识整理与归纳,客观描述自己的理解,思考滩头年画有哪些特别之处?思考线条造型特点、色彩的搭配、表现手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汇报,并开展讨论,教师融入各组帮助同学们认识夸张的造型表现,质朴的用色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以“我所见的滩头年画”为题,写出“我”眼中的滩头年画之美(见图7)。
《我家年画今不同》课堂重点是引导孩子构思创作,开发适合小学年龄阶段易掌握的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作品绘制。首先,教师尽可能多的讲述作品《老鼠娶亲》相关的民俗故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其次,请同学们回忆老鼠娶亲作品的艺术特点,然后进行填色、裁剪、粘贴、“开脸”等步骤的设计与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创作帮助孩子们加强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培养艺术创新思维;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以抢答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滩头年画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独立创作或与家长合作的形式,以“我家年画今不同”为主题,创作一幅滩头年画作品并贴于自己家中,来巩固对滩头年画艺术的理解[4](见图8)。
结论
通过在湘潭市弗弗西里少儿创意教育基地的教学实践,小朋友们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的知识、历史发展、民俗故事以及艺术特色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动手能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我国传统节日“年”文化的理解大大加强,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对优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亲子在的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合作、互助,小朋友们也乐于与家人分享课堂知识;同学们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明显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在年画线稿的造型过程中,部分孩子不能完全满足于传统年画元素,如何融入一些现代化元素,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丰富创作主题及内容,为灘头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如何打破部分地区学校物质条件的限制,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教学设备与活动的运营及开展。这些问题将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过程中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被反思、研究和完善[5]。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吴志军,陈青阳.滩头年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18):39-43.
[3]白瑞.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 (33):21.
[4] Xiao Hongting.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rt Resource of Zhuxian Town Wood New Year Painting in Design Course[J].Art Research,2015
[5]吴志军,毛征宇,吴寒,等.面向地方产业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0):63-66.
作者简介:肖璐(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方向。
关键词:滩头年画;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邵阳滩头木版年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世纪初,学术界及各政府部门对滩头年画展开大量研究,典型的成果有书籍《滩头年画十讲》,视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滩头木版年画”。在我国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改革方针不断革新的今天,美术教学越来越需要融入本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美术文化资源来发展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需要怎样创设文化情境,展示滩头年画作品,结合作品特色进行教学?这些正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亦是当今学术界对滩头年画保护、传承的时代话题所在 [1] 。
滩头年画的艺术特点
工艺特点
独特的土纸。滩头年画的造纸原料都来自滩头镇当地大自然的馈赠——“楠竹”,楠竹在滩头生长成林,连绵不断,此起彼伏,适应性强,用途广、材质好、成长快、经济价值大,为滩头年画的造纸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滩头手工抄纸质量极佳,其中最著名的土纸为香粉纸,享誉全球,常用于修复古画作(见图1)。
细致的梨木雕版。滩头年画的雕版都是手艺人根据自身的宝贵经验亲自细心的挑选当地的梨木刻制而成。当地的梨木适应本地气候,耐干耐湿不开裂,不变形,纹理细密不走刀,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在滩头年画刻线的技术上,尤以高福昌老先生“陡刀立线”技术最为著名,其用这套技术雕刻过滩头年画的全套木板(见图2)。
高质量的印刷。据传承人口述:“滩头年画的印刷大多在中秋后,因气候原因,中秋后印刷成色更加润泽、艳丽。”通过高质量印刷,才能产生精美无比的滩头年画。要想确保年画出产颜色优质,使用的颜料必须是由当地特有的矿物质经过提炼且精心调配而成的,在提炼颜色的过程中为增强厚实感,还需加入适量的粘合剂(见图3)。
审美特点
淳朴的人文审美。滩头年画在作品内涵表达上,不承欢献媚,保留着艺术最自然的情怀,讲究外圆内方文化内涵,“圆”有圆润、和谐的美意,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当地人以“和”为贵的优良人文特点。如:作品《和气致祥》,画中人物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体态圆润,仿似有着宽厚、博大的品格,作品给人以亲切、和善之美(见图4)。
幽默的民俗故事。《老鼠娶亲》作品因其背后趣味的民俗故事而广为流传,堪称经典。相传大年初一晚上是相传老鼠娶亲的大日子,为让老鼠可以顺利办好事,大人小孩必须早早睡觉,不能去打扰它们。如果你吵它们一夜,它们就会吵你家一年(见图5)。鲁迅先生曾将作品《老鼠娶亲》挂在床头,并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狗·猫·鼠”中描述到:“真是可爱极了。”
丰富的题材与内容。滩头年画题材与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神画神像、寓意吉祥和民俗故事这三大类型,神像画像类主要以门神画为主,以表达人们求财、求子、求官、保平安的祈愿,如作品《秦叔宝·尉迟恭》。寓意吉祥类主要表达出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作品《和气致祥》;民俗故事類尤以《老鼠娶亲》这幅作品最为有名。
润泽的色彩。滩头年画的用色亮丽、润泽,饱和度高,大致有七种基本色彩,在绘制中常以橙红为主,所用颜料也由传承人全手工制作而成体现滩头年画强烈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征,反映着农民的单纯、朴实的性情,以及积极、正面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现象。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可强化小朋友们对民间配色原理与特点的理解,对自然色彩质朴的情感反应,对我国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起发展促进的作用[2]。
滩头年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方法
(1)为激发学生的对年画的兴趣,了解地方特色与培养民族情怀。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法” 讲授法”,通过给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师解读滩头年画民俗故事所蕴含的内容和寓意;介绍滩头镇地域特征,滩头年画的起源、历史发展及现状;讲述滩头年画的工艺特点和审美特点,同时带领同学们阅读书籍《滩头年画十讲》,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滩头年画及其相关术语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对“年”节日文化的感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亲子间的互动关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主动性。通过学习鉴赏滩头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滩头年画的复杂工艺及流程,领略滩头年画作品的审美特色。以《老鼠娶亲》、《苗族英雄》、《关公·马超》《神荼郁垒》、《三羊开泰》、《金猴送瑞》、《吉娃送福》等作品为代表进行评述,领略滩头年画丰富内涵。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我家年画今不同》,让孩子们选择自主创作或亲子制作的形式,深刻理解“年”文化,增强与家长的合作、讨论、沟通及交流等互动,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演示法”及“练习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临摹滩头年画线稿,了解民间配色原理与特点,牛皮纸上自主选择色彩填涂,培养孩子的色彩应用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并进行作品创作思想汇报,完成课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条件许可的话,可开展课外活动让同学们收集资料,去当地与传承人、手艺人等面对面交流,参观滩头年画作坊、历史博物馆等,由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亲近民间艺术,快乐地成长。 教学模块及课程设计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经验总结”的思路,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中“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四大性质。文章以“综合·探索”、“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三个模块,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循序渐进、系统地提升孩子们学习、鉴赏及创作能力。
“综合·探索”模块设计主要从愉悦性出发,相对放松了知识的严格体系,在符合美术学科的体系基础上,通过讲解滩头年画相关的民俗故事,多媒体设备展示视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滩头木版年画”。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和喜悦感,有利于形成对滩头年画的持久兴趣,同时为之后的课程教学作铺垫;
“欣赏·评述”模块通过作者收集的滩头年画原作品以及当地非遗中心编著的书籍《滩头年画十讲》,让学生观察与欣赏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题材、内容、造型、色彩、线条)及工艺特点(用纸、印刷、雕版等其它复杂的工艺流程)培养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造型·表现”模块主要以临摹为主,根据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如滩头年画作品《老鼠娶亲》,让学生加深了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相应民俗故事、具有代表性的缘由,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进行绘制,恰当的使用颜料进行配色、采取“勾线”、“填色”“开脸”等技法完整的完成绘制,大胆表现[3]。
滩头年画教学案例
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滩头年画的基本状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利用情景式教学法,让同学们更深层次的理解滩头年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课程《小镇特色——走进滩头年画》,首先,着重讲解滩头年画悠久的历史背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等,了解滩头年画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们对滩头年画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其次,播放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滩头木版年画”记录片,诠释滩头年画的基本状况与内涵;然后,为了让同学们年画进行情景体验,进一步了解滩头年画,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年画作坊、手工造纸作坊、年画艺术展等课外活动,让同学们零距离的体验晒纸(见图6)并与年画工匠们进行沟通交流,参观完后以分组形式进行总结,描述自己参观的经历及感受,学到相关滩头文化的知识;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竞答的游戏形式,检验学生对滩头年画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鉴赏滩头年画之美》这一课题的重难点是理解滩头年画作品主要艺术特征和象征意义,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通过给同学们讲解滩头年画背后的民俗故事,阅览《滩头年画十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通俗读本,幻灯片放映年画图片,近距离地给同学们观看年画作品,请同学们根据内容和题材将知识整理与归纳,客观描述自己的理解,思考滩头年画有哪些特别之处?思考线条造型特点、色彩的搭配、表现手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汇报,并开展讨论,教师融入各组帮助同学们认识夸张的造型表现,质朴的用色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以“我所见的滩头年画”为题,写出“我”眼中的滩头年画之美(见图7)。
《我家年画今不同》课堂重点是引导孩子构思创作,开发适合小学年龄阶段易掌握的步骤,引导学生完成作品绘制。首先,教师尽可能多的讲述作品《老鼠娶亲》相关的民俗故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其次,请同学们回忆老鼠娶亲作品的艺术特点,然后进行填色、裁剪、粘贴、“开脸”等步骤的设计与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通过创作帮助孩子们加强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培养艺术创新思维;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以抢答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滩头年画的掌握程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独立创作或与家长合作的形式,以“我家年画今不同”为主题,创作一幅滩头年画作品并贴于自己家中,来巩固对滩头年画艺术的理解[4](见图8)。
结论
通过在湘潭市弗弗西里少儿创意教育基地的教学实践,小朋友们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的知识、历史发展、民俗故事以及艺术特色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动手能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我国传统节日“年”文化的理解大大加强,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对优秀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亲子在的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合作、互助,小朋友们也乐于与家人分享课堂知识;同学们艺术观察与绘画表现能力明显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在年画线稿的造型过程中,部分孩子不能完全满足于传统年画元素,如何融入一些现代化元素,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丰富创作主题及内容,为灘头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如何打破部分地区学校物质条件的限制,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教学设备与活动的运营及开展。这些问题将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过程中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被反思、研究和完善[5]。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吴志军,陈青阳.滩头年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18):39-43.
[3]白瑞.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 (33):21.
[4] Xiao Hongting.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rt Resource of Zhuxian Town Wood New Year Painting in Design Course[J].Art Research,2015
[5]吴志军,毛征宇,吴寒,等.面向地方产业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0):63-66.
作者简介:肖璐(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