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和瑞士科学家研究发现生物体细胞能够传输多达2比特以上的信息量。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G-蛋白偶联受体是目前半数现代药物的靶标。因此,弄清楚细胞通过这些受体能够可靠接收的信息量大小至关重要。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生物医学院药理学和药剂学系专家开展的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和计算机建模方法。他们对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化学信号并记录下细胞的反应。在反复刺激毒蕈碱受体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个体细胞的钙响应,科学家们证明了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传输至少2比特的信息量。这一数值比之前认为的要高得多,意味着细胞能够可靠区分至少4種浓度水平的激动剂(即引发受体应答反应的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指出,上述发现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生物学界的谜团:细胞内的信号传输原理。实验结果将对所有从事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人员有益。
来源:科技部
G-蛋白偶联受体是目前半数现代药物的靶标。因此,弄清楚细胞通过这些受体能够可靠接收的信息量大小至关重要。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生物医学院药理学和药剂学系专家开展的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和计算机建模方法。他们对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化学信号并记录下细胞的反应。在反复刺激毒蕈碱受体的情况下,通过测量个体细胞的钙响应,科学家们证明了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传输至少2比特的信息量。这一数值比之前认为的要高得多,意味着细胞能够可靠区分至少4種浓度水平的激动剂(即引发受体应答反应的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指出,上述发现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生物学界的谜团:细胞内的信号传输原理。实验结果将对所有从事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人员有益。
来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