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栏目为讨论目标,先对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特征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几种适合地理“活动”栏目教学的方法,最后对活动栏目的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师更好的应用教材中的“活动”栏目、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并对与地理相关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局势等形成基本的认知。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看起来简单,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体现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增长、情感发展稳定、学习态度的积极转变方面,对整个初中甚至以后的高中教学影响都很大,值得我们去讨论和研究。
1.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特征
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是在单元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和学生创新、合作意识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内容,意在使学生通过策划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再次对自己的知识形成认知,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地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活动”栏目的趣味性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高,学习不限于课堂,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学习形式,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很容易达成;第二,活动完成方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每个活动栏目都能够符合一部分学生需要,一学期下来,学生各有收获,这是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的体现,也正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第三,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知识灌输教学,而活动栏目极具实践性,这就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2.适合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方法
2.1角色扮演教学
角色扮演教学是以学生的角色表演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以学生对角色表演准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温习并以课堂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的感情投入到知识的实践当中,达到发展学生情感的目的。
一般而言,学生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人物角色和地理角色两大类,其目的都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去解决一些地理问题,使静态的地理事物动态化,便于学生掌握。如学习“世界的人种”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并且指导他们适当化妆,以小品或话剧的形式,通过任务角色间的对话,剖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这样能够把地理事物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世界的人口”时,让学生充当“苦难的母亲(地球)”,这样通过拟人化的手法,陈述世界人口增长为地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学生就很有兴趣并积极投入问题的探索、研究中,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教材等多方面的活动,很快把握了问题的实质。
2.2任务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任务模式,通过使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任务的方法学习到新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之后,设计一个“今天我做气象员”的任务,将班级学生分为均质的合作小组,鼓励学生使用身边各种仪器,采用各种方法对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总结,并播报成“天气预报”。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任务化活动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使用“求知”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顿悟的过程。
2.3学案教学法
学案教学是是教学之前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使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形成知识结构的“支架”,然后教师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之后,教师给学生中国“闯关东”的资料,包括播放《闯关东》电视剧的视频,给学生穿关东的数据资料等,请学生观看阅读之后,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闯关东”、“预测一下如果没有闯关东,今天中国的地理面貌会是怎样的”、“中国人口与地理变化的特征除了教材上所列举的,你还能想到哪些”。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针对某些结果再形成新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调动自己的全部思维能力,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自己的论点寻找论据,并以此达成对知识的应用和再次建构。
2.4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极其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探讨气氛,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解和建构。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我国的领土概念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上给学生进行情景创设:“虽然大家是初中生,但祖国的未来是掌握在你们手里的,就我国的领土问题来讲,我国的历届领导人都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比如说,钓鱼岛问题,也许在若干年之内都不能完满的解决。假设有一天,你们之中的某些同学从政,也要面对这个问题,你们怎么办?”接着,教师给学生提供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资料,请学生结合所学,从地理的角度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每组给20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每组将讨论最后总结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全班发表。这样完全给学生自由的探索性讨论,使得学生们马上兴致勃勃,开始对我国钓鱼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客观的分析问题有了更多的看法,这也是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再次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和能力的增长,正是“活动”栏目的教学目的达成。
2.5实践型教学法
实践型教学法是针对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方法探索,意在将教学搬出课堂,使教学和学习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型教学法通常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形成直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适合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湖泊或河流、山地附近进行实地观察,请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所观察到的自然事物进行记录,整理成“本地地理环境报告”,然后带领学生到当地水文观测站或林业局进行参观和学习,请学生们将自己的观察报告与观测机构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同时认识一些用于地理勘测和观察的专业工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将学生领出课堂的实践型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际的运用,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进行深刻的了解,改善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知。
3. 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评价
3.1重视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
要使“活动”栏目展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就必须重视到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不能通过学业水平测验显示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问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并且通过师生交流从学生处获得教学方面的反馈。
3.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活动”栏目意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注意,学生如果讨论的十分热烈,那么教师就应该少插言,多观察,注意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讨论的问题和具体内容仅作方向性的引导,不要控制学生讨论的具体方法和问题的切入点。
3.3以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课堂进行评价和控制
“活动”栏目能够对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的改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发言意愿,对于不合适的表达不能随意批评,应以正向评价鼓励学生;另外,建议教师在给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还需要对课堂进行严格的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相比具有很多特征,教师如果想利用“活动”栏目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活动”栏目作出较为积极的反应;另外,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也应该与“活动”栏目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乾,张渝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01):68-69.
[2]戴西岳.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探析[J].2012(10):28-30.
[3]施鲁.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探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4):25-26.
[4]刘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4-8.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并对与地理相关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局势等形成基本的认知。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看起来简单,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体现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增长、情感发展稳定、学习态度的积极转变方面,对整个初中甚至以后的高中教学影响都很大,值得我们去讨论和研究。
1.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特征
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是在单元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和学生创新、合作意识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内容,意在使学生通过策划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再次对自己的知识形成认知,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地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活动”栏目的趣味性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高,学习不限于课堂,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学习形式,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很容易达成;第二,活动完成方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每个活动栏目都能够符合一部分学生需要,一学期下来,学生各有收获,这是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的体现,也正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第三,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知识灌输教学,而活动栏目极具实践性,这就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2.适合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方法
2.1角色扮演教学
角色扮演教学是以学生的角色表演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以学生对角色表演准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温习并以课堂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的感情投入到知识的实践当中,达到发展学生情感的目的。
一般而言,学生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人物角色和地理角色两大类,其目的都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去解决一些地理问题,使静态的地理事物动态化,便于学生掌握。如学习“世界的人种”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并且指导他们适当化妆,以小品或话剧的形式,通过任务角色间的对话,剖析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这样能够把地理事物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世界的人口”时,让学生充当“苦难的母亲(地球)”,这样通过拟人化的手法,陈述世界人口增长为地理带来的种种问题,学生就很有兴趣并积极投入问题的探索、研究中,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教材等多方面的活动,很快把握了问题的实质。
2.2任务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任务模式,通过使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任务的方法学习到新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之后,设计一个“今天我做气象员”的任务,将班级学生分为均质的合作小组,鼓励学生使用身边各种仪器,采用各种方法对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总结,并播报成“天气预报”。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任务化活动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使用“求知”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反思、顿悟的过程。
2.3学案教学法
学案教学是是教学之前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使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形成知识结构的“支架”,然后教师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之后,教师给学生中国“闯关东”的资料,包括播放《闯关东》电视剧的视频,给学生穿关东的数据资料等,请学生观看阅读之后,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闯关东”、“预测一下如果没有闯关东,今天中国的地理面貌会是怎样的”、“中国人口与地理变化的特征除了教材上所列举的,你还能想到哪些”。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针对某些结果再形成新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调动自己的全部思维能力,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自己的论点寻找论据,并以此达成对知识的应用和再次建构。
2.4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极其接近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探讨气氛,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解和建构。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我国的领土概念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上给学生进行情景创设:“虽然大家是初中生,但祖国的未来是掌握在你们手里的,就我国的领土问题来讲,我国的历届领导人都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比如说,钓鱼岛问题,也许在若干年之内都不能完满的解决。假设有一天,你们之中的某些同学从政,也要面对这个问题,你们怎么办?”接着,教师给学生提供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资料,请学生结合所学,从地理的角度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每组给20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每组将讨论最后总结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全班发表。这样完全给学生自由的探索性讨论,使得学生们马上兴致勃勃,开始对我国钓鱼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们对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如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客观的分析问题有了更多的看法,这也是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再次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和能力的增长,正是“活动”栏目的教学目的达成。
2.5实践型教学法
实践型教学法是针对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方法探索,意在将教学搬出课堂,使教学和学习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型教学法通常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形成直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适合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湖泊或河流、山地附近进行实地观察,请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所观察到的自然事物进行记录,整理成“本地地理环境报告”,然后带领学生到当地水文观测站或林业局进行参观和学习,请学生们将自己的观察报告与观测机构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同时认识一些用于地理勘测和观察的专业工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将学生领出课堂的实践型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际的运用,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进行深刻的了解,改善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知。
3. 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评价
3.1重视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
要使“活动”栏目展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就必须重视到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不能通过学业水平测验显示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课堂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问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并且通过师生交流从学生处获得教学方面的反馈。
3.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活动”栏目意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注意,学生如果讨论的十分热烈,那么教师就应该少插言,多观察,注意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对学生讨论的问题和具体内容仅作方向性的引导,不要控制学生讨论的具体方法和问题的切入点。
3.3以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课堂进行评价和控制
“活动”栏目能够对初中地理课堂进行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的改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发言意愿,对于不合适的表达不能随意批评,应以正向评价鼓励学生;另外,建议教师在给学生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还需要对课堂进行严格的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活动”栏目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相比具有很多特征,教师如果想利用“活动”栏目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活动”栏目作出较为积极的反应;另外,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也应该与“活动”栏目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乾,张渝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01):68-69.
[2]戴西岳.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探析[J].2012(10):28-30.
[3]施鲁.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探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4):25-26.
[4]刘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