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透过语言文字,体会隐藏在词句中的深刻意义,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洗礼。可时下不少老师都在抱怨学生上课启而不发,老师激情燃烧,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或对文本的理解言不由衷,或无精打采,找不到“心动”的感觉。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不应成为无情的人,解读文本的过程不应该成为无情的事,阅读教学更不应该成为无情的教学活动,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读、用心品、用心写,让学生经历阅读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使课堂始终沉浸在情感氛围之中。
一、引导孩子“用心读”
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当前的阅读课的确是书声朗朗,但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有些读的时间不够充裕,有些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有些读的指导机械生硬。这种傻读现象应该改变。因此,要引导孩子“用心读”,这关键要做好以下两点:
1.明确读的目的
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层层推进,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读中有理解,以理解促读。一般来说,精读一篇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初读、细读、熟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初读课文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重点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提出深入阅读探究的问题。
2.加强读的指导
要针对学情、具体课文,读有目标,读有指导,想方设法让学生将书上抽象静止的文字读“活”。只有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读出感情来,才能将语言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要读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老师的指导又不能对整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做具体的指导,那就得找准训练点。每次训练都应做到有重点,重锤敲打,锤锤有声。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的,如停顿、语气、轻重等要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比尾巴》一课,学生第一次接触问句,在教学时怎样读好问句老师要做指导。而一些课文不能只重技巧,要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去读。这是理解后内心的真情流露。学生或是想象读、体验读、读后评价,必要时老师再范读。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读后请一名学生试读。如果读得不够好,老师可这样引导:“小狮子正在熟睡,它睡得多香啊!咱们可别吵醒它。轻些!”经过这一点拨后,学生再读就能读出感觉来。
二、启迪孩子“用心品”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用心品,要品出自己的理解,品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品出语文味。
1.品关键词语的准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不可平均用力,不必词词讲、句句问,应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词语的妙用。 例如,教《猫》一文时,让学生对“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一句中的“蹭”进行了换词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到 “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 显得很亲昵;如果用“摩擦”,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学生在品味中丰富了“蹭”的内涵,领悟了“蹭”包含的情和意,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2.品不同句式的表达
一篇文章往往有几个闪光的句子,或者含义深刻,或者饱含深情,或者用词精当,或者句式优美。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句子,启发学生品味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句子,领悟其中的美,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如《再见了,亲人》中“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一句,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一般的陈述句。教学时,让学生将句子改成陈述句与文中的反问句进行比较,他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反问句在加强语气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并且从这种语气中受到感染,从而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构段方式的运用
小学阶段出现的自然段主要有总分、因果、并列、承接、递进等关系。教学时,要注意从段例出发,帮助学生寻找中心句。有的段落中心句不明显,甚至找不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暗含的中心意思,然后分析它们的不同组合方式,领会和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句群关系描绘事物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第二段的教学,可抓住因果关系进行交流讨论:①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写海水的美丽色彩?哪些句子写其美丽的原因?②这段话如果只写显示海水色彩美丽的原因,不写结果行吗?为什么?③要是先讲原因,再讲结果,这段话该怎么说?最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写一个因果关系的段落。这样,学生对因果构段方式的认识就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学会应用的目的。
4.品修辞手法的精妙
文章的作者常借助于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以便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如《窃读记》一文中“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一句,运用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教学时,我们可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美的感染力。
三、激励孩子“用心写”
阅读课让学生用心读书、用心品味之后,还应该用心表达,把“写”挤进课堂,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1.补白
课文在选入教材时都经过精心锤炼,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文章的情感碰撞点、想象的发散点、思维的开启点。我们要抓住这样的空白点,设计“写”的训练,让学生想象练写,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可以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让学生进行一次写的训练。先让学生想想孔子在求学的路上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然后用几句话写出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反映“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内涵,有效进行了变抽象为具体叙述的训练。以后一出现这种情景,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这个词。
2.仿写
课文有很多句段,但不是每一个句段都适合进行“写”的训练,这需要我们精心地选择,选出那些表达突出的典型句段,把握好读与写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成为感悟的升华。如《匆匆》一课,我们就可以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先让学生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接着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写写自己的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在“读、悟、积累”的基础上,把所积累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触动他们的心灵,读懂作者炙热的情感,从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需要像电视广告语中所说的“心动不如行动”那样,还需要“行动不如心动”、 “心随我动”,或许这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广告语。
一、引导孩子“用心读”
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当前的阅读课的确是书声朗朗,但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有些读的时间不够充裕,有些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有些读的指导机械生硬。这种傻读现象应该改变。因此,要引导孩子“用心读”,这关键要做好以下两点:
1.明确读的目的
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层层推进,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读中有理解,以理解促读。一般来说,精读一篇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初读、细读、熟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初读课文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重点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提出深入阅读探究的问题。
2.加强读的指导
要针对学情、具体课文,读有目标,读有指导,想方设法让学生将书上抽象静止的文字读“活”。只有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读出感情来,才能将语言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要读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老师的指导又不能对整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做具体的指导,那就得找准训练点。每次训练都应做到有重点,重锤敲打,锤锤有声。需要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的,如停顿、语气、轻重等要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比尾巴》一课,学生第一次接触问句,在教学时怎样读好问句老师要做指导。而一些课文不能只重技巧,要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去读。这是理解后内心的真情流露。学生或是想象读、体验读、读后评价,必要时老师再范读。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读后请一名学生试读。如果读得不够好,老师可这样引导:“小狮子正在熟睡,它睡得多香啊!咱们可别吵醒它。轻些!”经过这一点拨后,学生再读就能读出感觉来。
二、启迪孩子“用心品”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用心品,要品出自己的理解,品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品出语文味。
1.品关键词语的准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不可平均用力,不必词词讲、句句问,应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词语的妙用。 例如,教《猫》一文时,让学生对“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一句中的“蹭”进行了换词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到 “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 显得很亲昵;如果用“摩擦”,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学生在品味中丰富了“蹭”的内涵,领悟了“蹭”包含的情和意,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2.品不同句式的表达
一篇文章往往有几个闪光的句子,或者含义深刻,或者饱含深情,或者用词精当,或者句式优美。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句子,启发学生品味不同句式表达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句子,领悟其中的美,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如《再见了,亲人》中“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一句,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一般的陈述句。教学时,让学生将句子改成陈述句与文中的反问句进行比较,他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反问句在加强语气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并且从这种语气中受到感染,从而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构段方式的运用
小学阶段出现的自然段主要有总分、因果、并列、承接、递进等关系。教学时,要注意从段例出发,帮助学生寻找中心句。有的段落中心句不明显,甚至找不到,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暗含的中心意思,然后分析它们的不同组合方式,领会和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句群关系描绘事物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第二段的教学,可抓住因果关系进行交流讨论:①这段话中哪些句子写海水的美丽色彩?哪些句子写其美丽的原因?②这段话如果只写显示海水色彩美丽的原因,不写结果行吗?为什么?③要是先讲原因,再讲结果,这段话该怎么说?最后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写一个因果关系的段落。这样,学生对因果构段方式的认识就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学会应用的目的。
4.品修辞手法的精妙
文章的作者常借助于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以便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如《窃读记》一文中“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一句,运用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教学时,我们可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美的感染力。
三、激励孩子“用心写”
阅读课让学生用心读书、用心品味之后,还应该用心表达,把“写”挤进课堂,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1.补白
课文在选入教材时都经过精心锤炼,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文章的情感碰撞点、想象的发散点、思维的开启点。我们要抓住这样的空白点,设计“写”的训练,让学生想象练写,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可以抓住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让学生进行一次写的训练。先让学生想想孔子在求学的路上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然后用几句话写出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反映“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内涵,有效进行了变抽象为具体叙述的训练。以后一出现这种情景,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到这个词。
2.仿写
课文有很多句段,但不是每一个句段都适合进行“写”的训练,这需要我们精心地选择,选出那些表达突出的典型句段,把握好读与写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成为感悟的升华。如《匆匆》一课,我们就可以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先让学生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接着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写写自己的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在“读、悟、积累”的基础上,把所积累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触动他们的心灵,读懂作者炙热的情感,从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需要像电视广告语中所说的“心动不如行动”那样,还需要“行动不如心动”、 “心随我动”,或许这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