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神奇之窗,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提供给人们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身处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获得了比过去更大的学习空间,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市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性地建设了北京数字学校。网络上的虚拟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评价手段是多元的。从学的角度看,数字学校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它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个性化”。学生根据教师和管理员的指导,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和时间,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个性化。这种开放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求真、探索的欲望。本文将从虚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分析信息技术对中学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剖析其现实意义。
  虚拟课堂用生活经验抛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学科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虚拟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研究内容进行探究。
  图1 《旅游地理》“赏古都 探发展”学习专题
  如:在《旅游地理》“赏古都 探发展”的专题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情迷胡同深处”“游历文化遗产”“寻访名人故居”“探秘宗教文化”“采撷农家民风”“齐聚高等学府”“行走经典场馆”“考证非遗传承”八个学习专题,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了解古都北京。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研究特长和兴趣自行选择相应课题,并组成研究小组,开展后期学习研究。在这次选择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农村不熟悉和受各种条件限制,不便于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大多数学生没有选“采撷农家民风”“考证非遗传承”这两个专题。
  这种用生活经验抛锚的方式在虚拟课堂的教学中并非唯一。如:由于北京市昌平区是草莓盛产地之一。因而昌平区在课题设定时选择了《探访昌平草莓 走进都市农业》的课题。
  由于学生们对研究课题的选择是从其自身学习兴趣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也启发了思维,进而主动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内在动力。
  虚拟课堂以现实任务驱动,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走出课堂——提升实践能力
  社会是个大课堂,走出教室的学习是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在《探访昌平草莓 走进都市农业》课题研究中,学生们精心设计调查对象和走访内容。在对昌平区政府相关部门的采访时,学生们主要了解的是:全区草莓种植规模的逐年变化、销售渠道和比重的变化、昌平区政府对草莓种植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对草莓种植户做访谈时,同学们主要了解的是:草莓的生长习性及上市时间;草莓种植前当地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及年收入、草莓种植后的年收入变化;草莓品种和种植形式的变化;草莓的销售地区及所占百分比(外国、外省、北京城区、昌平),销售渠道,产品形式;昌平草莓种植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当在虚拟课堂中遭遇“滴灌有什么好处”的问题时,走访的农户们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而教师们又在现实课堂中,从学科角度帮助学生们进行专业提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亲身探访、实地调查、数字课堂合作分析,不仅激发了探究热情,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养成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才会呈现出《赏古都 探发展》“情迷胡同深处”课题组的学生们,在一次次走访胡同后,倾情写出的《胡同·城·事——北京胡同开发现状调查及建议》的研修论文。
  图2 学生们走访胡同
  2.逐步推进——培养逻辑思维
  虚拟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形成完整的课程规划,而这样的规划又恰恰体现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赏古都 探发展》课题中,教师设置了“赏古都(我推)——品特色(我推你评)——析成因(我析你点)——探发展(共析共探)”的学习流程,四个阶段层层推进。
  在“赏古都(我推)”环节中,学生借助头脑风暴的团体训练方式,使得个体的才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讨论中学生思维高度活跃,打破了常规思维方式,产生了大量创造性的设想。在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品特色(我推你评)”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的训练。在这一环节中,侧重要求学生根据一个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话题进行旅游考察线路设计,并重点在于评析原因。在“析成因(我析你点)”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讨论交流过程中新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剥离、分析、归纳和总结。此时,学生通过对前期讨论过程的反思,形成了对学习资料的整理,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研究对象的探究,对后期探究的规划。这种选择性的学习,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获自然很多。
  虚拟课堂可跨越时空局限,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虚拟课堂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促进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广泛查找相关信息,借助生活经历,紧扣主题,通过师生、生生探究活动,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不仅使学生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展现学生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与欲望,还促进学生形成了平等交流、互帮互助、合作解疑的学习氛围。
  虚拟课堂中设立了“时空约会——虚实中的自由交流”这样的栏目。在这个讨论专区中,学生版主和教师分别提出一些问题,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互动讨论。出示的题目尽可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资料而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学生侯晨曦提出“吐鲁番的坎儿井是怎么回事”的问题。虚拟课堂中,叶子韬同学就将坎儿井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之后,李昳同学是这样回答侯晨曦同学的:“我去过新疆,参观过坎儿井的博物馆,那儿的讲解员介绍说坎儿井主要是在吐鲁番地区建设的。原因是吐鲁番地区水源缺少、平均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而吐鲁番地区的高原山区,降水量高于吐鲁番盆地,所以选用那的高原蓄水。请注意:坎儿井是利用山的斜坡高度运送水源的。这是坎儿井博物馆中的实物图:主要是坎儿井的内部构造(图略)。”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讨论交流过程中,由于兴趣各异,自然主动组成了不同的学习小组,形成平等交流、互帮互助、合作解疑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多样化需求。这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相互质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在同伴的讨论、补充、修正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提问是学生深层次思维活动的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虚拟课堂的学习方式是由一个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散性地提出问题,这将会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对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教学方式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转变,使学生实现从“学会答”到“学会问”, 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赋予了多种形式,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参与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快乐学习与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得以弘扬,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植物的生殖”和“种子的萌发”后学习的内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是长有叶和芽的茎。茎是芽发育而来的,只有弄清楚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出芽的类型、结构,通过分析得
课堂内引入创客教育,这个话题一直被人诟病,大致不外乎两点考虑,相对于所谓的“跟风论”而言,我倒觉得,“创新是教不出来”的议论更值得思考,我也更愿意回应。  关于创客教育,我们是这样做定义的:“创客教育”泛指与社会“双创”接轨的学生创客的课程孵化概念,重在四个旗帜鲜明地坚守:一是以创客教育带动学科交互式成长——创客(包括教育创客)一定不完全等同于创客教育;换言之,创客教育的核心属性是“教育”,从这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4年4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教育系统“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座谈会,提出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4月1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
站在当下看未来人才培养  当前,技术发展迅猛,世界各国纷纷推出自己的高新产业发展大计。例如:中国的“互联网 ”计划,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新硬件时代”,日本的“机器人计划”等,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要素,即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标志着中国走向创新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决心与行动,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现在的教育行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中国在201
【摘 要】继信息技术融入教师教学之后,海e英语平台的使用促使信息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经过近两学年的实验,通过学生成果展示、教师观察和个别学生访谈等方式发现,海e英语学习社区所创设的信息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师生交流平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热情大大提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  【关键词】海e英语学习社区;信息化环境;自主学习效能  信息技术正在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大变革,而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日益重视和深层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信息化方面的热点近两年接连涌现,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微课、翻转课堂、远程视频交互、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大家都在根据现有条件积极探索,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海教育微信公众号近期分享了程红兵校长的文章《跳出形式化的藩篱》,文中指出,“今天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基本停留在形式化的程序模式上,几乎成了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这标志着VR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VR产业的现状如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网龙网络公司副董事长、华渔CEO梁念坚先生。请他站在行业、企业、产品、技术落地的角度,谈谈技术应用方向、落地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可能。  VR为什么到了2016年突然热了起来?VR大热的背后有怎样的技术发展支持?  VR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受技术发展的限制
【本刊讯】2016年4月30日-5月2日,第四届“1对1教学探索@西山国际峰会”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成功举行。本届峰会以“融合·创新·激发”为主题,邀请来自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的嘉宾,共同交流分享1对1数字化学习经验,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跨学科融合等问题,共享一场教育学习的盛宴,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峰会以主旨演讲、公开课、工作坊、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展开,在课程、教学方面实现创
运用思维规律推动语文课堂教学  2012年末,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该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是“直接思维训练”,其内容为针对师生进行以思维方法为内容的直接训练,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思考方法,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为各学科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逐渐展开各学科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探究性教学。教师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
科学素养的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化着。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是科学教育新问题。北京市东城区少年科学研究院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项华的“数字科学家计划(ESP)”项目,开设了“数字科学家”课程,同时举办了“数码探科学”比赛。实践表明,这种科学教育与传播方案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参赛作品的选题面广,科学探究过程有趣而规范,是一种有效的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素养水平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