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和早期启蒙教育有着重要及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依托绘本,问题引领”“走进绘本,内化情感”“立足绘本,对接生活”“加工绘本,激发兴趣”“拓展绘本,引发自省”五个方面着手,让绘本故事成为连接学生生活与内心体验的桥梁,促进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成长,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实效。
关键词: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绘本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绘本故事以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绘本故事里的一些内容再现道德与法治情境,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绘本故事中体会到更多的知识,学习人生的哲理,养成良好习惯,塑造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一、依托绘本,问题引领
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本时,不仅要理清故事情节,还要与教材内容相关联,让绘本故事成为教材学习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所描绘的情境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绘本对话,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时,笔者把绘本《皮皮的故事》巧妙地作为整节课的线索展开教学。在课堂开始,先以该绘本的前两幅图导入,然后提问:皮皮有哪些不爱整洁的表现,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同伴身上有哪些整洁(或不整洁)的表现?教师立刻对整洁的做法表示肯定,并指出哪些是不整洁的表现。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首先,了解皮皮去小羊家做客的遭遇,并提问:为什么要整洁?学生根据故事与教材提示以及自己生活经验进行换位思考,感受“别人眼中的我”,得出整洁会带来健康,会受欢迎等结论。进入教学第三环节,引导学生一边继续了解皮皮的转变,一边思考: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整洁,保持整洁要注意那些问题。最后,借助绘本中山羊伯伯的话,提醒学生要养成保持整洁的习惯,与教材中展示的生活中一些困惑一起,通过辨析,引导学生成为爱整洁的人。这样学生通过交、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绘本,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与绘本深度对话,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了绘本的育人功能。
二、走进绘本,内化情感
绘本是生动有趣的,绘本教学不能停留在单纯看故事和听故事的静态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表演、想象续编、小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并通过对画面、文字的理解让静态绘本“活”起来,学生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饶有趣味地走进绘本和主人公一起说话、一起思考,让学生完全“动起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教学是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怎样排好队,养成遵守规则排队的好习惯,学会既要守规则,也要懂礼让,关心特殊人群,做到礼让他人。教师通过绘本故事,重点启发学生深入体会排队的好处以及怎样排好队。在教学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时,先指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小明跟妈妈一起排队,可小明不喜欢排队,叫妈妈直接到前面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小明听话排队了,可他在排队时却遇到了不少问题,请同学表演小明遇到的问题时的情形:场景一:排队时,有人离队又回来,该怎么办?场景二:遇到老人、小孩、病人等过来排队怎么办?场景三:下课了,我正准备上厕所,后面来的同学说很急,我要不要让呢?通过表演,让学生建立起排队规则:先来后到、离队要排、适时礼让。这样走进绘本,在与绘本的互动中,内化了道德情感,也满足了情感陪伴的需要,从绘本故事中引发思考,用绘本中的生活与人物作为参照,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三、立足绘本,对接生活
教师上道德与法治课,很容易进入图文讲解说教的教学模式中,致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低效、无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的绘本,大多来源于真实生活事件,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绘本故事的内容本身能反映儿童成长的基本状态和问题,能够抓住大多数儿童的心,使学生易于参与学习过程,与教材对话,加上学生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促使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学做“快乐鸟”》,笔者围绕目标设计了几个环节,当讲完各个环节后,笔者立刻让学生阅读绘本《蜗牛与寄居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绘本话题相结合。笔者提问:“蜗牛和寄居蟹为什么不开心?”学生立马回答:“寄居蟹觉得自己要经常找房子不开心,蜗牛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能换房子也不开心。”“他们的不开心事能解决吗?怎么解决的?”学生:“他们把不开心的事解决了,虽然不能改变这种现象,但是另一只寄居蟹提醒了他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寄居蟹可以经常换漂亮的房子,蜗牛一辈子都不用操心房子的问题,这样,他们都变开心了。”同桌交流: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学中,笔者以绘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寻找类似的生活经验,与绘本话题结合,在与绘本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成长。
四、加工绘本,激发兴趣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绘图融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文学作品,强调视觉效果。如果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绘本故事,使绘本更直观形象,色彩更鲜艳,画面更栩栩如生。这样就能使绘本教学更生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得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想象更丰富,更容易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与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我反思与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课《不做“小马虎”》中“怎样才能不马虎”的内容,如果让学生直接读绘本,可能没有感性认识,与自己关系不大,没有意识到马虎危害之大。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声、色、影等效果,把绘本《都是马虎惹的祸》制作成一个动画故事,然后提问:看完后,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给知道马虎和疏忽造成的祸患超乎想象。再播放新闻课件《一颗小螺丝钉》:由于一名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我国卫星发射计划被推迟三个月的新闻图片。这样把绘本故事与真实新闻相结合,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看似不起眼的“小马虎”真的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麻烦,甚至是巨大的伤害,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激发学生坚定地改掉马虎这一坏习惯的决心。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把看似简单的绘本,结合真实的新闻,让学生提高了认识,感悟出道理,并以此改善自己的行为。
五、拓展绘本,引发自省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绘本阅读中,学生不是被动学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故事中的世界。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大门,在愉悦的过程中分享、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敢于思辨生活,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在《周末巧安排》一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绘本,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当听到父母说的“不可以”,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父母为什么要给我们安排这么多而且总说不可以?为了体验做父母的心情,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当父母”:首先,请两个学生做小记者,其他同学当父母,小记者采访父母:你们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人?然后,为了实现目标,除了学校的正常学习,周末给孩子怎么安排?(在教师发的周末安排表格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接下来,看着孩子学了那么多本领,离设定的目标又迈进一步,作为父母的你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你给孩子选这么多?可是这时候孩子跟你说:爸爸,妈妈,我不想去兴趣班,我不想做辅导资料,我不想……作为父母的你们会说什么?小游戏结束,笔者提问:通过这样的游戏,你理解了什么?这时,学生开始的气愤消失了,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知道了父母是为自己着想。小组讨论:那周末的安排全都是爸妈说了算?我们要怎样跟家长说?这时,学生意识到了应该与家长一起商量,定下周末安排计划,并努力完成。
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心感受绘本独特的价值并从内心加以认同,潜心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这样才能实现绘本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道德与法治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研究,深入探析,寻找科学的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绘本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绘本故事以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绘本故事里的一些内容再现道德与法治情境,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绘本故事中体会到更多的知识,学习人生的哲理,养成良好习惯,塑造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一、依托绘本,问题引领
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本时,不仅要理清故事情节,还要与教材内容相关联,让绘本故事成为教材学习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所描绘的情境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绘本对话,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时,笔者把绘本《皮皮的故事》巧妙地作为整节课的线索展开教学。在课堂开始,先以该绘本的前两幅图导入,然后提问:皮皮有哪些不爱整洁的表现,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同伴身上有哪些整洁(或不整洁)的表现?教师立刻对整洁的做法表示肯定,并指出哪些是不整洁的表现。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首先,了解皮皮去小羊家做客的遭遇,并提问:为什么要整洁?学生根据故事与教材提示以及自己生活经验进行换位思考,感受“别人眼中的我”,得出整洁会带来健康,会受欢迎等结论。进入教学第三环节,引导学生一边继续了解皮皮的转变,一边思考: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整洁,保持整洁要注意那些问题。最后,借助绘本中山羊伯伯的话,提醒学生要养成保持整洁的习惯,与教材中展示的生活中一些困惑一起,通过辨析,引导学生成为爱整洁的人。这样学生通过交、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绘本,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与绘本深度对话,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了绘本的育人功能。
二、走进绘本,内化情感
绘本是生动有趣的,绘本教学不能停留在单纯看故事和听故事的静态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表演、想象续编、小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并通过对画面、文字的理解让静态绘本“活”起来,学生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饶有趣味地走进绘本和主人公一起说话、一起思考,让学生完全“动起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教学是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队,怎样排好队,养成遵守规则排队的好习惯,学会既要守规则,也要懂礼让,关心特殊人群,做到礼让他人。教师通过绘本故事,重点启发学生深入体会排队的好处以及怎样排好队。在教学绘本故事《守规则,懂礼让》时,先指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小明跟妈妈一起排队,可小明不喜欢排队,叫妈妈直接到前面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小明听话排队了,可他在排队时却遇到了不少问题,请同学表演小明遇到的问题时的情形:场景一:排队时,有人离队又回来,该怎么办?场景二:遇到老人、小孩、病人等过来排队怎么办?场景三:下课了,我正准备上厕所,后面来的同学说很急,我要不要让呢?通过表演,让学生建立起排队规则:先来后到、离队要排、适时礼让。这样走进绘本,在与绘本的互动中,内化了道德情感,也满足了情感陪伴的需要,从绘本故事中引发思考,用绘本中的生活与人物作为参照,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三、立足绘本,对接生活
教师上道德与法治课,很容易进入图文讲解说教的教学模式中,致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低效、无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取的绘本,大多来源于真实生活事件,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绘本故事的内容本身能反映儿童成长的基本状态和问题,能够抓住大多数儿童的心,使学生易于参与学习过程,与教材对话,加上学生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促使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学做“快乐鸟”》,笔者围绕目标设计了几个环节,当讲完各个环节后,笔者立刻让学生阅读绘本《蜗牛与寄居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绘本话题相结合。笔者提问:“蜗牛和寄居蟹为什么不开心?”学生立马回答:“寄居蟹觉得自己要经常找房子不开心,蜗牛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能换房子也不开心。”“他们的不开心事能解决吗?怎么解决的?”学生:“他们把不开心的事解决了,虽然不能改变这种现象,但是另一只寄居蟹提醒了他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寄居蟹可以经常换漂亮的房子,蜗牛一辈子都不用操心房子的问题,这样,他们都变开心了。”同桌交流: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学中,笔者以绘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寻找类似的生活经验,与绘本话题结合,在与绘本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成长。
四、加工绘本,激发兴趣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绘图融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文学作品,强调视觉效果。如果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绘本故事,使绘本更直观形象,色彩更鲜艳,画面更栩栩如生。这样就能使绘本教学更生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得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想象更丰富,更容易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与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我反思与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课《不做“小马虎”》中“怎样才能不马虎”的内容,如果让学生直接读绘本,可能没有感性认识,与自己关系不大,没有意识到马虎危害之大。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声、色、影等效果,把绘本《都是马虎惹的祸》制作成一个动画故事,然后提问:看完后,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给知道马虎和疏忽造成的祸患超乎想象。再播放新闻课件《一颗小螺丝钉》:由于一名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我国卫星发射计划被推迟三个月的新闻图片。这样把绘本故事与真实新闻相结合,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看似不起眼的“小马虎”真的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麻烦,甚至是巨大的伤害,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激发学生坚定地改掉马虎这一坏习惯的决心。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把看似简单的绘本,结合真实的新闻,让学生提高了认识,感悟出道理,并以此改善自己的行为。
五、拓展绘本,引发自省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绘本阅读中,学生不是被动学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故事中的世界。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大门,在愉悦的过程中分享、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敢于思辨生活,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在《周末巧安排》一课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绘本,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当听到父母说的“不可以”,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父母为什么要给我们安排这么多而且总说不可以?为了体验做父母的心情,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当父母”:首先,请两个学生做小记者,其他同学当父母,小记者采访父母:你们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人?然后,为了实现目标,除了学校的正常学习,周末给孩子怎么安排?(在教师发的周末安排表格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接下来,看着孩子学了那么多本领,离设定的目标又迈进一步,作为父母的你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你给孩子选这么多?可是这时候孩子跟你说:爸爸,妈妈,我不想去兴趣班,我不想做辅导资料,我不想……作为父母的你们会说什么?小游戏结束,笔者提问:通过这样的游戏,你理解了什么?这时,学生开始的气愤消失了,很多学生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知道了父母是为自己着想。小组讨论:那周末的安排全都是爸妈说了算?我们要怎样跟家长说?这时,学生意识到了应该与家长一起商量,定下周末安排计划,并努力完成。
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心感受绘本独特的价值并从内心加以认同,潜心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这样才能实现绘本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道德与法治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研究,深入探析,寻找科学的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