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甲基乙二醛(MG)是一种在植物中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信号分子.为探究MG对板栗幼苗干旱胁迫的影响,以两年生\'黄棚\'板栗幼苗为试材,通过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并进行MG及其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分析板栗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和乙二醛酶Ⅰ(GlyⅠ)、乙二醛酶Ⅱ(GlyⅡ)等乙二醛酶活性,检测内源MG含量、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02)、超氧阴离子
【机 构】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18;泰山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山东泰安271018;岱岳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山东泰安271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基乙二醛(MG)是一种在植物中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信号分子.为探究MG对板栗幼苗干旱胁迫的影响,以两年生\'黄棚\'板栗幼苗为试材,通过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并进行MG及其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分析板栗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和乙二醛酶Ⅰ(GlyⅠ)、乙二醛酶Ⅱ(GlyⅡ)等乙二醛酶活性,检测内源MG含量、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02)、超氧阴离子(02·)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甜菜碱(GB)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 表明:外源0.5 mmol·L-1 MG处理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板栗幼苗叶片SOD、POD、CAT、APX、GR等抗氧化酶活性和乙二醛酶(GLy Ⅰ、GLyⅡ)活性,并增加叶片中Pro、SS、GB等渗透调节物质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了MG、MDA、H202、02、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从而减少了干旱胁迫对植株造成的膜脂过氧化损伤,缓解渗透胁迫,提高了板栗对于旱的适应性,而添加MG清除剂NAC抑制了这种效果.表明MG对改善植物的抗旱性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MG缓解板栗干旱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使用LED作为照明光源的过程中,光场作为LED应用中的关键因素,一般使用二次光学系统进行调控.但是二次光学系统一般设计复杂、体积大、重量重,随着LED光学封装系统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二次光学系统的应用将会变得困难.结合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探索了用于单片集成发光二极管(MI-LED)的一次光学透镜的光场调控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和实验LED光源的光场几乎重合一致,所设计的一次透镜将LED光源的光束角从120°调控到48°~72°范围内.与未加一次透镜的LED光源相比,加一次透镜的LED光源具有更高的光提取
针对传统机器视觉检测识别方法受到装配零件之间相互遮挡、零件不同位姿、外部光照强度、小目标漏检影响,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aster 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零件识别方法.首先使用提取特征更好的ResNet101网络代替原始Faster RCNN模型中的VGG16特征提取网络;其次针对原始候选区域网络,增加2个新的锚点并重新设置候选框的纵横比,以得到15种尺寸不同的锚点;然后针对传统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
裂缝是桥梁道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针对其检测准确率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sk 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桥梁裂缝检测算法,设计了语义增强模块(semantic enhancement module,SEM),将该模块与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相结合,通过特征融合Add计算得到新的多尺度特征图feature maps.针对裂缝形态复杂多样存在识别困难的问题,将裂缝做了两类划分进行检测
为了解决纳米压印过程中填充率低下,压印图案易发生形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振动辅助纳米压印方法.在压印过程中对压印胶施加横向的振动,增大了压印力,从而提高了填充率.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在波长300 nm~1000 nm范围内,数值模拟了不同光栅结构,得到了光栅结构参数变化对其吸收率的影响规律.在振动辅助装置上进行振动辅助纳米压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纳米压印技术相比,压印胶的填充率提高了30%,并改善了压印后微结构的表面形貌,减少
全球范围内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森林大面积死亡.压力-容积(PV)曲线能够反映树木对干旱的容忍能力,但在局域尺度上尚未确定哪个PV曲线参数具有最优指示性.通过测定东北温带森林20种主要树种(包括16种被子植物和4种裸子植物)的PV曲线性状,包括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1p)、失膨点叶水势(TLP)、饱和含水时的叶渗透势(π0)、细胞弹性模量(ε)、叶水容(Cleaf)及叶结构性状(比叶面积和叶密度),研究局域尺度上叶片耐旱性的最佳指示性状,并分析叶片PV性状与结构性状间的相
森林生物量是林业生产经营和森林资源监测的重要指标,为探索高效低偏的单木生物量估测方法,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本研究采用黑龙江省东折棱河林场的101株长白落叶松地上生物量数据,基于不同变量(胸径、树高、冠幅)组合建立了4个聚合模型体系(AMS),采用加权回归消除模型的异方差.然后,基于最优的变量组合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生物量模型,并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比较两种生物量估测方法的精度.结果 表明:仅基于胸径一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已经能较准确地估测生物量,引入树高和冠幅因子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最优
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具有选择性吸收特征,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吸收的主要氮素形态.为了明确刨花楠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差异,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铵态氮和硝态氮为氮源,以1年生刨花楠实生苗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山地红壤为基质,设置了7种不同的铵硝比配施添加试验,研究氮素形态和配比对刨花楠幼苗生长和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铵态氮∶硝态氮(简称铵硝比)配施4个月后刨花楠幼苗的地径相对生长速率(GD)、株高相对生长速率(TH)和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RGR)均相差不明显,但以铵硝比为5∶5处理相对较高;短期内刨花楠
为满足油气开发中微地震监测的需求,基于时分复用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井下3分量光纤微地震监测系统.结合室内测试,该系统本底噪声小于?101 dB,动态范围大于120 dB,级间串扰小于?67 dB,满足微地震信号探测的需求.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新疆油田水力压裂微地震现场探测.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清晰捕捉微地震的P波、S波信号,较好地揭示了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的特征信息,为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定位和裂缝特征参数解释建立了良好基础.
太阳总辐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的重要因子.为认识辐射变化对杉木人工林碳交换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和气象梯度观测系统测得的CO2通量和气象因子长期定位监测数据,用晴空指数(kt)表示太阳辐射情况,分析了kt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长季(4-10月)净C02交换(NEE)的影响.结果 表明:晴天时的太阳总辐射通常上午高于下午,杉木林NEE则上午低于下午,NEE的这种差异在太阳高度角为50°左右时达到峰值;在中等kt(0.42~0.52)时,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最强,不同高度角区间内10年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地表死可燃物是森林可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表死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和气体释放对探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和碳平衡的影响及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黑龙江省6种乔木(樟子松、红皮云杉、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和白桦)地表凋落的叶片进行热重分析和气体释放分析,探究森林可燃物的热解过程及燃烧性,分析了热解特征、热解动力学特征和气体释放特征,并基于热解参数对其燃烧性进行四维评价.结果 表明:研究区6种乔木叶片综纤维素热解开始的温度范围为143.31 ~ 180.48℃,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