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1943年写成的一篇作品。朱光潜曾为《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稿子,后来集成两本册子,一是《谈文学》,一是《谈修养》。《说文嚼字》即收入其中的《谈文学》中。而1938-1946年,武汉大学由武汉珞珈山西迁四川乐山,这是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特别是作学问的图书和实验资料在西迁过程中屡屡遗失。因此,个人觉得,他在写作《咬文嚼字》时,不一定能查阅到所需的全部资料,有时只是根据记忆来写作。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根据自己所见,把有关资料补上,以志存疑。
一、“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这几句引语,其中杨雄骂的几句,课文有注释:“见《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但是“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这句不好理解。“倒涎”课文未注释。查《古代汉语词典》,“倒”条目下共有七个义项:①仆倒,倒下;②移动,更换;③通“捣”(以上读dǎo);④颠倒;⑤违逆;⑥倾倒出来;⑦副词,反倒,反而(以上读dào)。根据语境可以判断,“倒涎”的“倒”应为“捣”。江苏古籍出版社《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则将“大虫口里倒涎”解释为“老虎嘴里取唾沫,比喻讨死”。如果这样理解,那么,“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就不合语言表达习惯。“你这”后面接的应是名词,和“你”平行的。原文后面也对“你这”句法分析的句子:“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而“大虫口里倒涎”则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冒险行为,更不可能和“你”平行成一句话的。
查江苏古籍出版社《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是这样写的:
杨雄看了那妇人,一时蓦上心来,自古道:醉是醒时言。指着那妇人骂道:“你这贱人!贼妮子!好歹是我结果了你!”那妇人吃了一惊,不敢回话。且伏侍杨雄睡了。杨雄一头上床睡,一面口里恨恨地骂道:“你这贱人!腌臢泼妇!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我手里不到得轻轻地放了你!”
这个版本写作“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那厮”暗指与潘巧云有染的海阇黎和尚,大虫即老虎,指自己,这个句子从逻辑上是合理的。
课文注释说编者“略有改动”,查民国版《谈文学》一书,此句写作“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则不知把什么说成是大虫口里流涎。不知朱光潜看的是哪一个版本的《水浒》,还是根据记忆而写了上述的引语。相应的,“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中的“六个”也不知从何而来。总之,如果编者仅仅将“流涎”改为“倒涎”,这句话是解释不通的。
二、“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关于“推敲”,前人之述备矣。不过,我还想简要说几句,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寺在哪里?全诗是这样的: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李凝幽居是寺吗?或者李凝幽居在寺里吗?而且,从“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环境描写看,不像是寺庙。
二是“僧”是谁?是李凝还是贾岛?如果理解成李凝,那“幽期不负言”就不好理解,不可能指李凝与幽居约定一起隐居的吧。如果指贾岛,那贾岛是和尚吗?根据元朝辛元房《唐才子传·贾岛》的记载:
岛字阆仙,范阳人也。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
后来因“推敲”冲突了韩愈,韩愈在作出“敲字佳”的回答后,二人“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
由此,贾岛在写这首诗前,其身份确是僧。
三是为什么贾岛也推敲不定?韩愈为什么又定了“敲”字?
朱光潜说: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字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贾岛为什么又想到“推”字又想到“敲”字。我认为,从“幽期”看,他和李凝的交往不止一次,关系应该还算不错。那么,他推门的可能就存在。而在推门不开的情况,他可能转向了“敲门”。这样,在写诗时,他不知道该用那个。韩愈沉思良久,最后确定“敲字佳”,理由当然很多,其中我认为可能还有一条,那就是如果不敲,那就未必发现“岛宿池边树”。诗歌当然而表现一种意境,但首先,要符合当时情境。
拉杂地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朱光潜在当时治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写成了大量学术随笔,而这样的文章,无不旁征博引,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但是,囿于条件,有些引用的材料,他可能是根据记忆写就的,未免有所舛误;而有些材料,他往往只记其一,不记其二,写成后又无法去查阅相关资料,材料占有不充分,导致部分材料可能有舛误。这样说,绝不是贬低《咬文嚼字》这篇文章,而是为朱光潜在治学资料匮乏的情况下能写出启人心智的经典篇章更感敬佩。朱先生“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教导是绝对正确的,其对大家和历史定论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更是令人钦佩。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一、“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这几句引语,其中杨雄骂的几句,课文有注释:“见《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但是“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这句不好理解。“倒涎”课文未注释。查《古代汉语词典》,“倒”条目下共有七个义项:①仆倒,倒下;②移动,更换;③通“捣”(以上读dǎo);④颠倒;⑤违逆;⑥倾倒出来;⑦副词,反倒,反而(以上读dào)。根据语境可以判断,“倒涎”的“倒”应为“捣”。江苏古籍出版社《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则将“大虫口里倒涎”解释为“老虎嘴里取唾沫,比喻讨死”。如果这样理解,那么,“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就不合语言表达习惯。“你这”后面接的应是名词,和“你”平行的。原文后面也对“你这”句法分析的句子:“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而“大虫口里倒涎”则是一种动作,是一种冒险行为,更不可能和“你”平行成一句话的。
查江苏古籍出版社《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是这样写的:
杨雄看了那妇人,一时蓦上心来,自古道:醉是醒时言。指着那妇人骂道:“你这贱人!贼妮子!好歹是我结果了你!”那妇人吃了一惊,不敢回话。且伏侍杨雄睡了。杨雄一头上床睡,一面口里恨恨地骂道:“你这贱人!腌臢泼妇!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我手里不到得轻轻地放了你!”
这个版本写作“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那厮”暗指与潘巧云有染的海阇黎和尚,大虫即老虎,指自己,这个句子从逻辑上是合理的。
课文注释说编者“略有改动”,查民国版《谈文学》一书,此句写作“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则不知把什么说成是大虫口里流涎。不知朱光潜看的是哪一个版本的《水浒》,还是根据记忆而写了上述的引语。相应的,“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中的“六个”也不知从何而来。总之,如果编者仅仅将“流涎”改为“倒涎”,这句话是解释不通的。
二、“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关于“推敲”,前人之述备矣。不过,我还想简要说几句,我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寺在哪里?全诗是这样的: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李凝幽居是寺吗?或者李凝幽居在寺里吗?而且,从“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两句环境描写看,不像是寺庙。
二是“僧”是谁?是李凝还是贾岛?如果理解成李凝,那“幽期不负言”就不好理解,不可能指李凝与幽居约定一起隐居的吧。如果指贾岛,那贾岛是和尚吗?根据元朝辛元房《唐才子传·贾岛》的记载:
岛字阆仙,范阳人也。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
后来因“推敲”冲突了韩愈,韩愈在作出“敲字佳”的回答后,二人“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
由此,贾岛在写这首诗前,其身份确是僧。
三是为什么贾岛也推敲不定?韩愈为什么又定了“敲”字?
朱光潜说: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字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贾岛为什么又想到“推”字又想到“敲”字。我认为,从“幽期”看,他和李凝的交往不止一次,关系应该还算不错。那么,他推门的可能就存在。而在推门不开的情况,他可能转向了“敲门”。这样,在写诗时,他不知道该用那个。韩愈沉思良久,最后确定“敲字佳”,理由当然很多,其中我认为可能还有一条,那就是如果不敲,那就未必发现“岛宿池边树”。诗歌当然而表现一种意境,但首先,要符合当时情境。
拉杂地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朱光潜在当时治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写成了大量学术随笔,而这样的文章,无不旁征博引,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但是,囿于条件,有些引用的材料,他可能是根据记忆写就的,未免有所舛误;而有些材料,他往往只记其一,不记其二,写成后又无法去查阅相关资料,材料占有不充分,导致部分材料可能有舛误。这样说,绝不是贬低《咬文嚼字》这篇文章,而是为朱光潜在治学资料匮乏的情况下能写出启人心智的经典篇章更感敬佩。朱先生“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教导是绝对正确的,其对大家和历史定论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更是令人钦佩。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