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验斩获真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i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教学实践,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三方面谈谈实验教学。
  一、充分准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大多数演示实验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但却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包括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操作过程,如何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思维等,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例如在《奇妙的物理现象》中的“钟罩里的蜡烛”、“烧不死的金鱼”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应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美好的憧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声音的传播》一课中,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实验方法,事先准备好演示实验的材料,比如大鼓、鼓槌、纸屏,并在纸屏上面粘一根细线,在细线下端拴一个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纸屏中央,紧贴纸屏,当用鼓槌敲击鼓面使鼓发出声音时,旁边纸屏上的小球也跟着振动起来。通过这个空气传声的演示实验,引出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的。
  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把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在观察和探究中,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先让学生对将要做的实验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做、仔细观察、细心记录,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对遇有困难的小组及时予以指导,对做得快、做得好的小组要进行表扬。
  以“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分组实验为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1)在使用电流表前,要检查表的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电流表是否串联在被测电路中;(2)在连接电流表时,应先把各仪器按电路图上位置排列好,连线时,应使开关S保持断开,连线结束后,应按照电路中电流流向检查线路是否连接错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是否旋紧,检查、纠正完毕后方可闭合开关。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三、科学选择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真正了解所学知识。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的程度。教师要科学选择探究性实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探究设备和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可以让学生将毛皮与胶棒、丝绸与玻棒互相摩擦,再互相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探究前,让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法、步骤及观察目的,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再指导学生思考,毛皮摩擦过的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棒,当两棒相互接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同一种棒接近时,又有什么现象?两种现象一样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如此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就明确了,学生能排除其他干扰,很快探究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教师指导,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物理实验教学无疑是让学生更清晰、生动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克服因为实验设备不足、课时安排紧等原因,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实验探究,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为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作为物理教师,要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或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说”的第一阶段。当在课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往往是由于忽视了教学反馈。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也曾做过一个“蒙上眼睛画线段”的有趣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准确、恰当的反馈,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馈的途径及其原则。一、反馈途径1.从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意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氮气及稀有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是在沪教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取,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后的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实验中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实验手段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整个课堂的灵魂。经典实验不仅有着科学家严密的思维逻辑,还展示了知识的探究历程。如果学生不学习探究历程而只学习知识,知识也只会是枯燥空洞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实验,起到探究的效果呢?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办法,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完成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
一、引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物理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创设情境的良好素材。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用实验来创设情境,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密度测量实验”为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质量的提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那么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提问呢?本文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把握和提问对象的选择。一、提问时机的把握1.提在新课引入处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用能引起学生兴趣或者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入新课,比如该节课开始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观
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的相关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改进磁场相关知识的教学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体会。一、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过程探究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只管“填鸭式”教学,较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运用不够灵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过程探究
一、前言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中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动手操作从实验中获得。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于才刚刚系统地接触生物学的初中生来说,更应从生物学的实验特性让他们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体验和了解生物知识。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学习成果进行的实际考查。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在1992年对表现性评价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的定义:“它是要求学生
开放性作业是一种对学生不确定的作业,这类作业内容和结果具有不唯一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自主、主动完成的特点。高中生物引入开放性作业优化设计,这是对新课改的积极响应,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相吻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提升对生物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主动性发展。  一、作业题型优化,提升学生思维热度  高中生物开放性作业类型众多,对这些题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能帮助我们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科学地使用《评价标准》能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