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什么是跨文化教育”入手,提出跨文化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期教育目标的需要,并对此观点进行阐述,又提出了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跨文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的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教育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终身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如在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介绍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约翰·丹佛的Country Road,卡彭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和“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Love Me Tender等,使学生对美国的乡村音乐有感性的认识。
二、多媒体新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
三、挖掘教材内涵,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或“星期日”则没有以上之意。又如欧美人十分喜欢养狗,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不会背叛。在此文化背景下,英语中的“dog”用以指代忠实的伙伴,有褒义色彩。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四、注重观念更新,培养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五、转变教学模式,进行跨文化教育
1.对比教学模式。跨文化对比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发现本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并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所以,要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情景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pairwork、roleplay、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此外,通过创造模拟情景,还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语境,他们还能从容自如。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跨文化教育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认为必须加强文化的导入,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密切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使他们树立文化意识。在中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傅妍.“和而不同”: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探讨[J].考试周刊,2009(20).
[2]陆国珍.跨文化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6(14).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跨文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的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教育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终身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如在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介绍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约翰·丹佛的Country Road,卡彭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和“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Love Me Tender等,使学生对美国的乡村音乐有感性的认识。
二、多媒体新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
三、挖掘教材内涵,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或“星期日”则没有以上之意。又如欧美人十分喜欢养狗,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不会背叛。在此文化背景下,英语中的“dog”用以指代忠实的伙伴,有褒义色彩。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四、注重观念更新,培养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五、转变教学模式,进行跨文化教育
1.对比教学模式。跨文化对比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发现本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并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所以,要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情景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pairwork、roleplay、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此外,通过创造模拟情景,还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语境,他们还能从容自如。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跨文化教育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认为必须加强文化的导入,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密切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使他们树立文化意识。在中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傅妍.“和而不同”: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探讨[J].考试周刊,2009(20).
[2]陆国珍.跨文化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