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英国人埋了多少“雷”?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3月22日,18岁的帕米拉·希克斯被父母带到印度德里,帕米拉的父亲路易斯·蒙巴顿不久前被英国工党政府委任为英属印度帝国末代总督,当时的英印帝国几乎涵盖整个印度次大陆,包括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近乎全境,还曾将缅甸和新加坡等国纳入版图。总督府的奢华让帕米拉记忆深刻,父母的卧室和私人起居室与主客厅离得很远,得花上足足10分钟才能走到。宅邸内,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眷加起来有555人,网球场边有列队站着穿白色制服的球童,成群结队的司机随时准备为总督一家效力,厨房里甚至有专门负责褪鸡毛的仆人。
  帕米拉的父母没时间享受这一切,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政治任务。二战结束后,接替温斯顿·丘吉尔主政英国首相府的克莱门特·艾德礼意识到刚结束的战争让大英帝国国力大幅下滑,以致不再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对众多海外殖民地的统治,尤其是不列颠最大海外殖民地、被誉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的英印帝国。就在刚过去的1946年2月,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后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英国殖民当局尽管用军舰、重炮镇压了起义,但也不得不承认,“不能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殖民统治”了。
  蒙巴顿被指派为英印帝国末代总督,他的任务是负责英国全面撤出印度的事务,“不是要坚持法律和帝国的传统,而是要解除它们。”
蒙巴顿伯爵夫妇与“圣雄”甘地(中)

印巴分家火上浇油


  蒙巴顿上任没几天,后来被世人称为“印度国父”的甘地率先拜访了总督府。帕米拉称,总督府的仆人们看到“圣雄”后立刻匍匐在地。甘地1915年从南非回到英印帝国,然后为了谋求印度的独立,二十余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四次被捕入狱、16次绝食(累计超过170天)。当时老迈的甘地已经十分虚弱,进入书房时不得不把手扶在帕米拉母亲的肩上,后者认为这是甘地對总督夫妇的青睐和信任——相信总督夫妇会让他看到一个统一的印度。
  甘地之后,是蒙巴顿夫妇的老朋友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尼赫鲁曾留学英国,与蒙巴顿夫妇关系十分亲密。同时尼赫鲁还是当时英属印度国大党(印度国民大会党)的党魁,国大党于1885年成立于孟买,其使命是让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来它在甘地的带领下迅速壮大,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尼赫鲁是甘地钦点的接班人,所以他也希望英国人撤出印度后,留下一个新的单一国家。
  最后是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他是1906年成立的英属印度穆斯林联盟(政党)的领导人,主张保护和推进穆斯林在当时印度政坛的政治权利与利益。他1920年之前都在为国大党效力,但后来他意识到由印度教徒掌握的国大党对穆斯林并不友好,转而加入了穆斯林联盟。一开始,真纳主张各教派团结一致,共治印度,曾多次尝试促成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的兄弟友谊关系,但由于彼此的不信任及政治诉求上的分歧,他的努力一直无果。后来,他因为主张穆斯林自治而遭到印度教狂热教徒的攻击,差点殒命于对方发起的暗杀活动。所以,他对蒙巴顿表示,印度要么分治,要么被彻底摧毁。
  与三位政治领袖会面后,蒙巴顿认定,让他们和平共处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抓紧进行权力移交,然后让这些领导人自行决定未来。
1946年8月16日的加尔各答,宗教大仇杀留下的横尸遍野

  同时,蒙巴顿还会见了各地行政长官(多为英国人),发现他们普遍觉得“坐在快要爆发的火山口”,都认为尽快“撂挑子”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英国统治印度的最后几年,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骇人听闻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最恐怖的一次发生在1946年8月16日的加尔各答,大批穆斯林狂热分子开始屠杀印度教徒,几小时后印度教徒反过来疯狂报复穆斯林,72小时之内有超过5000人死亡,至少2000人重伤,10万居民无家可归。城市中堆积的尸体到了第二年都没有清理完,大难之后的加尔各答甚至成为秃鹰的乐园,它们成群结队在道路上撕食尸体的场面,震撼人心。
  也是这次冲突让远在欧洲的英国政府意识到印度这片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所以1947年2月,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决定,印度将不晚于1948年6月独立,这个任务交由蒙巴顿完成。
  蒙巴顿提前完成了他的任务,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和谈判,1947年6月3日,他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经英国内阁审定的印巴分治方案:
  英国退出印度,权力交给本地人;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成立边界委员会确定国界;旁遮普、孟加拉等杂居地区划界分治,各土邦可以自行加入两国任何一国或独立。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蒙巴顿方案”,虽然这是多方博弈后较为能让大家妥协的方案,但仍然是粗糙且漏洞百出的,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方案在两个月后便要落实。英国人花了300多年建立的英印帝国,仅用了70多天便拆散了它。
  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分别在英印帝国东西两地,西部的旁遮普地区和东部的孟加拉地区,因此它们将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割,而两国划分界线的工作交给了之前和印度毫无关系的伦敦律师西里尔·雷德克里夫担当(英国政府认为正因为他一点也不熟悉印度,因此会更加公正),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完成工作。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他能掌握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人口统计表,他笔下的分割线后来被称为雷德克里夫线,这条分割线甚至把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分割成被印度隔开的两片土地,相隔2000多公里的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而两者除了拥有同样的宗教信仰外,语言、文化、历史等皆无共同之处(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通过战争独立成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雷德克里夫线直到两国宣布独立当天才公布。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宣布独立。当时,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的目标是内外和平。我们希望与我们的邻居,在和平与真诚的友谊中生活。”然而事实是,在旁遮普邦、孟加拉邦等宗教杂居地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彻底成为仇人,他们在紧急迁移回“祖国”的过程中遭遇不计其数的冲突,而他们中很多人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
  人们开始迁移时,英国已经退出了印度,没有了殖民政府的高压管辖,每一个车站、每一条街道,都可以成为暴行现场。在西部的旁遮普,向东行驶的列车上满载的印度教徒、锡克人被穆斯林整车屠杀,向西行驶的列车上的穆斯林也同样被印度教徒和锡克人屠杀,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举国欢庆独立之时,这些骇人听闻的大仇杀也在同步进行中。据估计,在印巴分治前后几周时间之内,仅旁遮普邦一地,就有50万人被杀;整个南亚在这场浩劫中死亡人数超过百万,产生难民的数量更甚于此。
  同时,由于“蒙巴顿方案”规定,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各土邦“可以自行加入两国任何一国或独立”,而一些土邦由于内部无法统一意见,对加入他国或是独立一直没有定论,其中便包括当时的查谟-克什米尔地区。当时该地区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统治该地的则是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
  1947年8月,查谟-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宣布成立“自由克什米尔”政府,加入巴基斯坦。巴方对此表示欣然接受。但查谟王公随即对蓬齐采取高压政策,致使50万穆斯林越境逃入巴基斯坦。10月20日,“自由克什米尔”义军逼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查谟王公向印度政府求援。27日,印度伞兵部队在斯利那加空降,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
  克什米尔地区的战火一直蔓延至今,据统计,仅1990年至2017年3月,该地区就累计发生了69820次交火事件,超过4.1万人在冲突中丧生,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4条生命在战火中逝去。这个由英国殖民政府为了迅速“甩锅”而实行的欠缺考虑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历史隐痛,让印巴两国疼到了不可碰触的程度。

“罗兴亚人”成了替罪羊?


  在印度独立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它当时的邻居,同属英国殖民地的缅甸也在为摆脱殖民统治而努力。
  1946年9月,缅甸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全国政治大罢工,武装斗争也此起彼伏。1947年10月,刚刚失去英属印度帝国的英国政府迫于形势同意缅甸独立。次年1月,缅甸联邦宣告成立,并退出英联邦。
  在这个过程中,为英印帝国完成印巴分治工程的蒙巴顿伯爵同样“功不可没”。英属缅甸的末代总督蘭斯便是蒙巴顿的属下,被人称作“蒙巴顿的学徒”。蒙巴顿二战期间曾在缅甸担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并最终打败占领缅甸的日本人,他本人也因此被英国王室加封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他与当地各路势力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以说,兰斯最后让缅甸独立,少不了蒙巴顿的支持和内外斡旋。
  英国人最终还是走了,但他们在缅甸留下的仇恨和分裂并未随之而去。
  1824年,英国人通过第一次侵缅战争染指当时还处于贡榜王室统治下的缅甸,1826年,英国人占领地处缅甸西部,与英属印度帝国孟加拉邦接壤的若开地区,并将若开地区并入孟加拉邦。
  为了开拓若开地区的土地,英国政府从孟加拉邦引入大批穆斯林移民,并给予这些穆斯林移民肥沃的土地和上等公民的身份,以帮助他们与若开原住民(多为佛教徒)对抗。1885年,英国人通过第三次侵缅战争占领全部缅甸,“以夷制夷”的殖民手段在缅甸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仅在英属缅甸首府仰光,穆斯林人数从1869年的4425人增加到1874年的11671人。到1931年,全缅甸的穆斯林已达到584839人,其中大约80%来自印度。
  由于英国在殖民地发展英式教育,影响缅甸佛教,导致僧侣开始反抗,群众基础深厚的缅甸佛教一直是缅甸民族主义与反殖民的主要推力。因此,英国人越来越需要亲英的穆斯林移民协助他们对抗缅甸本土的反抗势力。而被英国人当枪使的穆斯林移民,因为协助殖民统治,挤占当地居民土地和生活资源,则被缅甸佛教徒视为眼中钉,双方历史上有过多次流血冲突。
  到了二战时期,早有独立苗头的缅甸民族主义势力碰上打着“支持缅甸独立,赶跑白人殖民统治者”旗帜的日本法西斯军队,两者一拍即合。1941年,日军进攻缅甸,缅甸民族主义势力积极内应,守备不足的英国军队落荒而逃,英国殖民政府从若开地区撤离到印度,而当时护送英国殖民者的军队,也多由穆斯林移民组成。
  为夺回缅甸,英国开始计划性地武装当地穆斯林,成立了武装组织“V支队(V Force)”,以抗衡当时与日本结盟对抗英国殖民者的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
  这场英国与日本的对抗,在缅甸战场上演变成一场特别的内战,即支持英国的穆斯林军队与当地缅甸民族主义分子之间的对战。这一过程中双方都有死伤,也有许多若开佛教徒原住民在这场“战争”中流离失所,“V支队”甚至犯下过屠杀整个佛教徒村落的罪行,许多佛教徒因而离开家乡,而这些后来自称为“罗兴亚人”的穆斯林移民,再次在若开地区北部成为多数族群。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东巴基斯坦从此独立,成立孟加拉国

  再后来,昂山将军秘密与英国人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军队。昂山一方面需要英国人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不想看到缅甸内部残酷的宗教冲突愈演愈烈,所以他曾承诺在缅甸独立后给予“罗兴亚人”自治权,遗憾的是昂山随即被暗杀。缅甸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吴努仍延续昂山的理念,给予“罗兴亚人”公民权,企图淡化“罗兴亚人”与本国佛教徒的对立仇恨,为国家团结而努力。
  在缅甸独立初期,东巴基斯坦地区(即原先的英印帝国孟加拉邦,后来独立的孟加拉国)经济远不如当时的缅甸,许多穆斯林难民被吴努政府准许进入缅甸若开避难,若开地区当时接收的难民达百万人。
  但由于“罗兴亚人”与原住民积怨太深,原住民对“罗兴亚人”的痛恨并没有因为缅甸政府的宽容政策减少一分,若开地区大小规模的冲突一直没有停止过。后来“罗兴亚人”开始谋求自治,遭到缅甸政府拒绝,期间也有过几次武装冲突。没过多久,“罗兴亚人”再度宣称要脱离缅甸并加入东巴基斯坦——他们的“故乡”,若开地区的冲突再一次被全面激发,许多无辜的缅甸人再次遭受战火的蹂躏,在自己的家园丧命。
  吴努的继任者奈温在1982年颁布新国籍法,要求少数民族证明先人在1823年前就取得国籍,过百万“罗兴亚人”因此被剥夺国籍。自此,“罗兴亚人”彻底成为“黑户”,在缅甸社会的地位一落千丈。
  2012年“罗兴亚人”的民兵组织与缅甸军方冲突,加上缅甸的激进佛教徒渐增,“罗兴亚人”的迁徙、就业等权利被剥夺,许多“罗兴亚人”除逃往孟加拉,也乘船逃向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甚至澳大利亚等国。
  去年10月起,若开地区民兵组织“罗兴亚救世军”(ARSA)向缅甸军方发动一连串致命攻击,军方大举反击,再掀“罗兴亚人”难民潮。今年8月25日,ARSA同时攻击若开邦数十个警察哨站,缅甸安全部队大举反击,至今已有超过42万名“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收容“罗兴亚人”的孟加拉边境难民营已成全球最大的难民营之一。
  这一连串问题的根源,说到底和英国殖民者脱不了关系。这样的局面就如当代许多匪夷所思的国界线,它们并非民族聚集下的自然分界,而是西方殖民者的势力划分。
其他文献
周日的早晨,兹沃伦的街道上空荡荡。在斯洛伐克的这座中型城市里,民众此时大多都在做礼拜,另一些没参加的大概还没从宿醉中挣脱出来。侯赛因·穆费迪也感到很头疼,他是真的偏头痛,跟酒精没有什么关系。穆费迪是一名穆斯林,也是前关塔那摩监狱囚犯。  两年前,穆费迪还和其他数十名囚犯一起被关在美军设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的军事监狱里。这些人都没有接受审判,但一直被关押。虽然穆费迪在2008年就被确认无罪释放,可他还是
特朗普上任以来,“通俄门”事件一直阴魂不散。虽然特别检察官仍旧没能找到特朗普“通俄”的事实性证据,但民主党仍抓着“通俄门”一事来打击共和党与特朗普政府。因此班农向沃尔夫谈及“通俄门”,让特朗普大为恼火。“特朗普团队没有能力搞任何阴谋”  班农谈到, 2016年6月,特朗普长子小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和竞选团队时任主管保罗·马纳福特,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与俄罗斯女律师维塞里尼茨卡娅会面。
关于印度人吃什么这个话题,最常见的传说和固有印象是什么?  最广为人知的传说当然是:大部分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  事实并非如此。过去的“非正式”估测表明,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吃素食。三次大规模的政府调查结果显示,有23%-37%的印度人是素食者。  美国人类学家巴尔摩利·纳特拉简和印度经济学家苏拉杰·雅各布的最新研究显示,有大量证据表明,在“文化和政治压力”作用下,即使上述数据也有夸大的成分。
2014年,一位年过古稀的日本老人起诉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要求赔偿140万日元的精神损失。理由是:NHK的节目中越来越多的日语都看不懂了,身心饱受折磨。  日本人都看不懂日语?这就需要从日语的源头说起了。提到日语的起源,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日语由中国古汉语演变而来”。然而,这种观点笼统而不严谨。一方面,日本的文字跟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文;另一方面,在汉字传入
马恩岛上的绵羊  “小仙女们,大家好呀!”我们乘坐10:30的巴士前往圣玛丽港小镇,经过仙女桥时,广播里传来轻柔的问候声。  这座石头建成的桥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上面挂满了彩色的信封和彩带,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根据当地人的迷信说法,仙女桥上是住着仙女的,经过的时候不跟她们打招呼的话,就会有厄运降临。乡间的小路窄窄的,两旁被雨水浸透的大树,给人一种魔法世界的感觉。  马恩岛给人一种很英国的感觉
很多人一定有同我一样的童年记忆:马蜂这家伙个头虽然不大毒性却强,经常将人蛰得鼻青脸肿。所以,每逢发现马蜂窝,我总会抱着报仇雪恨的心态,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每次捅马蜂窝只能捅一下就跑。如今特朗普政府对叙利亚政府的动武方式,就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描述为这种捅马蜂窝的游戏。  2018年4月14日,美国联合英国法国向叙利亚政府军的三个目标发射了战斧导弹,声称摧毁了政府军的三个化学武器研发、加工和储存基地
“能拖就拖,不能拖就赖”,是希腊面对债务时的一贯策略。  不要惊讶希腊可以赖账赖得心安理得,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国家债务违约的事例就出现在希腊:公元前4世纪,阿提卡海洋联盟的10个城邦未能偿还提洛神庙的借款。  知道什么叫“欠钱的就是大爷”吗?看看希腊你就懂了。  国家还不起债了怎么办?除了政府外交耍嘴皮子外,关键时刻还可以发动全民公投,让全国人民决定还不还债。同呼吸共患难,绝不能只让政府丢脸。 
世界各地对“西式”教育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对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的重塑。  由于政府预算削减,美国丹佛地区某校的图书管理员珍妮弗·阿列维接连失去两份工作。2011年她找到了自己教育事业的新方向: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所国际学校任职。  现在的国际学校起源可以追溯到1924年,但此类学校数量的成倍增长却是发生在近20年内。最初,国际学校是为了确保外籍人士和外交官在背井离乡工作时也能让子女接受“西方”教育,而
在美英法联手对叙利亚多个目标发动導弹袭击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说了一番话,最后结尾是“任务完成”。就是这个结尾让很多美国人联想到了2003年5月,美军入侵伊拉克大约6个星期后,时任总统布什登上“林肯”号航空母舰发表讲话,布什身后悬挂着一个巨幅标语:任务完成。  如果美军当年的任务仅仅是推翻萨达姆政权,那么,任务的确早已完成。但如果任务还包括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伊拉克改造成美式中东样
他教会我们很多关于食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让观众们聚集在一起,让我们对于未知少一些畏惧。  ——奥巴马  2018年6月8日,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一家酒店自杀身亡了。这位传奇名厨的人生,就这样止步在61岁。  安东尼·波登与粉丝间建立的亲密感,是超越了任何民意调查的。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文学作品,都为波登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和读者。但令他大为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