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说理文的教学存在定位不准、功能不清等问题。姜老师教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对说理文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课堂上,姜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结构感悟言语智慧、谋篇智慧、人生智慧和学习智慧,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说理文教学;言语智慧;言意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14-01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理文只有寥寥数篇。因为,所占比例很小,出现频率低,所以教学定位、功能往往模糊不清。有些教师只看重它所传达的“意”,于是一味地升华,说教布道,与思想品德课混为一谈;有些教师只注意到它“言”的特别,于是教学变成了写作指导课、知识介绍课。为使说理文教学走出误区,体现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用,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姜树华老师用课例《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姜老师通过两个板块——“对比启示,感悟自然现象”“ 品读事例,体会说理智慧”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言与意的分析中感受理性表达的魅力,触摸说理智慧。姜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言意揣摩中感受言语智慧
在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之前,学生只接触过《说勤奋》这一篇说理文。姜老师根据课文的特性和学生的学情来定位教学的准心,设置教学重心,帮助学生丰富说理文学习经验,学习理性地表达观点,提升言语智慧,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是在言意揣摩中认识说理文言语的准确性,锤炼思维的严密性。教学第一自然段,姜老师设置了一个引导学生回忆文本、换用词语的环节。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回忆出“持之以恒”等六个词语,实现了巩固上节课所学词语、积累语言的目的。接着,姜老师让学生讨论:“既然有这么多词语可以替换,可课文为何只用‘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两个词语呢?”问题出乎意料,课堂商讨非常热烈。在言意揣摩中,学生感受到说理文严谨的言说风格、言语智慧。
二是在言意揣摩和言语实践中了解、学习说理文言语的概括性,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姜老师精心引入课外资源“李时珍的故事”片段,让学生体会两种语言表达的优劣。经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两种表达,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合宜与否。这样,由言语现象到言语本质、由知到行,教学的深度不断推进,学生的思维也逐步深刻。
二、在言意归纳中发现谋篇智慧
与不少教师阅读教学止步于句段,只注重片言只语、局部段落的肢解、雕琢不同,姜老师教学运用的是篇章思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他尊重阅读教学的规律,指导学生由整体入手去研究部分,又由部分回到整体,在全局架构和整体语境中带领学生据言悟意、由意察言,在言与意的双向通途中学习语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姜老师回到整体,指导学生回读全文,在言意归纳中发现作者的谋篇智慧。首先是合上课本,回忆课文结构:现象引入—现象说明—证明说理—反面说理—得出结论;接着,欣赏文路,推敲这样结构的意图与妙处。这样教学,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结构合理。由线性的句段思维到立体的、综合的篇章思维,学生在学習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言与意、局部与整体的交叉整合中提高了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
三、在言意品味中获得人生智慧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启示”的释义。《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通过事例阐释道理的课文。文本之意,即通过穿石的水滴和众多的事例所提示、强调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精神、应该具备的人生智慧。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养,促进精神成长。姜老师着眼语文课程以文化育这个“大意”,让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获取教益、受到启迪、提升智慧。
四、在言意实践中生长学习智慧
尽管学生对说理文比较陌生,学习难度不小,但姜老师仍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姜老师将对比阅读的方法运用到极致。既有局部的对比,如解释式语言与观点式语言的分析对比,也有整体性的对比,如现象与观点、事例与道理的对比;既有文内的对比阅读,也有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对比研读。在多角度、多侧面的对比阅读中,学生不仅对说理文的文体个性和言说方式有了清晰、具体的认识,而且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提高了思维的品质。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说理文教学;言语智慧;言意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14-01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理文只有寥寥数篇。因为,所占比例很小,出现频率低,所以教学定位、功能往往模糊不清。有些教师只看重它所传达的“意”,于是一味地升华,说教布道,与思想品德课混为一谈;有些教师只注意到它“言”的特别,于是教学变成了写作指导课、知识介绍课。为使说理文教学走出误区,体现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用,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姜树华老师用课例《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姜老师通过两个板块——“对比启示,感悟自然现象”“ 品读事例,体会说理智慧”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言与意的分析中感受理性表达的魅力,触摸说理智慧。姜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言意揣摩中感受言语智慧
在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之前,学生只接触过《说勤奋》这一篇说理文。姜老师根据课文的特性和学生的学情来定位教学的准心,设置教学重心,帮助学生丰富说理文学习经验,学习理性地表达观点,提升言语智慧,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是在言意揣摩中认识说理文言语的准确性,锤炼思维的严密性。教学第一自然段,姜老师设置了一个引导学生回忆文本、换用词语的环节。学生兴致盎然,很快回忆出“持之以恒”等六个词语,实现了巩固上节课所学词语、积累语言的目的。接着,姜老师让学生讨论:“既然有这么多词语可以替换,可课文为何只用‘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两个词语呢?”问题出乎意料,课堂商讨非常热烈。在言意揣摩中,学生感受到说理文严谨的言说风格、言语智慧。
二是在言意揣摩和言语实践中了解、学习说理文言语的概括性,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姜老师精心引入课外资源“李时珍的故事”片段,让学生体会两种语言表达的优劣。经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两种表达,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合宜与否。这样,由言语现象到言语本质、由知到行,教学的深度不断推进,学生的思维也逐步深刻。
二、在言意归纳中发现谋篇智慧
与不少教师阅读教学止步于句段,只注重片言只语、局部段落的肢解、雕琢不同,姜老师教学运用的是篇章思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他尊重阅读教学的规律,指导学生由整体入手去研究部分,又由部分回到整体,在全局架构和整体语境中带领学生据言悟意、由意察言,在言与意的双向通途中学习语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姜老师回到整体,指导学生回读全文,在言意归纳中发现作者的谋篇智慧。首先是合上课本,回忆课文结构:现象引入—现象说明—证明说理—反面说理—得出结论;接着,欣赏文路,推敲这样结构的意图与妙处。这样教学,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结构合理。由线性的句段思维到立体的、综合的篇章思维,学生在学習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言与意、局部与整体的交叉整合中提高了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
三、在言意品味中获得人生智慧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启示”的释义。《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通过事例阐释道理的课文。文本之意,即通过穿石的水滴和众多的事例所提示、强调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精神、应该具备的人生智慧。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修养,促进精神成长。姜老师着眼语文课程以文化育这个“大意”,让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获取教益、受到启迪、提升智慧。
四、在言意实践中生长学习智慧
尽管学生对说理文比较陌生,学习难度不小,但姜老师仍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姜老师将对比阅读的方法运用到极致。既有局部的对比,如解释式语言与观点式语言的分析对比,也有整体性的对比,如现象与观点、事例与道理的对比;既有文内的对比阅读,也有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对比研读。在多角度、多侧面的对比阅读中,学生不仅对说理文的文体个性和言说方式有了清晰、具体的认识,而且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提高了思维的品质。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