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可以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会不经意地接触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价值观。语文作为一门与文化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过程与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接受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完善自身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思想、观念和精神的凝聚,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发展进行引导,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将传统文化穿插到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将正确的观念引导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可以从现代文化中发展自我,也能从传统文化中提升心灵。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所以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必然的。本文主要就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案展开探究。
一、优化学习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乔治·艾略特说:“就所有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想让传统文化深入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必做的工作。小学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动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比如,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让学生设计传统文化黑板报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让学生更加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其中。学生在画黑板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去了解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知识,并尽量以更加精简的形式展示在黑板报上。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角”的方式来营造氛围。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互换传统文化书籍,交换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心得等等。这个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分享的形式来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更可以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二、多样化教学,发展趣味学习
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枯燥单一的学习,枯燥的学习就像一棵只吸收水分但不吸收多种养分的树,发展前景毕竟是局限的。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效果,趣味且多样化学习是前提,将传统文化学习趣味地表现出来的方式有小话剧演出、分角色朗读、电影欣赏以及小组分享。小话剧演出是最具有参与度的方式,并且这种形式主要针对传统文化故事存在。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故事以小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并体会角色,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来思考。分角色朗读是简化版的小话剧演出,课堂上就可以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现历史人物的情绪和思想。电影形式主要是教师挑选有内涵且在学生理解范围内的电影,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后感交流,互换心得。趣味学习传统文化的形式有很多种,但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小学时期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在价值观的判断方面还需要教师给予指引。因此,在趣味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挑选出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接触到错误的思想和观念。
三、从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
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从生活中获取。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实它早已融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了。我们平常所接触的言谈举止要注意的礼节和节日的风俗习惯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例如每当春节来临,语文作业中会包含抄写对联这一项。对联不仅是春节的象征物,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延续,每一副对联中都包含着一个家庭对于新的一年的期盼和希望。学生在抄写对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愿望,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如果学生可以加入这些涉及到传统知识的节日活动中,那一定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带来很大提升。其实,知识就源于生活,除了从生活中学习,我们还要向生活中传播。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接触成语,让学生学会用成语来描述事物,将成语这项语文文化融入到生活。
四、引领学生,同时也要提升自己
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对象,学生每天与教师相处,许多方面都是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作为学生的榜樣,除了要带动学生,也要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古人讲“学无止境”,教师不能停滞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层面上,如果想要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教师就应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加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将自己的眼光放在更高的水平,这样才能以更好的思维来讲授传统文化知识。除了在知识层面上,在行为方式上也要做到更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节,小学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刻进学生的脑海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体力行,以自我的规范来引领学生向前。总而言之,教师提升自我的传统文化素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被传承下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就有着传承中华传统的责任。现在教育的新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传统文化再一次登上社会的大舞台。小学语文作为启蒙教育阶段与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就要在讲授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教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2]周文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7(1).
[3]孟庆良.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现代交际,2016(19).
作者简介:张永忠,潜山县古井中心小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接受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完善自身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思想、观念和精神的凝聚,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发展进行引导,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自身经验和知识储备,将传统文化穿插到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将正确的观念引导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可以从现代文化中发展自我,也能从传统文化中提升心灵。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所以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必然的。本文主要就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案展开探究。
一、优化学习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乔治·艾略特说:“就所有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造成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想让传统文化深入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必做的工作。小学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动性,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比如,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让学生设计传统文化黑板报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让学生更加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其中。学生在画黑板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去了解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知识,并尽量以更加精简的形式展示在黑板报上。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角”的方式来营造氛围。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互换传统文化书籍,交换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心得等等。这个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分享的形式来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更可以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二、多样化教学,发展趣味学习
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枯燥单一的学习,枯燥的学习就像一棵只吸收水分但不吸收多种养分的树,发展前景毕竟是局限的。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效果,趣味且多样化学习是前提,将传统文化学习趣味地表现出来的方式有小话剧演出、分角色朗读、电影欣赏以及小组分享。小话剧演出是最具有参与度的方式,并且这种形式主要针对传统文化故事存在。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故事以小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并体会角色,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来思考。分角色朗读是简化版的小话剧演出,课堂上就可以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现历史人物的情绪和思想。电影形式主要是教师挑选有内涵且在学生理解范围内的电影,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结束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后感交流,互换心得。趣味学习传统文化的形式有很多种,但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小学时期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在价值观的判断方面还需要教师给予指引。因此,在趣味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挑选出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接触到错误的思想和观念。
三、从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
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从生活中获取。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实它早已融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了。我们平常所接触的言谈举止要注意的礼节和节日的风俗习惯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例如每当春节来临,语文作业中会包含抄写对联这一项。对联不仅是春节的象征物,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延续,每一副对联中都包含着一个家庭对于新的一年的期盼和希望。学生在抄写对联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愿望,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如果学生可以加入这些涉及到传统知识的节日活动中,那一定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带来很大提升。其实,知识就源于生活,除了从生活中学习,我们还要向生活中传播。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接触成语,让学生学会用成语来描述事物,将成语这项语文文化融入到生活。
四、引领学生,同时也要提升自己
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对象,学生每天与教师相处,许多方面都是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作为学生的榜樣,除了要带动学生,也要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古人讲“学无止境”,教师不能停滞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层面上,如果想要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教师就应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加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将自己的眼光放在更高的水平,这样才能以更好的思维来讲授传统文化知识。除了在知识层面上,在行为方式上也要做到更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节,小学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刻进学生的脑海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体力行,以自我的规范来引领学生向前。总而言之,教师提升自我的传统文化素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被传承下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就有着传承中华传统的责任。现在教育的新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传统文化再一次登上社会的大舞台。小学语文作为启蒙教育阶段与传统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就要在讲授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教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2]周文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7(1).
[3]孟庆良.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现代交际,2016(19).
作者简介:张永忠,潜山县古井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