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尝试中,部分教师还存在着重“主体”轻“主导”、重“部分”轻“全体” 、重“操控”轻“预留”的误区。应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予以克服,即:自主学习上要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合作学习上要实现个体发展与全员发展的和谐统一;探究学习上要实现教学预设与学习生成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07-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此背景下,各种高效课堂模式蓬勃兴起。这些高效课堂模式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但是,很多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尝试的过程中,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本文尝试着对其中的三个误区作初步的分析,并就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高效课堂常见的三个误区
1.自主学习——重“主体”轻“主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自我发展。然而,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了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笔者认为,自主学习确实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这种主体作用应在老师“主导”下有序发挥。“主导”是手段,“自主”是目的,通过主导养成自主。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2.合作学习——重“部分”轻“全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自然就是合作,忽视对整个小组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调控。其结果是:部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为政、埋头钻研;还有部分学生乘机以讨论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时候,只有少数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了“部分学生讲,其他学生听”。这种小组讨论,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忽视了“全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合作学习变成了一句空话。
3.探究学习——重“操控”轻“预留”。在思想上,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应该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是,很多教师在行动上做得还不够。表现在,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严格地操控,甚至预设学生的行动乃至思想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表演教师的课前计划,不敢给“课堂意外”预留较多的空间。即使在课堂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偶然事件,甚至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教师也会不露痕迹地把它们解决掉,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这样的做法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探究欲望和创造力,使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达成。
二、解决三个误区的针对性策略
1.自主学习——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要对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做好准确的定位。首先,教师要做好指导者。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沿着教材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其次,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去伪存真,取精祛粗,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再次,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要欣赏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合作学习——实现个体发展与全员发展的和谐统一。利用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应确保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其次,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再次,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等。
3.探究学习——实现教学预设与学习生成的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一方面,要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另一方面,要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教师要大加鼓励、利用,使之成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教师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学生思维“归队”。让探究学习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建强.中小衔接:为高效课堂奠基.四川教育.2007:5.
[2]赵步瀛.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12.
[3]杨馥卿 王京华.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规定性到构建性教学与管理.2007:02.
[4]梁友.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Z1.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07-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此背景下,各种高效课堂模式蓬勃兴起。这些高效课堂模式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但是,很多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尝试的过程中,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本文尝试着对其中的三个误区作初步的分析,并就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高效课堂常见的三个误区
1.自主学习——重“主体”轻“主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自我发展。然而,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了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笔者认为,自主学习确实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这种主体作用应在老师“主导”下有序发挥。“主导”是手段,“自主”是目的,通过主导养成自主。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2.合作学习——重“部分”轻“全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自然就是合作,忽视对整个小组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调控。其结果是:部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为政、埋头钻研;还有部分学生乘机以讨论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时候,只有少数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了“部分学生讲,其他学生听”。这种小组讨论,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忽视了“全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合作学习变成了一句空话。
3.探究学习——重“操控”轻“预留”。在思想上,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应该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是,很多教师在行动上做得还不够。表现在,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对学生探究的过程进行严格地操控,甚至预设学生的行动乃至思想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表演教师的课前计划,不敢给“课堂意外”预留较多的空间。即使在课堂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偶然事件,甚至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教师也会不露痕迹地把它们解决掉,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这样的做法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探究欲望和创造力,使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达成。
二、解决三个误区的针对性策略
1.自主学习——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要对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做好准确的定位。首先,教师要做好指导者。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沿着教材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其次,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去伪存真,取精祛粗,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再次,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要欣赏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合作学习——实现个体发展与全员发展的和谐统一。利用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应确保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其次,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再次,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等。
3.探究学习——实现教学预设与学习生成的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一方面,要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另一方面,要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教师要大加鼓励、利用,使之成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教师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学生思维“归队”。让探究学习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建强.中小衔接:为高效课堂奠基.四川教育.2007:5.
[2]赵步瀛.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12.
[3]杨馥卿 王京华.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规定性到构建性教学与管理.2007:02.
[4]梁友.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