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互”课堂研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运用自身已有经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把握学习脉络,提升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文章阐述“三互”课堂研学的定义,以及探究“三互”(即互研、互学、互评)课堂研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三互”研学;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学习方法
“三互”课堂研学模式是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一种研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三个学习环节,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通过三个学习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其“三互”是:互研(学生个人,学习小组,教师)——互学(学生、教师)——互评(教师、学生),简称“三互”学习法。
一、“三互”课堂研学的定义
“互研”是学生按照研学案学习目标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示出来,以便合作探究和展示中提出问题。教师巡视作必要的个别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以不影响他人学习为前提;“互学”是小组里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评议、探究、小结,或提出存在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后在教师的点拔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学习能力;“互评”是学习小组的代表将学习内容在全班上进行展示、点评,大家互帮互助,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拿出来,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对学生展示、评议中出现的困惑和問题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要把机会让给学生,只是在关键处指导。同时教师要相机检测本节课教学效果,针对检测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小组内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评价。
以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我校按“互研、互学、互评”三互课堂研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三互研学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重点环节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总结。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讨论情况。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指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以三年级《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为例进行探究,本课例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小数加减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学习的研学目标是能理解题目的题意,正确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学目标和研学目标是建立在“三互”课堂研学模式上设计的,整个课例通过理解题意进行“互研”,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学”,通过分享交流进行“互评”来展现“三互”课堂研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
二、有效“互研”,把握学习脉络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一般都能根据自己购物付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把课堂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买东西时,钱是否够用的实际问题。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的朋友小丽今天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出示题目)小丽首先到早餐店买早餐。问题:小丽准备花5元吃早餐,可以选哪两样呢?能超过5元吗?
生:不能,因为小丽只有5元钱,只能比5元少或者刚好等于5元。
师:可以选肠粉和面包这两样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肠粉和面包一共要6元,比5元多,所以不能选这两样。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一定要符合要求。
课堂教学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数学信息,用连续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判断“钱够不够”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从早餐店出来,小丽去了文具店,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再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铅笔,她的钱够吗?
①请学生读题,一边读题一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板书: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小丽有10元,“买了”跟“还想”是什么意思?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教师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关键词的发现和理解。对于本例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题意后,教师适当提问:“还想再买”是什么意思?从而强调“买了1个文具盒后还想再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铅笔”。通过“互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独立地用正确的方法理解问题,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互动“互学”,提升学习效率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比较熟悉。再加上三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同时,也根据题意和学生、教师一起解决这种生活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互动“互学”的过程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互评”解疑,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互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和疑惑。在“互评”阶段,学生分享、展示自己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学生根据他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疑问的解答。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归纳学习方法。“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通过“三互”课堂研学,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最终获得解答问题的方法。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而且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印象更深、理解更好。接下来仍以“小丽买文具”为例说明。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在研学案上写出解答过程,尝试用两种方法来解答。(板书:分析与解答)
①小组讨论。(讨论要求:和组员讨论自己的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方法展示。(请学生分享做法。同学们同意这种做法吗?)
方法1:(先算出剩下多少钱,再把笔记本和绿铅笔的钱数和它相比较。)
10 - 6.8= 3.2(元)
2.5 0.6= 3.1(元)
3.1
关键词:“三互”研学;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学习方法
“三互”课堂研学模式是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一种研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三个学习环节,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通过三个学习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其“三互”是:互研(学生个人,学习小组,教师)——互学(学生、教师)——互评(教师、学生),简称“三互”学习法。
一、“三互”课堂研学的定义
“互研”是学生按照研学案学习目标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示出来,以便合作探究和展示中提出问题。教师巡视作必要的个别指导,或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以不影响他人学习为前提;“互学”是小组里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评议、探究、小结,或提出存在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后在教师的点拔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学习能力;“互评”是学习小组的代表将学习内容在全班上进行展示、点评,大家互帮互助,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拿出来,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对学生展示、评议中出现的困惑和問题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要把机会让给学生,只是在关键处指导。同时教师要相机检测本节课教学效果,针对检测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小组内要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评价。
以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我校按“互研、互学、互评”三互课堂研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三互研学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重点环节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总结。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讨论情况。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指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以三年级《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为例进行探究,本课例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小数加减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学习的研学目标是能理解题目的题意,正确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学目标和研学目标是建立在“三互”课堂研学模式上设计的,整个课例通过理解题意进行“互研”,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学”,通过分享交流进行“互评”来展现“三互”课堂研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
二、有效“互研”,把握学习脉络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一般都能根据自己购物付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把课堂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买东西时,钱是否够用的实际问题。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的朋友小丽今天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出示题目)小丽首先到早餐店买早餐。问题:小丽准备花5元吃早餐,可以选哪两样呢?能超过5元吗?
生:不能,因为小丽只有5元钱,只能比5元少或者刚好等于5元。
师:可以选肠粉和面包这两样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肠粉和面包一共要6元,比5元多,所以不能选这两样。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一定要符合要求。
课堂教学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数学信息,用连续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判断“钱够不够”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从早餐店出来,小丽去了文具店,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再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铅笔,她的钱够吗?
①请学生读题,一边读题一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板书: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小丽有10元,“买了”跟“还想”是什么意思?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教师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关键词的发现和理解。对于本例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题意后,教师适当提问:“还想再买”是什么意思?从而强调“买了1个文具盒后还想再买1个笔记本和1支绿铅笔”。通过“互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独立地用正确的方法理解问题,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互动“互学”,提升学习效率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比较熟悉。再加上三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同时,也根据题意和学生、教师一起解决这种生活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互动“互学”的过程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互评”解疑,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互学”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和疑惑。在“互评”阶段,学生分享、展示自己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学生根据他的答案进行评价和疑问的解答。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归纳学习方法。“互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通过“三互”课堂研学,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最终获得解答问题的方法。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而且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印象更深、理解更好。接下来仍以“小丽买文具”为例说明。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在研学案上写出解答过程,尝试用两种方法来解答。(板书:分析与解答)
①小组讨论。(讨论要求:和组员讨论自己的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方法展示。(请学生分享做法。同学们同意这种做法吗?)
方法1:(先算出剩下多少钱,再把笔记本和绿铅笔的钱数和它相比较。)
10 - 6.8= 3.2(元)
2.5 0.6= 3.1(元)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