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地矛盾却日益紧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一条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发展之路迫在眉睫。文章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并结合生态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生态足迹理论,以人地矛盾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从中揭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紧迫性,同时也为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地矛盾;生态足迹;能值分析;北部湾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15-02
马尔萨斯在1789年其著名的作品《人口原理》中揭示了人地矛盾,他认为人类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人口数量以指数级数增长,但是能够维持人类生存的粮食产量却因受到土地的制约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这就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当前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人地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由于国家将土地划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使得在土地征收过程之中由于补偿机制不健全而出现的结构上的人地矛盾。第二,随着时间的变迁,我国总体生产效率水平提升而引起的农村土地相对生产效率的下降,农业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协调,即绩效上的人地矛盾。第三,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巨大社会变迁,以及户籍制度的存在,一部分人虽然脱离了农业生产,但是又不能很好的融入非农业生产活动并获得相應的生活保障而引起的人地矛盾,即功能上的人地矛盾。
就本文所研究的范畴来说,所指的人地矛盾主要是指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传统经济支柱的农业部门,农业生产效率却并没有相应地获得提高。所以,本文的对北部湾经济区人地矛盾的关注主要是绩效上的人地矛盾。但是,北部湾经济区人地矛盾的研究并非本文最终的目的,本文只想通过展现北部湾经济区当前遇到的严峻人地矛盾问题,进一步论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走一条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农业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如何解决好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不仅对北部湾经济区自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广西构筑多区域合作格局,发展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以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为出发点,并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索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出路和对策。
1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等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该方法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向一定人口提供他们所消耗的所有资源和吸纳他们所产生的所有废物的土地和水体的总面积,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
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 H.T 为首创立的一种新的生态经济价值论和系统分析方法。能值分析理论是以太阳能值为标准,将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能量转换为同一能值单位,以比较一个系统中流动或储存的能量及其在该系统中的贡献。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将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比较研究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衡量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国家或地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评估、不同发展模式的评价等方面,并不断对其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将能值理论与生态足迹理论二者结合,并运用到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地矛盾问题却鲜有涉及。
能值分析模型的步骤与方法:
①计算各消费项目的人均太阳能值。计算公式为:能值=某有效能×能值转换率。
②计算生态承载力。该模型考虑五种可更新资源:太阳辐射能、风能、雨水势能、雨水化学能和地球旋转能,其计算公式为:人均生态承载力=可更新资源的人均太阳能值/区域平均能值密度P,P=区域总能值/区域土地面积。
③计算生态足迹。将各项目的生产量或消费量转换成太阳能值,进而得到人均占用的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汇总即得到区域人均生态足迹。
2 代表性区域概况及数据分析
在采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低碳化进行研究时,本文仅选取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作为该区域代表。之所以选取南宁作为代表性区域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受调研条件的限制,对南宁的调研相对充分,获取的数据与资料相对详实,更能全面反映其农业发展状况;二是作者认为,相对于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作为未来的国际性大都市,其农业发展的生态功能更显重要。因而,选取南宁作为研究对象,在既有条件下更能体现本文的研究价值。
南宁市耕地面积37.14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0.06万公顷,旱地17.0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88亩。2010年总人口6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3.3万人,占74%,农村劳动力273万人。2010年南宁市GDP总量为1800.43亿元。本文所用的有关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原始数据均来自《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根据Odum 等的研究成果可知,全球年均总能值为1.583×1025 sej,全球平均能值密度为3.104×1014sej/hm ,由上文所列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种可更新资源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表1),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南宁市2007~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图1)。
在收集南宁市能值数据的基础上,表1分别计算出南宁市五种可更新能源的人均能值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得出2010年南宁市的人均最大生态承载力为0.1143hm2/人。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南宁市在人均农业复合生态系统衡量指标方面的差距,我们选取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南京市,作为比较对象。尽管南京市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优势突出,将二者比较,差距明显,但是本文就是想通过与发达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比较,凸显南宁市在生态能值系统方面的劣势所在,引起人们更多的注视。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南宁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南京市的1/3,这主要是因为南宁市的人均可更新资源的太阳能值低于南京市,人均可更新太阳能值的多少又是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2010年南京市的GDP为5086亿元,约为南宁市的三倍。西南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构造,地形起伏度大,使得南宁市雨水势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相比南京市优势显著,南宁市应利用这一独特的优势大力推进水电建设。一方面,伴随着南宁市经济的腾飞,可以缓解不断攀升的工业用电量。另一方面,提高水电的占比,可以降低农业用电价格,有利于降低农村传统的能源消费比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趋势,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问题,为转變农业发展方式,走农业低碳化之路预留足够的推进空间和时间。
人均生态足迹是反映某地区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否和谐共处,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的有效性指标。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经济建设成就飞快发展的同时,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攀升。在可更新能源太阳能值总量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人均生态足迹却在不断下降,这不仅导致了本就紧张的人地矛盾面临激化的危险,另外,也从当前的社会现实角度印证了推进农业低碳化进程的紧迫性。
3 发展低碳农业缓解人地矛盾的对策措施
①在稳定农村集体公有制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土地承包制。针对现有的人地矛盾,应该坚持现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明晰产权制度,通过土地入股进行规模化经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均生态承载力。
②对南宁市某些不适宜规模化经营的地区,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密切与南宁市及周边城市的对接,发展面向城市需要的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地矛盾的紧张局面。农村地区可以大力推行沼气的普及率,减少对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人均生态足迹。
③提高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开放度,增加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提高人均能值量。
南宁与台湾在地理位置上相近,两地气候条件相似,在两岸交流繁荣发展的大潮中,南宁市应大力引进台湾在农业发展领域已经取得的低碳发展成就,加强两地在低碳农业领域的合作,利用台湾在种苗技术、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提高南宁市的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此外,南宁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由于在大部分东盟国家中,农业仍占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且与南宁市存在同质化的现状。南宁市应在提高低碳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市场,扩大低碳农业的出口导向性。通过利用外部市场,提高系统的开放度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赤字。
参考文献:
[1] 罗知颂.生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广西恭城模式及其演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赵志强.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8,(5).
关键词:人地矛盾;生态足迹;能值分析;北部湾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15-02
马尔萨斯在1789年其著名的作品《人口原理》中揭示了人地矛盾,他认为人类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人口数量以指数级数增长,但是能够维持人类生存的粮食产量却因受到土地的制约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这就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当前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人地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由于国家将土地划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使得在土地征收过程之中由于补偿机制不健全而出现的结构上的人地矛盾。第二,随着时间的变迁,我国总体生产效率水平提升而引起的农村土地相对生产效率的下降,农业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协调,即绩效上的人地矛盾。第三,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巨大社会变迁,以及户籍制度的存在,一部分人虽然脱离了农业生产,但是又不能很好的融入非农业生产活动并获得相應的生活保障而引起的人地矛盾,即功能上的人地矛盾。
就本文所研究的范畴来说,所指的人地矛盾主要是指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传统经济支柱的农业部门,农业生产效率却并没有相应地获得提高。所以,本文的对北部湾经济区人地矛盾的关注主要是绩效上的人地矛盾。但是,北部湾经济区人地矛盾的研究并非本文最终的目的,本文只想通过展现北部湾经济区当前遇到的严峻人地矛盾问题,进一步论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走一条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农业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如何解决好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不仅对北部湾经济区自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广西构筑多区域合作格局,发展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尝试以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为出发点,并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探索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出路和对策。
1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等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该方法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向一定人口提供他们所消耗的所有资源和吸纳他们所产生的所有废物的土地和水体的总面积,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
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 H.T 为首创立的一种新的生态经济价值论和系统分析方法。能值分析理论是以太阳能值为标准,将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能量转换为同一能值单位,以比较一个系统中流动或储存的能量及其在该系统中的贡献。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将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比较研究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衡量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国家或地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评估、不同发展模式的评价等方面,并不断对其研究方法及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将能值理论与生态足迹理论二者结合,并运用到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地矛盾问题却鲜有涉及。
能值分析模型的步骤与方法:
①计算各消费项目的人均太阳能值。计算公式为:能值=某有效能×能值转换率。
②计算生态承载力。该模型考虑五种可更新资源:太阳辐射能、风能、雨水势能、雨水化学能和地球旋转能,其计算公式为:人均生态承载力=可更新资源的人均太阳能值/区域平均能值密度P,P=区域总能值/区域土地面积。
③计算生态足迹。将各项目的生产量或消费量转换成太阳能值,进而得到人均占用的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汇总即得到区域人均生态足迹。
2 代表性区域概况及数据分析
在采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低碳化进行研究时,本文仅选取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作为该区域代表。之所以选取南宁作为代表性区域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受调研条件的限制,对南宁的调研相对充分,获取的数据与资料相对详实,更能全面反映其农业发展状况;二是作者认为,相对于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作为未来的国际性大都市,其农业发展的生态功能更显重要。因而,选取南宁作为研究对象,在既有条件下更能体现本文的研究价值。
南宁市耕地面积37.14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0.06万公顷,旱地17.0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88亩。2010年总人口6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3.3万人,占74%,农村劳动力273万人。2010年南宁市GDP总量为1800.43亿元。本文所用的有关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原始数据均来自《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根据Odum 等的研究成果可知,全球年均总能值为1.583×1025 sej,全球平均能值密度为3.104×1014sej/hm ,由上文所列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种可更新资源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表1),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南宁市2007~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图1)。
在收集南宁市能值数据的基础上,表1分别计算出南宁市五种可更新能源的人均能值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得出2010年南宁市的人均最大生态承载力为0.1143hm2/人。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南宁市在人均农业复合生态系统衡量指标方面的差距,我们选取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南京市,作为比较对象。尽管南京市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优势突出,将二者比较,差距明显,但是本文就是想通过与发达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比较,凸显南宁市在生态能值系统方面的劣势所在,引起人们更多的注视。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南宁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南京市的1/3,这主要是因为南宁市的人均可更新资源的太阳能值低于南京市,人均可更新太阳能值的多少又是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2010年南京市的GDP为5086亿元,约为南宁市的三倍。西南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构造,地形起伏度大,使得南宁市雨水势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相比南京市优势显著,南宁市应利用这一独特的优势大力推进水电建设。一方面,伴随着南宁市经济的腾飞,可以缓解不断攀升的工业用电量。另一方面,提高水电的占比,可以降低农业用电价格,有利于降低农村传统的能源消费比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趋势,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问题,为转變农业发展方式,走农业低碳化之路预留足够的推进空间和时间。
人均生态足迹是反映某地区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否和谐共处,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的有效性指标。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经济建设成就飞快发展的同时,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攀升。在可更新能源太阳能值总量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人均生态足迹却在不断下降,这不仅导致了本就紧张的人地矛盾面临激化的危险,另外,也从当前的社会现实角度印证了推进农业低碳化进程的紧迫性。
3 发展低碳农业缓解人地矛盾的对策措施
①在稳定农村集体公有制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土地承包制。针对现有的人地矛盾,应该坚持现有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明晰产权制度,通过土地入股进行规模化经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均生态承载力。
②对南宁市某些不适宜规模化经营的地区,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密切与南宁市及周边城市的对接,发展面向城市需要的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地矛盾的紧张局面。农村地区可以大力推行沼气的普及率,减少对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人均生态足迹。
③提高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开放度,增加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提高人均能值量。
南宁与台湾在地理位置上相近,两地气候条件相似,在两岸交流繁荣发展的大潮中,南宁市应大力引进台湾在农业发展领域已经取得的低碳发展成就,加强两地在低碳农业领域的合作,利用台湾在种苗技术、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提高南宁市的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此外,南宁市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由于在大部分东盟国家中,农业仍占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且与南宁市存在同质化的现状。南宁市应在提高低碳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市场,扩大低碳农业的出口导向性。通过利用外部市场,提高系统的开放度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赤字。
参考文献:
[1] 罗知颂.生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广西恭城模式及其演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赵志强.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