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学作品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经常采用多种描写手法。但最直接体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进行刻画和描写。外貌描写不仅能反映人物的外在气质和风貌,而且能显示其身份、地位、精神状态及命运遭遇,并且也为人物以后的行为做良好的铺垫。
[关键词] 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 精神气质 性格特征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塑造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比如: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分别加以描写,而其中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个性化魅力的首选方法。
一:外貌描写的内容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很多内容,具体表现为:
其一:人物的肖像描写
人物的肖像就是指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本身的身体特征,比如:五官长相、面部特征、发型发式、肤色、身高、身材体型、胖瘦体态、风度仪态。这些是人物自身具有的特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为每个人的容貌都各有各的特点,绝无雷同。所以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进行描写和刻画能充分突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二:人物的表情描写
1:人物的表情描写的内容
仔细分析,作为自然人其表情真可谓繁杂多样、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简而言之有:喜悦、愤怒、哀愁、忧郁、烦恼、惊奇、感慨、失望、期待、恐惧、疑惑、怀疑、默然、麻木、伤感、迷茫、羡慕、倾慕、脉脉含情等。
2:人物的表情描写的重点
我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睛”就生动地表述了人物的表情描写的重点。眼睛是人们的心灵之窗,通过描写眼睛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只有认真观察、悉心体会,才能将眼睛写得真实、有特色。眼睛的描述具体有:眼睛形状、光泽、颜色、眼神、瞳孔变化、及眼中流淌的泪水。这泪水亦或是喜极而泣、亦或是黯然神伤、亦或是喜怒交加、甚至于悲愤绝望。不论哪种泪水都是人们内心情绪的宣泄和爆发,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其三:人物的外在装束、装饰描写
人物的外在装束、装饰描写首先是指人物的穿衣打扮,它包括人们的服装、服饰。人们的服装有地域特点、季节特点、风俗特点、民族特点、国别特点、以及不同场合和个人的喜好。而人们的服饰根据性别不同包括:女子佩戴的首饰、头饰、面部修饰品、化妆品。男子所佩戴的金银玉器、所使用的皮带、皮鞋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还必须描写人物出场时所携带或佩戴的其它一些物品。这些物品有时是生活用品,有时是劳动工具,有时是武器器具,或者是其它一些专门用具等等。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
二:外貌描写的要求
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有一定的具体要求。其要求列举如下:
其一: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抓住人物在某一时期、某个特定环境的具体表现,精心素描,基于洞察其心,使其外貌形象逼真,富有个性特色。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美丑、善与恶、正与邪往往都在具体的言行举止、音容情态、喜忧哀乐、怒骂笑哭等方面表露于外,显示出人物不同的心态和个性,大千世界,男女老少,人之不同,各有其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事情中,也能表现出外貌上的差异来。基于以上原因,外貌描写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并以显示个性为写作的基点来进行艺术描摹和刻画。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
其二:外貌描写要具有典型性
外貌描写具有典型性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形传神。人物外在的“形”是内在“神”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所以,塑造人物就应当抓住其外在形貌,运用恰当的素描笔法,临摹其形,描绘其像。惟妙惟肖地展现人物的外在特征,以传达出独有的神韵,使人物跃然纸上,极为鲜明地揭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比如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阿Q形象就极具典型性。每当提起阿Q,人们必然会想起他长着脓疮的头、凌乱的小辫、脸上那不屑的表情,以及永远脏兮兮的穿着打扮。
其三:外貌描写要具有艺术性
所谓外貌描写要具有艺术性,就是指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对笔下的人物进行艺术再加工。这就是说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对人物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其更加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更具有感染力。比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艺术刻画,真可谓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王熙凤穿着的雍容华丽分明显示出她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她绝对拥有的经济权利,并渲染出她张扬霸道的性格特点。
三:外貌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和命运的烙印
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如:鲁迅先生《祝福》中对刚到鲁家的祥林嫂是这样刻画其肖像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在这里鲁迅先生只是从服饰和肤色上概括地表达了祥林嫂的形象,并没有做全面的描绘。但是就是这个概括的形象却表达了十分丰富的意义:头上的白头绳,表明她刚刚死去丈夫,又深受生活的煎熬,红的双颊则说明她还年轻。此时的祥林嫂是一个年轻的、身体健壮的、刚死去丈夫的处于极度悲伤痛苦中的贫穷妇女形象。因为她还年轻,还健康,所以她对生活还报有渴望和追求。而鲁迅先生对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是这样的“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只有那眼球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抓住了神态和眼睛,表明祥林嫂已经陷入了绝境。从肉体到精神已完全失去了活人的神色,寥寥几笔就描绘了这一惨不忍睹的肖像,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此时的祥林嫂已实属一个“活死人”了。她的肉体和灵魂已接近毁灭的边缘,已得到死亡的召唤,让读者更真切地看到命运的摧残使祥林嫂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深切地痛恨那吃人的封建礼教。
2:外貌描写可以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人物的外貌特征是人物身世、处境、命运、品性、追求、和心理凝聚而成的,是人物独特灵魂的独特表现。它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具独特性、更加形象化。许多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人物肖像描写举不胜举,这些肖像描写虽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例如: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沃伦斯基在车站第一次见到安娜,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正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在寻找什么,似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沃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地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变的微笑里闪烁着。这是一幅形神俱现的肖像工笔画。车站邂逅的第一眼,使沃伦斯基震惊的并不是安娜外貌的娴丽和典雅,而是那种内在的精神美,那种充溢在内心深处的不竭的生命力和获得真正幸福的不可制止的渴望,这正是作为一个贵族思想道德的叛逆者的安娜的主要性格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个特点,通过对安娜的眼睛和微笑的工笔细描将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3:外貌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并为人物以后的行为发展打下良好的伏笔
如作家梁斌所著的《红旗谱》中对主人公朱老忠的一段外貌描写:“朱老忠摘下毛绒绒的山羊皮帽子,把老羊皮短袄的袖子翻卷过来,敞开怀襟,小褂没系着扣儿,露出褐色的胸脯”。这段外貌描写是作者在篇首写主人公朱老忠闯关东后带着妻儿全家返乡时的一段描写,使读者对人物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它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中年农民形象。他的“山羊皮帽子、老羊皮短袄”使读者也仿佛跟随着主人公进入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这点出了当时的季节时令;从他“褐色的胸脯”可以看出主人公朱老忠身体十分健壮并且饱经风霜,已深经生活的历练,只有经受了不寻常的生活磨难,才能练就这样一副壮实的身板;同时从“翻卷过来的袖子,放开的怀襟”,又能使读者体察出朱老忠豪爽直率、粗犷、慷慨、仗义、刚健、干练、恳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征。总之,这几句简短的外貌描写,既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地域、气候特色以及他的服饰特征,同时还交代出主人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外表所隐示的独特的性格特性,使读者在小说一开头就对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这段描写还为主人公以后带领贫苦农民反抗地主冯兰池的剥削和压迫打下了伏笔,为人物的行为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综合以上内容,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的外在,是“形”。而如果抓住其主要外部特征,针对性地加以描写,就能使读者透过外形看到人物的内在本质,即人物内在的“神”;就能以形传神,透过现象看到人物的典型个性,为透彻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作品的主题。
参 考 文 献
王光祖 杨荫浒《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 精神气质 性格特征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塑造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人物的塑造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比如: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分别加以描写,而其中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个性化魅力的首选方法。
一:外貌描写的内容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很多内容,具体表现为:
其一:人物的肖像描写
人物的肖像就是指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本身的身体特征,比如:五官长相、面部特征、发型发式、肤色、身高、身材体型、胖瘦体态、风度仪态。这些是人物自身具有的特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为每个人的容貌都各有各的特点,绝无雷同。所以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进行描写和刻画能充分突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二:人物的表情描写
1:人物的表情描写的内容
仔细分析,作为自然人其表情真可谓繁杂多样、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简而言之有:喜悦、愤怒、哀愁、忧郁、烦恼、惊奇、感慨、失望、期待、恐惧、疑惑、怀疑、默然、麻木、伤感、迷茫、羡慕、倾慕、脉脉含情等。
2:人物的表情描写的重点
我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画眼睛”就生动地表述了人物的表情描写的重点。眼睛是人们的心灵之窗,通过描写眼睛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只有认真观察、悉心体会,才能将眼睛写得真实、有特色。眼睛的描述具体有:眼睛形状、光泽、颜色、眼神、瞳孔变化、及眼中流淌的泪水。这泪水亦或是喜极而泣、亦或是黯然神伤、亦或是喜怒交加、甚至于悲愤绝望。不论哪种泪水都是人们内心情绪的宣泄和爆发,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其三:人物的外在装束、装饰描写
人物的外在装束、装饰描写首先是指人物的穿衣打扮,它包括人们的服装、服饰。人们的服装有地域特点、季节特点、风俗特点、民族特点、国别特点、以及不同场合和个人的喜好。而人们的服饰根据性别不同包括:女子佩戴的首饰、头饰、面部修饰品、化妆品。男子所佩戴的金银玉器、所使用的皮带、皮鞋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还必须描写人物出场时所携带或佩戴的其它一些物品。这些物品有时是生活用品,有时是劳动工具,有时是武器器具,或者是其它一些专门用具等等。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
二:外貌描写的要求
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有一定的具体要求。其要求列举如下:
其一: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抓住人物在某一时期、某个特定环境的具体表现,精心素描,基于洞察其心,使其外貌形象逼真,富有个性特色。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美丑、善与恶、正与邪往往都在具体的言行举止、音容情态、喜忧哀乐、怒骂笑哭等方面表露于外,显示出人物不同的心态和个性,大千世界,男女老少,人之不同,各有其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事情中,也能表现出外貌上的差异来。基于以上原因,外貌描写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并以显示个性为写作的基点来进行艺术描摹和刻画。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
其二:外貌描写要具有典型性
外貌描写具有典型性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形传神。人物外在的“形”是内在“神”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所以,塑造人物就应当抓住其外在形貌,运用恰当的素描笔法,临摹其形,描绘其像。惟妙惟肖地展现人物的外在特征,以传达出独有的神韵,使人物跃然纸上,极为鲜明地揭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比如鲁迅先生所描绘的阿Q形象就极具典型性。每当提起阿Q,人们必然会想起他长着脓疮的头、凌乱的小辫、脸上那不屑的表情,以及永远脏兮兮的穿着打扮。
其三:外貌描写要具有艺术性
所谓外貌描写要具有艺术性,就是指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对笔下的人物进行艺术再加工。这就是说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对人物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其更加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更具有感染力。比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艺术刻画,真可谓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王熙凤穿着的雍容华丽分明显示出她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她绝对拥有的经济权利,并渲染出她张扬霸道的性格特点。
三:外貌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和命运的烙印
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如:鲁迅先生《祝福》中对刚到鲁家的祥林嫂是这样刻画其肖像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在这里鲁迅先生只是从服饰和肤色上概括地表达了祥林嫂的形象,并没有做全面的描绘。但是就是这个概括的形象却表达了十分丰富的意义:头上的白头绳,表明她刚刚死去丈夫,又深受生活的煎熬,红的双颊则说明她还年轻。此时的祥林嫂是一个年轻的、身体健壮的、刚死去丈夫的处于极度悲伤痛苦中的贫穷妇女形象。因为她还年轻,还健康,所以她对生活还报有渴望和追求。而鲁迅先生对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是这样的“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只有那眼球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抓住了神态和眼睛,表明祥林嫂已经陷入了绝境。从肉体到精神已完全失去了活人的神色,寥寥几笔就描绘了这一惨不忍睹的肖像,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此时的祥林嫂已实属一个“活死人”了。她的肉体和灵魂已接近毁灭的边缘,已得到死亡的召唤,让读者更真切地看到命运的摧残使祥林嫂发生的巨大变化,更深切地痛恨那吃人的封建礼教。
2:外貌描写可以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人物的外貌特征是人物身世、处境、命运、品性、追求、和心理凝聚而成的,是人物独特灵魂的独特表现。它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具独特性、更加形象化。许多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人物肖像描写举不胜举,这些肖像描写虽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例如: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沃伦斯基在车站第一次见到安娜,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正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在寻找什么,似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沃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地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变的微笑里闪烁着。这是一幅形神俱现的肖像工笔画。车站邂逅的第一眼,使沃伦斯基震惊的并不是安娜外貌的娴丽和典雅,而是那种内在的精神美,那种充溢在内心深处的不竭的生命力和获得真正幸福的不可制止的渴望,这正是作为一个贵族思想道德的叛逆者的安娜的主要性格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个特点,通过对安娜的眼睛和微笑的工笔细描将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3:外貌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并为人物以后的行为发展打下良好的伏笔
如作家梁斌所著的《红旗谱》中对主人公朱老忠的一段外貌描写:“朱老忠摘下毛绒绒的山羊皮帽子,把老羊皮短袄的袖子翻卷过来,敞开怀襟,小褂没系着扣儿,露出褐色的胸脯”。这段外貌描写是作者在篇首写主人公朱老忠闯关东后带着妻儿全家返乡时的一段描写,使读者对人物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它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中年农民形象。他的“山羊皮帽子、老羊皮短袄”使读者也仿佛跟随着主人公进入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这点出了当时的季节时令;从他“褐色的胸脯”可以看出主人公朱老忠身体十分健壮并且饱经风霜,已深经生活的历练,只有经受了不寻常的生活磨难,才能练就这样一副壮实的身板;同时从“翻卷过来的袖子,放开的怀襟”,又能使读者体察出朱老忠豪爽直率、粗犷、慷慨、仗义、刚健、干练、恳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征。总之,这几句简短的外貌描写,既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地域、气候特色以及他的服饰特征,同时还交代出主人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外表所隐示的独特的性格特性,使读者在小说一开头就对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这段描写还为主人公以后带领贫苦农民反抗地主冯兰池的剥削和压迫打下了伏笔,为人物的行为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综合以上内容,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的外在,是“形”。而如果抓住其主要外部特征,针对性地加以描写,就能使读者透过外形看到人物的内在本质,即人物内在的“神”;就能以形传神,透过现象看到人物的典型个性,为透彻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作品的主题。
参 考 文 献
王光祖 杨荫浒《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