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促进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学习理解类、实践运用类和迁移创新类的进阶式活动设计,能够有效挖掘整本书在语言知识、文化内涵与思维品质方面的价值,进而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防污涂料长期以来一直用于保护船舶和海洋装备的表面免受生物的影响,其中低表面能防污涂料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其主要作用机理是低表面能表面难以被浸润和生物附着,并且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能长效防污。在这类涂料中,硅氧烷聚合物涂料是最具吸引力的材料之一,但在有机硅涂料的发展和使用中暴露出力学性能和附着力差等缺点。针对该问题,本文进行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低表面能涂层的研究,旨在开发出一款综合性能优良的硅基-
课堂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任教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提升他们的课堂评价素养能够促使他们快速成长。调研发现,初任教师存在课堂评价素养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课堂评价知识不全面、课堂评价理念理解及运用不到位、课堂评价能力不足。对此,从学校、教师两个维度分析不足的成因,提出提升初任教师课堂评价素养的策略。
本研究运用语言教师评价素养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情境构建了大学英语教师阅读评价素养理论模型,编制了基于该理论模型的量表。对495名大学英语教师问卷调查数据的两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包含25个项目的量表能够解释原则、知识和技能3个维度下的“原则”、“基础知识”、“选材及任务设计”、“施测及评分”和“诊断反馈”5个因子。结合教师访谈结果,量表描述语得到进一步修正。大学英
<正>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2]
期刊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两个结合”。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不再是单项的影响关系,而是进入到融通互动的新进程。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
期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是深化世界多元文化交往与交流的现实需要,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未来的重要内容。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层面都已取得初步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理论整体研究不足、实践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必须把握好四个着力点:挖掘思想理论资源
诊断测评以测试语言微技能为主,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详细及时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为教师作出教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本文结合“基于诊断测评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专项课题,聚焦如何基于诊断性评价,从微观问题入手,精准分析学情基础,科学制定教学决策,逐步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力求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良好育人效果。
“网红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平台经济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社会群体的青睐,成为互联网消费的新增长点。在“网红”直播间里,人的消费境遇时空被重置,即时即地的交易互动、情感体验和组织动员,渲染和放大了用户的消费情绪,同时压缩了其理性反思的时间。“网红”对“粉丝”而言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和情感皈依,直播带货使“网红”与商品构建起一种背书关系,随着“网红”的符号属性被不断放大,商品的功能性价值逐渐被象征性价值所遮
<正>依靠团队的力量,统一拿出时间进行阅读和戏剧表演的课时分配或许是提高教师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和戏剧表演活动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关于戏剧表演活动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的课堂上(黎明霞,2013),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戏剧表演尤其是高中学段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的大部分是学者或者一线老师将戏剧表演这一形式临时应用到课本或者名著的某一个片段,较少有研究将戏剧表演放在整本书阅读中
期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可能性和现实必要性,是“化马克思主义”和“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统一。推进两者的结合,在内容上要注重对两者相通和相异的内容进行挖掘和阐发,在方法上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论的自觉运用,在主体上要注重动员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