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镜头对准一线职工,让劳动者成为电视主角,这在当前娱乐节目和演艺明星一统荧屏和收视率至上的现实环境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对于一个综合实力还不算发达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更是难能可贵。职业技能型公益电视栏目《身手不凡》开播不到两年,坚持“三贴近”,在“走转改”中汲取节目创意和灵感,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涵,传递正能量。栏目不仅得到上级领导和业内同行的肯定,而且被广大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劳动者自己的“综艺节目”。
【关键词】公益栏目 “走转改” 正能量
一档开播不到两年,看起来还有些稚嫩的公益栏目《身手不凡》近日一举囊括了2012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年度名牌栏目和安徽新闻奖电视类年度新闻名专栏的殊荣,这一消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毕竟看起来更有实力的一些参评栏目都未能如愿,难道《身手不凡》有什么过人的“气质”征服了评委?获奖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启示呢?
致力公益性的栏目定位
《身手不凡》是由蚌埠广播电视台与蚌埠市总工会联合创办的一档职业技能型电视栏目,根据“栏目活动化,活动栏目化”的原则,把职业技能电视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分三场举行,初赛产生的12人进入决赛;节目的录制和播出根据比赛的进程,每月前三周分别制作播出三期初赛节目,月底播出决赛节目,决赛设置四个比赛环节,通过四轮比拼产生最终的冠军。
栏目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性质,邀请业内专家参与设计比赛的环节和流程,并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进行对接和改造,使得节目既能体现行业的职业特点,又能突出电视的娱乐性,力求将节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观赏性有机融合。当然,这一过程应该说经历了将近两年时间,目前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
作为目前安徽省内电视媒体第一档、也是唯一一档面向一线普通劳动者的电视栏目,《身手不凡》在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通过源于日常而又高于寻常的技术演示,以清新、质朴的风格展现劳动者的风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公益性。
《身手不凡》栏目开播以来,由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等因素,吸引了相关单位职工踊跃报名、广泛参与,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职业技能电视竞赛,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履行了一个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
栏目不仅得到上级领导和业内同行的肯定,而且被广大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咱们劳动者自己的“综艺节目”。2011年12月9日,《工人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蚌埠工会巧借力 职工能人上荧屏》为标题,对《身手不凡》栏目把能工巧匠请上荧屏的做法表示肯定,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应该坚持办下去,在广大劳动者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好风气,真正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坚持“三贴近”的栏目实践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2011年初创和起步阶段,因为缺乏经验,《身手不凡》曾经走过不少弯路,面临发展的瓶颈。比如,刚开始原封不动照搬照抄行业内部技术比赛的模式,考虑电视本身的传播特点和观众的收视需求较少;另外,竞赛项目有的专业性很强,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等等。尽管比赛本身办得“热火朝天”,但对大多数电视观众而言,缺少吸引力和可视性,这样一来,势必影响节目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从2012年开始,栏目主创人员主动响应“走转改”的要求,坚持“三贴近”,从实践中汲取节目创意和灵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题,设计比赛环节,策划了一系列跟企业生产、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竞技项目,并坚持把舞台搭在一线,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驾校教练员技能大赛就是针对如今“学车族”越来越多,驾培质量广受关注的背景下创作的,比赛项目也全部放在平时市民学习驾驶的培训学校场地。为了录制这场比赛,全台上下动员起来,不仅使用了八讯道电视直播车,还把运动摄像机和微型旋翼直升机派上用场录制视频信号,后期制作时特技和特效的普遍采用,使得节目看起来像“电影大片”,在普及驾驶技能的同时,观赏性明显提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期节目的收视率创造了栏目开播以来的最高点,应观众要求进行了多次重播。
坚持正确节目导向,体现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身手不凡》栏目的核心立意。护士技能比赛这期节目正是考虑到当前医患纠纷中技术性原因造成的误诊及误治比例高过64%以上这个现实背景进行创作的,比赛项目不仅有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还专门设计了人性化的模拟情景和环境来“刁难”护士,考察面对特殊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节目观众看着新鲜有趣,感受到医务工作的责任和艰辛;各家医院在组织收看比赛后反馈的信息说,在单位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凡响,在岗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对于平时工作的带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卫生主管部门对此也充分肯定,认为电视台以自办节目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蚌埠自古就是玉雕技师云集之地,如今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玉器生产基地,全市玉器加工企业超过2000个,然而鱼龙混杂的玉器作坊正阻碍着传统玉雕技艺的提升和现代玉器产业的发展。着眼于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2012年12月第二届中国玉文化节在蚌埠举办之际,栏目组与蚌埠市玉雕协会合作举办了玉雕技艺电视技能大赛,一批技艺精湛、思维活跃的年轻技师在镜头前脱颖而出,观众大开眼界,对这种植根本土的传统技艺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海内外客商也看到了未来蚌埠玉器加工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潜力。这种主动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追求和姿态,为栏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找准了定位和角色,在实现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也奠定了栏目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经济保障。
传递正能量的栏目品质
把镜头对准一线职工,让劳动者成为电视主角,这在当前娱乐节目和演艺明星一统荧屏和收视率决定一切的现实环境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对于一个综合实力还不算发达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更是难能可贵。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常态播出的同类节目屈指可数,像中央电视台的《状元360》、上海电视台的《劳动最光荣》以及广东电视台2012年启动的《技行天下》,安徽省此类节目《身手不凡》是独此一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和追求。对于各方面条件均不如省级媒体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开办这种具有原创性的公益栏目,在电视媒体普遍同质化的大气候下,其勇气和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是我们这个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倡导“劳动光荣”和实现有价值收视率的节目创作理念,无疑体现出一个区域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三,贴近实际,影响广泛。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身手不凡》栏目创办的初衷,通过喜闻乐见的岗位练兵、业务技术电视“比武”活动,为实用型“蓝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对于引导企事业单位重视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在岗成才,提高职工专业素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身手不凡》此次获奖绝非偶然,坚持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体现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思路是其展露头角的必然所在,尤其是主动践行“走转改”,传递正能量的节目品质更是栏目在当前大环境下获得首肯的关键因素。
不断创新的栏目追求
当然,获奖并不能保证栏目的未来发展会一帆风顺,作为一档公益性定位的电视栏目,叫好能否叫座始终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尤其是电视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地方电视台的处境微妙,实现有效率传播和有价值收视率的做法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毕竟公益性栏目也是需要有人喜欢看才行。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身手不凡》的选题本土化和贴近性原则、活动栏目化运作模式以及从文稿撰写、画面拍摄到节目编导的用心,已经让这种容易陷入“曲高和寡”怪圈的公益性电视节目变得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但是,目前来看,《身手不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的确也很多,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栏目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纵观近年来国内电视领域的新变化,无论什么类型的节目,要想提升收视率和影响力,明星、故事和模式三个要素至少必备其中一个。一位业内学者年初在他的微博上用了三个热播的电视作品来概括2012年的中国电视,它们是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电视剧《甄嬛传》,这三者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故事!就是说要有好的故事,把故事说好,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说好故事,说人、以及与人有关的生动故事。
电视节目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根据收视变化的需要和电视传播的规律,学习、借鉴国内外电视节目发展的丰富实践和成熟经验,进一步增强栏目内在的品质吸引力和外在的品牌影响力无疑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身处城市电视台的《身手不凡》来说,盲目借鉴省级卫视的大场面、大制作不可取,也做不到,未来现实的选择就是立足自身条件,首先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的讲述技巧方面下大力气、做足文章,以人为本、百姓视角和励志故事,或许这将是栏目保持较长活力的一个可靠思路和捷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目前,年轻的《身手不凡》和节目团队正以此次获奖作为新的起点,一如既往以创新的姿态、踏实的作风大胆实践,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蚌埠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公益栏目 “走转改” 正能量
一档开播不到两年,看起来还有些稚嫩的公益栏目《身手不凡》近日一举囊括了2012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年度名牌栏目和安徽新闻奖电视类年度新闻名专栏的殊荣,这一消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毕竟看起来更有实力的一些参评栏目都未能如愿,难道《身手不凡》有什么过人的“气质”征服了评委?获奖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启示呢?
致力公益性的栏目定位
《身手不凡》是由蚌埠广播电视台与蚌埠市总工会联合创办的一档职业技能型电视栏目,根据“栏目活动化,活动栏目化”的原则,把职业技能电视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分三场举行,初赛产生的12人进入决赛;节目的录制和播出根据比赛的进程,每月前三周分别制作播出三期初赛节目,月底播出决赛节目,决赛设置四个比赛环节,通过四轮比拼产生最终的冠军。
栏目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性质,邀请业内专家参与设计比赛的环节和流程,并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进行对接和改造,使得节目既能体现行业的职业特点,又能突出电视的娱乐性,力求将节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观赏性有机融合。当然,这一过程应该说经历了将近两年时间,目前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
作为目前安徽省内电视媒体第一档、也是唯一一档面向一线普通劳动者的电视栏目,《身手不凡》在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通过源于日常而又高于寻常的技术演示,以清新、质朴的风格展现劳动者的风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公益性。
《身手不凡》栏目开播以来,由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等因素,吸引了相关单位职工踊跃报名、广泛参与,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职业技能电视竞赛,通过比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履行了一个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
栏目不仅得到上级领导和业内同行的肯定,而且被广大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咱们劳动者自己的“综艺节目”。2011年12月9日,《工人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蚌埠工会巧借力 职工能人上荧屏》为标题,对《身手不凡》栏目把能工巧匠请上荧屏的做法表示肯定,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应该坚持办下去,在广大劳动者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好风气,真正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坚持“三贴近”的栏目实践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2011年初创和起步阶段,因为缺乏经验,《身手不凡》曾经走过不少弯路,面临发展的瓶颈。比如,刚开始原封不动照搬照抄行业内部技术比赛的模式,考虑电视本身的传播特点和观众的收视需求较少;另外,竞赛项目有的专业性很强,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等等。尽管比赛本身办得“热火朝天”,但对大多数电视观众而言,缺少吸引力和可视性,这样一来,势必影响节目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从2012年开始,栏目主创人员主动响应“走转改”的要求,坚持“三贴近”,从实践中汲取节目创意和灵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题,设计比赛环节,策划了一系列跟企业生产、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竞技项目,并坚持把舞台搭在一线,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驾校教练员技能大赛就是针对如今“学车族”越来越多,驾培质量广受关注的背景下创作的,比赛项目也全部放在平时市民学习驾驶的培训学校场地。为了录制这场比赛,全台上下动员起来,不仅使用了八讯道电视直播车,还把运动摄像机和微型旋翼直升机派上用场录制视频信号,后期制作时特技和特效的普遍采用,使得节目看起来像“电影大片”,在普及驾驶技能的同时,观赏性明显提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期节目的收视率创造了栏目开播以来的最高点,应观众要求进行了多次重播。
坚持正确节目导向,体现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身手不凡》栏目的核心立意。护士技能比赛这期节目正是考虑到当前医患纠纷中技术性原因造成的误诊及误治比例高过64%以上这个现实背景进行创作的,比赛项目不仅有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还专门设计了人性化的模拟情景和环境来“刁难”护士,考察面对特殊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节目观众看着新鲜有趣,感受到医务工作的责任和艰辛;各家医院在组织收看比赛后反馈的信息说,在单位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凡响,在岗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对于平时工作的带动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卫生主管部门对此也充分肯定,认为电视台以自办节目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蚌埠自古就是玉雕技师云集之地,如今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玉器生产基地,全市玉器加工企业超过2000个,然而鱼龙混杂的玉器作坊正阻碍着传统玉雕技艺的提升和现代玉器产业的发展。着眼于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2012年12月第二届中国玉文化节在蚌埠举办之际,栏目组与蚌埠市玉雕协会合作举办了玉雕技艺电视技能大赛,一批技艺精湛、思维活跃的年轻技师在镜头前脱颖而出,观众大开眼界,对这种植根本土的传统技艺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海内外客商也看到了未来蚌埠玉器加工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潜力。这种主动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追求和姿态,为栏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找准了定位和角色,在实现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也奠定了栏目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经济保障。
传递正能量的栏目品质
把镜头对准一线职工,让劳动者成为电视主角,这在当前娱乐节目和演艺明星一统荧屏和收视率决定一切的现实环境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对于一个综合实力还不算发达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更是难能可贵。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常态播出的同类节目屈指可数,像中央电视台的《状元360》、上海电视台的《劳动最光荣》以及广东电视台2012年启动的《技行天下》,安徽省此类节目《身手不凡》是独此一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和追求。对于各方面条件均不如省级媒体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开办这种具有原创性的公益栏目,在电视媒体普遍同质化的大气候下,其勇气和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是我们这个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倡导“劳动光荣”和实现有价值收视率的节目创作理念,无疑体现出一个区域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三,贴近实际,影响广泛。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身手不凡》栏目创办的初衷,通过喜闻乐见的岗位练兵、业务技术电视“比武”活动,为实用型“蓝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对于引导企事业单位重视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在岗成才,提高职工专业素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身手不凡》此次获奖绝非偶然,坚持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体现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思路是其展露头角的必然所在,尤其是主动践行“走转改”,传递正能量的节目品质更是栏目在当前大环境下获得首肯的关键因素。
不断创新的栏目追求
当然,获奖并不能保证栏目的未来发展会一帆风顺,作为一档公益性定位的电视栏目,叫好能否叫座始终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尤其是电视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地方电视台的处境微妙,实现有效率传播和有价值收视率的做法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毕竟公益性栏目也是需要有人喜欢看才行。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身手不凡》的选题本土化和贴近性原则、活动栏目化运作模式以及从文稿撰写、画面拍摄到节目编导的用心,已经让这种容易陷入“曲高和寡”怪圈的公益性电视节目变得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但是,目前来看,《身手不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的确也很多,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栏目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纵观近年来国内电视领域的新变化,无论什么类型的节目,要想提升收视率和影响力,明星、故事和模式三个要素至少必备其中一个。一位业内学者年初在他的微博上用了三个热播的电视作品来概括2012年的中国电视,它们是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电视剧《甄嬛传》,这三者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故事!就是说要有好的故事,把故事说好,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说好故事,说人、以及与人有关的生动故事。
电视节目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根据收视变化的需要和电视传播的规律,学习、借鉴国内外电视节目发展的丰富实践和成熟经验,进一步增强栏目内在的品质吸引力和外在的品牌影响力无疑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身处城市电视台的《身手不凡》来说,盲目借鉴省级卫视的大场面、大制作不可取,也做不到,未来现实的选择就是立足自身条件,首先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的讲述技巧方面下大力气、做足文章,以人为本、百姓视角和励志故事,或许这将是栏目保持较长活力的一个可靠思路和捷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目前,年轻的《身手不凡》和节目团队正以此次获奖作为新的起点,一如既往以创新的姿态、踏实的作风大胆实践,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蚌埠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