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日本共同社近期报道,日本防卫省首次明确表示,日本自卫队将研究引进美国反导系统“萨德”。报道称,日本防卫省官员强调,日本引进此类新装备,不只是对日本防卫能力的一剂“强心针”,对美日韩联盟来说也是“有力的选项之一”。
美国从小布什政府撕毁反导条约之后开始强力推进反导体系建设。2012年3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构建亚太反导体系,这一系统基于两组三边联盟(美日澳、美日韩)来实现。美国一直希望在亚太地区部署“萨德”系统,201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一事的主角就是“萨德”系统。日本研究引进“萨德”系统是其再次主动“示好”美国,深度捆绑日美利益的举动。
防空反导系统是一个国家的防护屏障,作用举足轻重,曾经在二战中饱受空袭之苦的日本战后一直非常重视防空武器的研制和部署,反导系统步入实战后,更是被纳入日本防空武器装备的序列。近年来,日本积极研制和部署新型防空反导系统,试图打造更为完善的防空体系。
防空导弹是现代战争反空袭的主要武器装备,因此能力许可的国家通常都会装备不同射程、射高的防空导弹,形成射程衔接、射高梯次覆盖的多层防空体系,以捍卫自己的天空。日本认为,国土东西宽度不足400千米,南北长度却长达2500千米,纵深短浅,防御正面过长,战略目标很容易遭受空袭打击。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战略大轰炸是促使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证明了日本纵深短浅带来的缺陷。日本认为,空袭兵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本地理缺陷等因素要求日本必须构建远、中、近多层防空体系,使之成为日本抗击敌人空袭的最后一道屏障。
为打造严密的防空体系,日本采取了外购和自研双管齐下的方式,逐步构建了由远程、中程、近程、超近程等防空导弹组成的防空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多层防空体系由外购的“奈基”2远程防空导弹、“霍克”中程防空导弹、81式近程防空导弹等不同射程的防空导弹组成。90年代后,日本开始外购和研制新型防空导弹,逐步形成了现在由“爱国者”PAC-2、03式、81式、93式等防空导弹构建的新一代防空体系。
“爱国者”PAC-2是一种远程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拦截远程中高空飞行器。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装备的“奈基”防空导弹日渐老化,日本国内当时研制远程防空导弹的技术储备和经验都不足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支撑其自行研制一款远程防空导弹,因此日本把希望寄托于美国。1987年,日本与美国达成联合生产“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的协议。1990年,日本开始正式部署“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连。“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由火控雷达、交战控制站、发射车、电源车等组成,导弹最大射程160千米。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只有第3高射群和第5高射群装备了“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其他4个高射群通常混装“爱国者”PAC-2和“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系统。
2006年,日本向外界公开了自行研制的03式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该导弹系统的开发计划虽然自1983年就被提到了防卫厅的议事日程上,但直到1995年才做出自主研发的决定,并于1996年正式开始相关研究。03式导弹系统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与开发所和三菱电气公司合作研制,主要用于替代“霍克”中程防空导弹。2001年,03式导弹系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首次实弹试验,2003年起制式化并初始生产。整个开发过程耗资约1000亿日元。
03式导弹长4.9米,弹径0.32米,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射高10千米,采用指令制导 主动雷达 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每个火力单元包括4辆发射车、1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1个指挥控制中心和1个火控站。每辆发射车上装有六联装发射系统,导弹封装在运输、发射一体的发射箱内,整个系统由对空作战指挥装置、导弹发射车、雷达和火控系统、无线通讯车、运输装填车等组成。
目前,03式导弹系统装备了日本陆上自卫队下的各高射特科群。每个高射特科群由4个高射中队组成,每个群的03式导弹系统构筑费用约为470亿日元,比同等的“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少约400亿日元。截至2010年,03式中程地空导弹已经装配14个高射中队,总购买费用达5600亿日元。从2009年开始,日本开始对03式导弹系统进行升级,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更有效地对付敌人高空巡航导弹和空地导弹,以及连接对空作战指挥装置和对空作战指挥系统,进而实现与航空自卫队自动警戒管制系统的数据传输,提高作战能力。预计改进型导弹系统将于2016年实现装备化。
日本的低空近程防空任务主要由81式防空导弹系统负责。这是一种机动式近程防空导弹,航空自卫队和陆上自卫队都有装备,既可承担野战防空任务,也可承担要地防空任务。81式导弹系统从1960年开始研制,研制过程波折不断,1981年最终定型。该导弹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弹长2.7米,弹重100千克,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3千米,采用惯性制导 被动红外制导,配有一枚重9.2千克的高爆破片战斗部。81式导弹系统由导弹发射车和火控车组成,发射装置采用四联装发射架,火控车上装备了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处理6批目标。81式导弹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相控阵雷达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日本部署“爱国者”PAC-3导弹
虽然上述防空导弹系统都配备了搜索雷达,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完善的空情预警系统是充分发挥防空导弹系统作战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20余年的努力,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由陆基预警雷达和预警机等探测装置组成的空情预警系统。随着新型雷达和预警机的不断入役,日本自卫队装备的空情预警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性能处于持续提高的状态。
美国从小布什政府撕毁反导条约之后开始强力推进反导体系建设。2012年3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构建亚太反导体系,这一系统基于两组三边联盟(美日澳、美日韩)来实现。美国一直希望在亚太地区部署“萨德”系统,201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一事的主角就是“萨德”系统。日本研究引进“萨德”系统是其再次主动“示好”美国,深度捆绑日美利益的举动。
防空反导系统是一个国家的防护屏障,作用举足轻重,曾经在二战中饱受空袭之苦的日本战后一直非常重视防空武器的研制和部署,反导系统步入实战后,更是被纳入日本防空武器装备的序列。近年来,日本积极研制和部署新型防空反导系统,试图打造更为完善的防空体系。
双管齐下打造多层防空体系
防空导弹是现代战争反空袭的主要武器装备,因此能力许可的国家通常都会装备不同射程、射高的防空导弹,形成射程衔接、射高梯次覆盖的多层防空体系,以捍卫自己的天空。日本认为,国土东西宽度不足400千米,南北长度却长达2500千米,纵深短浅,防御正面过长,战略目标很容易遭受空袭打击。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战略大轰炸是促使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证明了日本纵深短浅带来的缺陷。日本认为,空袭兵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本地理缺陷等因素要求日本必须构建远、中、近多层防空体系,使之成为日本抗击敌人空袭的最后一道屏障。
为打造严密的防空体系,日本采取了外购和自研双管齐下的方式,逐步构建了由远程、中程、近程、超近程等防空导弹组成的防空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前,日本的多层防空体系由外购的“奈基”2远程防空导弹、“霍克”中程防空导弹、81式近程防空导弹等不同射程的防空导弹组成。90年代后,日本开始外购和研制新型防空导弹,逐步形成了现在由“爱国者”PAC-2、03式、81式、93式等防空导弹构建的新一代防空体系。
“爱国者”PAC-2是一种远程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拦截远程中高空飞行器。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装备的“奈基”防空导弹日渐老化,日本国内当时研制远程防空导弹的技术储备和经验都不足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支撑其自行研制一款远程防空导弹,因此日本把希望寄托于美国。1987年,日本与美国达成联合生产“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的协议。1990年,日本开始正式部署“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连。“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由火控雷达、交战控制站、发射车、电源车等组成,导弹最大射程160千米。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只有第3高射群和第5高射群装备了“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系统,其他4个高射群通常混装“爱国者”PAC-2和“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系统。
2006年,日本向外界公开了自行研制的03式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该导弹系统的开发计划虽然自1983年就被提到了防卫厅的议事日程上,但直到1995年才做出自主研发的决定,并于1996年正式开始相关研究。03式导弹系统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与开发所和三菱电气公司合作研制,主要用于替代“霍克”中程防空导弹。2001年,03式导弹系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首次实弹试验,2003年起制式化并初始生产。整个开发过程耗资约1000亿日元。
03式导弹长4.9米,弹径0.32米,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射高10千米,采用指令制导 主动雷达 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每个火力单元包括4辆发射车、1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1个指挥控制中心和1个火控站。每辆发射车上装有六联装发射系统,导弹封装在运输、发射一体的发射箱内,整个系统由对空作战指挥装置、导弹发射车、雷达和火控系统、无线通讯车、运输装填车等组成。
目前,03式导弹系统装备了日本陆上自卫队下的各高射特科群。每个高射特科群由4个高射中队组成,每个群的03式导弹系统构筑费用约为470亿日元,比同等的“爱国者”PAC-2防空导弹少约400亿日元。截至2010年,03式中程地空导弹已经装配14个高射中队,总购买费用达5600亿日元。从2009年开始,日本开始对03式导弹系统进行升级,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更有效地对付敌人高空巡航导弹和空地导弹,以及连接对空作战指挥装置和对空作战指挥系统,进而实现与航空自卫队自动警戒管制系统的数据传输,提高作战能力。预计改进型导弹系统将于2016年实现装备化。
日本的低空近程防空任务主要由81式防空导弹系统负责。这是一种机动式近程防空导弹,航空自卫队和陆上自卫队都有装备,既可承担野战防空任务,也可承担要地防空任务。81式导弹系统从1960年开始研制,研制过程波折不断,1981年最终定型。该导弹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弹长2.7米,弹重100千克,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3千米,采用惯性制导 被动红外制导,配有一枚重9.2千克的高爆破片战斗部。81式导弹系统由导弹发射车和火控车组成,发射装置采用四联装发射架,火控车上装备了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处理6批目标。81式导弹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配备相控阵雷达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
完善的空情预警系统

虽然上述防空导弹系统都配备了搜索雷达,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完善的空情预警系统是充分发挥防空导弹系统作战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经过20余年的努力,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由陆基预警雷达和预警机等探测装置组成的空情预警系统。随着新型雷达和预警机的不断入役,日本自卫队装备的空情预警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性能处于持续提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