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时,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很想告诉他一个发生在今年初的故事。

  元旦一过,华溪村村民以小组为单位,自发筹资陆续办了五场“脱贫感恩宴”。
  这五场“感恩宴”,每一碗菜、每一杯酒,都与村民的心情融汇在一起。
  “大家在饭桌上都争着表白,特别是好几个返乡村民,说起家乡的变化、生活的改善,说一个哭一个。”王祥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潸然泪下。
  正是这个原因,4月15日当天,在面对总书记时,王祥生虽然几次差点脱口而出,最终还是将这个故事咽回了肚里。
  的确,当CQDK全媒体记者赶到华溪村采访时,看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村民的幸福,来自总书记在华溪村留下的殷殷嘱托。
  围绕一个主题,解剖一只麻雀,总书记在中益乡华溪村看得很仔细、问得很具体。总书记的考察如春风吹拂,让华溪村这个曾经闭塞的贫困村子,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我回到这里就是要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以教育改变这里贫困的模样”


  中益乡小学离乡政府办公地不远,一幢黄白相间的五层教学楼很是显眼,楼后是郁郁青山,景色宜人。
  教学楼一侧,还有两栋修葺中的小楼,一栋是寄宿制学生宿舍,一栋是综合楼,已经封顶。
  当我们赶到学校采访时,不少孩子正在操场上跳着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
  “总书记走进学校的时候,我正带着低年级孩子跟着高年级孩子学跳摆手舞,看到总书记后,孩子们‘呼啦’一下都跑了过去,围拢在总书记身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教师唐大鹏仍难掩激动地说,总书记待人非常和蔼,不仅关心孩子们衣服穿得暖不暖和,还和孩子们开玩笑。
  今年24岁的唐大鹏是一名全科师范生,毕业后他主动提出到中益乡小学任教,如今已快两年时间。在唐大鹏看来,这两年里,中益乡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听老教师说,以前最怕遇上下雨天。那时学校外面路不好,难免有娃儿在路上打湿衣服鞋子,弄得一身泥浆。现在路变好了,再也不会出现这类情况。”唐大鹏说。
  随着环境的改善,学校的软实力也在提升。在学校教了30多年书的马泽祥感慨道,以前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现在不仅有专职老师,音乐室里还配了钢琴、二胡等乐器,孩子们能学的内容更丰富。
  在教师马影翠看来,这种变化尤其明显。马影翠儿时就在中益乡小学上学,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又回到了这里任教,如今已有17个年头。在她的回忆中,之前的校舍就是一间简陋的砖木结构房子,吃饭需要自己从家带米到学校煮,学校只能简单提供一点汤水。
  “我是中益人,我回到这里就是要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以教育改变这里贫困的模样。”这是马影翠回校任教的初衷,也是对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回应。
  对于唐大鹏而言,他要做的是尽力付出心血陪伴孩子们成长,克服困难做好本职工作,把孩子们教育好,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还有更多的教师在这里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中益乡小学校长谭顺祥罗列了几个数字:5年前,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现在则是40岁左右;现有的23名教师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了15人,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聆听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谭顺祥充满了干劲:“我们要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到学校、扎下根来,更好地支持中益乡的教育事业。”

  总书记的考察调研如春风吹拂,学校的发展也风头正劲。谭顺祥介绍说,在扶贫配套资金支持下,学校去年已启动改扩建工程,能容纳80名学生寄宿的宿舍楼预计今年夏天就能交房,多功能教室也在抓紧建设,不久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又将大幅改善。

“要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很高了”


  去贫困户谭登周的家,需要沿着蜿蜒的公路爬好几个陡坡,下车之后,还需要步行111级石梯,石梯尽头便是他的家。
  15日下午,華溪村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地面比较湿滑。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湿滑的阶梯,来到了谭登周、焦光润老两口的面前。
  “总书记微笑着走进我们院坝,跟我们握手。原来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他,做梦也没想到他会来我们屋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谭登周仍然乐得合不拢嘴。
  当天,总书记一间屋子一间屋子挨着看,粮仓里装着满满的稻谷,锅里是洋芋饭、酸酢肉、油团子粑粑,冰箱里有鸡蛋、汤圆,七个装满咸菜的坛子排得整整齐齐,灶房的火塘上方挂着腊肉……
  看到这些,总书记高兴地点点头。
  谭登周家有6亩地,过去,老两口种植玉米和土豆,养了一头猪和几只鸡,生活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在2016年时摘掉了“贫困帽”。但2018年3月,谭登周不慎摔伤,丧失劳动力;74岁的老伴焦光润又患有风湿、哮喘等慢性病,这个家庭因病返贫。
  “去年家里医疗费用了15万元,享受医疗保险和救助14万元,自费1万元,是村集体出的钱。去年土地流转入股分红2476元、股金分红960元。另外享受了森林直补1945元、种粮直补1082元。我们一家每月能领取农村低保金740元、养老金240元,村里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收入。”谭登周把家里的账一笔一笔算给习近平总书记听。他还告诉习近平总书记,自家的房屋在2018年被鉴定为c级危房,纳入中益乡风貌改造,政府出资修缮加固和风貌改造了3间住房。   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蒋凤记得,总书记在离开华溪村前嘱咐她:“你是医院的院长,你要保障好这里贫困群众的医疗健康。”蒋凤当时向总书记保证,一定会把党的政策执行好。
  当天,蒋凤向总书记报告:“我们一直在‘三个少’方面持续发力,千方百计减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负担。”
  “三个少”,指的是让百姓少花钱、少跑路、少生病。
  少花钱,即由政府资助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医保,每年180元的保费,由国家补贴100元,贫困群众只需出80元即可参保。与此同时,对贫困群众实施兜底救助,住院的自付比例不超过10%,门诊的自付比例不超过20%。这样的政策“组合拳”,让不少群众受益匪浅——去年,中益乡1800多人次在乡卫生院诊疗,获得医疗救助126万余元,大大减轻了看病的负担。
  少跑路,指的是医院为贫困群众开通了绿色通道,出院时实行一站式结算。
  少生病,则是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团队定点帮扶,对腿脚不便的群众,还定期上门诊疗。在谭登周家门口的墙壁上,就贴着一张家庭医生签约巡诊卡,上面有家庭医生向仁祥等人每个月来谭登周家里巡诊的记录。
  “要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很高了。”谭登周心怀感激,自己创作了一副对联,贴在堂屋门口。
  对联是这么写的:“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共产党好。”

“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政策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


  85岁老党员马培清和两个儿子的家,在山沟里的公路边。
  15日,总书记来到马培清家时,已是傍晚。
  “总书记好亲切哟!”记者来到马培清家时,她清晰地回忆起几天前的情景,总书记走上来握着她的手,走进堂屋,看到谷仓里装满粮食,厨房里挂着不少腊肉,连连点头微笑。
  “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政策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春日暖阳下,面对青山、背靠小楼,马培清坐在院坝里满脸笑意。
  从马培清家门口望出去,有一大片种植基地,这是村集体的黄精、木瓜示范基地,中药材黄精早已吐出了嫩芽,木瓜树也长到了齐腰高。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哕!”马培清的儿子陈朋望着家门口的黄精、木瓜示范基地,眼中是满满的希望。
  华溪村距石柱县城40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过去主要种植“三大坨”——红薯、土豆、玉米,多年来粮经比高达9:1,每亩土地综合产出率不到1000元。
  2017年11月,华溪村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部分村民出资入股的模式,注册成立了石柱县中益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当地村民都打趣说,这是村里第一个“中”字号企业。
  华溪村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时,正赶上全市“三变”改革试点,华溪村被定为试点村之一。
  得知这一好消息后,王祥生激動地在全村奔走相告。短短半个月时间,华溪村90%以上的村民都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
  陈朋一家也在2018年春天将五六亩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集体。
  面对整体流转的1200亩可利用耕地,大家决定发展中药材、经果、康养旅游等产业。此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惠及了全村村民,也将村里的粮经比由9:1调整为1:9。
  2017年12月底,村集体流转的土地上,栽下了一批木瓜苗。
  总书记在考察时发现,马培清家门口的黄精才冒出幼芽、木瓜也才齐腰高,得知这两种作物都是多年生,至少3年才能见到收益,于是转身问王祥生:“老百姓今年的收入如何解决?”
  王祥生回答说,正是考虑到村民短期收入的保障问题,村集体的土地上还栽种了西瓜、辣椒、水稻、黄瓜等短期作物,此外,养殖中蜂也能在短期内见到收益。
  2018年,华溪村集体特色产业收入达到2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
  “吃得黄连苦,换来蜂蜜甜”,华溪村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语,这也是如今村子产业结构的写照。
  中蜂是中益乡三大重点产业之一,华溪村蜜源植物种类多达30余种,尤其适宜发展蜂蜜产业。
  “村里培植产业种下的作物都是能开花的,开花后就能作为中蜂的蜜源,到时候四季有花,也为将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王祥生相信,未来华溪村村民的日子一定会像蜂蜜一样甜。

“无论今后我们的村集体做到多大,救助金和公益金的比例都不会变。”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华溪村探索脱贫长效机制的一个载体。
  时至今日,一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照片还贴在华溪村活动室的宣传栏上。
  照片上,数十位村民齐刷刷地举手表决,同意合股联营。一只只高举的手下,是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
  第—排的笑脸中,有—张熟悉的面孔,正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去看望的贫困户谭登周。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9月左右。那时,谭登周还没有受伤,人看起来神采奕奕。
  谭登周一家,除了土地入股以外,还出了少量资金入股。2018年,他们第一次拿到了土地流转的保底分红和股金分红。
  分红是意料之中的事,去年,还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谭登周外出务工时摔伤,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月。加上老伴焦光润患有高血压、风湿、哮喘等慢性病,老两口全年的医药费差不多15万元。除了享受医疗保险和救助14万元以外,谭登周还需要自费1万元,没想到这自费的1万元也由村集体“买单”。
  这也是谭登周作为村集体经济的股东所享有的一项权利。按照事先约定,村集体经济每年的盈利中,会提取60%作为全体成员的分红,同时,30%作为困难群体的救助金,10%作为公益金。
  谭登周入股村集体经济,除了可以每年享受分红,也相当于给自己多买了一份保险。
  用集体的力量来为困难个体增加一份保障,华溪村的产业扶贫逻辑中,多上了这么一环。
  春光照耀下,黄精苗正向着太阳生长。再过两年,华溪村的黄精将迎来第一次收成。到那时,华溪村的“股东”们,腰包也将越来越鼓。
  “无论今后我们的村集体做到多大,救助金和公益金的比例都不会变。”王祥生相信,充满生命力的村集体经济,将会让村民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而谭登周的愿望,就是将贫困抛在身后,永不回头。

“从肩上挑起这个担子起,帮助村民脱贫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在华溪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摆脱了黄连的苦,尝到了蜂蜜的甜。
  张剑峰是一位因病返贫的华溪村村民。他感恩党的帮扶,一再给总书记念叨:“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
  习近平总书记笑了:“我也在村道边看到了这句标语,很生动!这句话说明两点,一是党的政策深得人心;另一点是,人民群众看到政策好,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精神。”
  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村支书王祥生的心坎上。
  今年1月,村民以小组为单位,连续办了五场“脱贫感恩宴”。地点在村民自家的院坝里,大家自发筹资买菜、打酒,聚在一起做饭、喝酒、唱歌、跳舞,热热闹闹,欢笑声在山沟里回荡。
  在华溪村土生土长的王祥生,从2010年开始当村党支部书记。“从肩上挑起这个担子起,帮助村民脱贫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用他的话说,挑起这个担子,村干部们就几乎没清闲过一天。特别是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以来,从乡里到村里,从扶贫干部到本地干部,几乎都没了休息日。
  正因如此,看到黄精苗在地里一天天长高,听着蜜蜂在春天里“嗡嗡”地环绕,喝上一口村民们满怀深情斟上的土酒,王祥生这个七尺男儿也会激动得落下热泪。
其他文献
热爱工作的人更应该学会享受生活  我们在宣传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时,总是强调他们是如何废寝忘食地工作。我觉得这种宣传引导有失偏颇。这种宣传是在造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  应该说,人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一个人也不是孤立的人。一个人有父母、配偶、子女、同事、朋友等。一个人不能仅为自己负责任,还应该为自己的亲友和社会负责。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他人的责任要远大于对自身的责任。而且,在尽这些责任的同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对新一轮财税改革提出的任务要求和目标路径。十九大作出这一论断的根本依据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判断。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理念。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十九大提
人生路上,我们常常会与一些美好的事物匆匆相遇再别离。  其间,总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存留于心。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心底依旧能泛起一阵阵初见时的悸动。  比如,一个古镇、一条老街。  7月下旬,我到中山古镇游访,希冀从繁华都市里抽身而出,寻找盛夏里心灵的诗意栖所。  昨日繁华如云烟,但留赤诚在人间  中山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与贵州省习水市、四川省合江县交界处的大山之间。  古镇历史悠久,据南宋《清
走进位于潼南区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旭田植物工厂,一大片蔬菜正在静悄悄地生长。  和一般蔬菜不同,这里的蔬菜浑身充满了“智慧因子”。  在1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栽培室内,这些蔬菜整齐地排列在立体栽培架上,接受着智能化的LED红蓝复合光的照射。  利用栽培架上的管道进行循环供给,蔬菜无需土壤,通过不断吸收水和营养液来长成,生长周期直接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循环到营养液浓度
最近,重庆党刊全媒体记者一行来到福建省莆田市采访。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20年、不断深化木兰溪治理内容的故事。  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这条100多公里长的河流,地势落差大、河道千回百转。特殊的地理条件,让莆田人民非但没有享受到临水而居的福泽,反倒年年饱受水患折磨。  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蓝图,推动木兰溪治理工程。  20年的时间,木兰溪
近年来,重庆致力于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虽然“中心”效应日渐显现,但离目标还有较大距离。一是“渝新欧”开行频率还不够高,集聚辐射力还不够强。二是覆盖全国的集疏运体系还不完善,直达全国大中城市的铁路、公路货运线路还不够多。三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效率不高。四是商贸对物流的支撑力还较弱,区域性综合大市场比较缺乏。五是物流企业整体实力较弱,拥有全国性运输网络的企业还不多,这直接造成重庆货运物流成本
11月初的一天,秋雨绵绵。巫溪县宁乡镇薅坪村云雾环绕,如蓬莱仙境般若隐若现。  驻村“第一书记”黄兴平正站在村口,焦急地等待养蜂技术员。  为了寻找村级经济发展的“蹊径”,薅坪村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引进了来自四川省阿坝州的200群中华蜜蜂。  眼下,黄兴平正忙着组织技术员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两个多月前,黄兴平来到薅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前,他在巫溪县委组织部从事干部管理等工作。
12月5日,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总结分析今年经济工作,科学谋划明年目标任务。市委书记、市委财经委员会主任陈敏尔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稳得更巩固、进得更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唐良智,市领导吴存荣、王赋、
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经常忘记关掉煤气,过马路时行动缓慢……  你是否知道,父母已经老了。  重庆65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11.56%,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级地区。如何尽孝,已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民生要题。    孝道之殇    2011年4月15日,廖惠蓮从湖南郴州来到广东深圳。  她一直咧嘴直乐——就要和儿子住一起了。  儿子廖天野是她的骄傲。  2000年,廖天野考上
2018年9月16日,在这个稻穗飘香的秋日,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锣鼓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一场隆重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眺望稻田,百里良田像一块画布,以五色稻谷勾勒出的“中国梦”“乡村振兴”等字样,引来游客阵阵惊叹。  在“五彩稻田”背后,前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长虹村,同样展示出一幅无比绚烂的画卷。  面对这样一幅画卷,以前,乡亲们想都不敢想——昔日这个村容不整、百业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