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设计数学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抓住核心概念和思想,重视典型问题的探讨,做好有关问题的预设,展开练习的评价和回顾,做好知识的重构和思想的感悟。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感悟;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116-02
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压缩教学内容、进行刷题训练的现象,让数学教学变得吸引力不足、内容重复,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思维变得僵化。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基于体验与感悟,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基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基于体验与感悟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一、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吸引力不足。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由于赶进度,会出现教学设计简单粗陋的现象,教学吸引力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直接,将公式定理直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没有使用实例和教具,内容讲解不够直观,题目的讲解缺乏导入,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展开,跳跃式的讲解让学生学习出现困难。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存在缺少教案或者照抄教案的情况,缺乏数学教学整体计划,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
(2)内容重复。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解题变得机械化,不开动大脑进行思考。而且题海中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并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好习惯缺失。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贯穿始终,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完善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前一节课程的回顾,在一个内容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作业要进行评价和分析,督促学生修改和进步。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如拿到题目先思考要用到的知识,对解题要素要划线标示,解题要步步推进,解题完毕后要及时检查回顾等,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 基于体验与感悟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1)进行知识的整体把握。每节数学课程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数学涉及集合、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三角函数、向量、数列、不等式等知识,这些知识彼此之间有着连贯性。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中,学生能了解空间概念,并且对直线的方程有所理解,这对了解空间上的坐标、知晓集合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帮助。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思路,并步步推进,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2)抓住核心概念和思想。教师的教学需要突出主题,也就是核心概念,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核心,体悟思考的方法。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空间意识,讲述一维、二维、三维的基本概念,通过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观察坐标系中直线与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表达式,能计算点是否在直线上等。教师要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让学生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运用,为更深层次的学习铺平道路。
(3)重视典型问题的探讨。教师选择的典型问题应承载整个章节的核心概念、公式和定理,要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题目:△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PA⊥平面ABC,此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学生能根据PA⊥平面ABC,了解∠PAB、∠PAC=90°,而P是直线PA上的一点,AC⊥CB的同時,CB⊥平面PCA,因此PC⊥CB,图形中有4个直角三角形。学生可以根据平面与直线的相关公式定理对问题进行分析。
(4)做好有关问题的预设。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导入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或者是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长方体引入课程,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平面与平面间的垂直关系,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还可以在正方体中画出切面,显示出两个平面的角度差异。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典型问题,询问学生角度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公式和定理。
(5)展开练习的评价和回顾。教师的评价不能随意,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也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概念进行梳理,将点与点、直线、面分为一组,将直线与直线、面分为一组,将面与面分为一组,解决学生概念混乱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并挑选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6)做好知识的重构和思想的感悟。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与交流,在讨论中拆解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模式,如将空间进行转换,或者使用辅助线将图形转化为自己经常接触的模型。教师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适当引入即将讲到的知识,并与当前的课程相联系,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增强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 结语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结合体验与感悟的思想,让学生能找到清晰的学习脉络,在解题时能结合所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并在学习后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俊.核心素养落地,教学设计很重要——以高中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7).
[2]樊晖.有效探究缘于精心的设计——高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的价值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
[3]丁永海.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3(22).
[4]金志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5).
[5]张承武.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和形式探究——以“导数及其应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感悟;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116-02
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压缩教学内容、进行刷题训练的现象,让数学教学变得吸引力不足、内容重复,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思维变得僵化。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基于体验与感悟,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基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对基于体验与感悟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一、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吸引力不足。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由于赶进度,会出现教学设计简单粗陋的现象,教学吸引力不足。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直接,将公式定理直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没有使用实例和教具,内容讲解不够直观,题目的讲解缺乏导入,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展开,跳跃式的讲解让学生学习出现困难。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存在缺少教案或者照抄教案的情况,缺乏数学教学整体计划,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
(2)内容重复。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会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解题变得机械化,不开动大脑进行思考。而且题海中存在大量重复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并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好习惯缺失。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贯穿始终,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完善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前一节课程的回顾,在一个内容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作业要进行评价和分析,督促学生修改和进步。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如拿到题目先思考要用到的知识,对解题要素要划线标示,解题要步步推进,解题完毕后要及时检查回顾等,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 基于体验与感悟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1)进行知识的整体把握。每节数学课程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数学涉及集合、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三角函数、向量、数列、不等式等知识,这些知识彼此之间有着连贯性。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中,学生能了解空间概念,并且对直线的方程有所理解,这对了解空间上的坐标、知晓集合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帮助。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思路,并步步推进,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2)抓住核心概念和思想。教师的教学需要突出主题,也就是核心概念,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核心,体悟思考的方法。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空间意识,讲述一维、二维、三维的基本概念,通过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观察坐标系中直线与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了解表达式,能计算点是否在直线上等。教师要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让学生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运用,为更深层次的学习铺平道路。
(3)重视典型问题的探讨。教师选择的典型问题应承载整个章节的核心概念、公式和定理,要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题目:△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PA⊥平面ABC,此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学生能根据PA⊥平面ABC,了解∠PAB、∠PAC=90°,而P是直线PA上的一点,AC⊥CB的同時,CB⊥平面PCA,因此PC⊥CB,图形中有4个直角三角形。学生可以根据平面与直线的相关公式定理对问题进行分析。
(4)做好有关问题的预设。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导入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或者是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长方体引入课程,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平面与平面间的垂直关系,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还可以在正方体中画出切面,显示出两个平面的角度差异。教师可以根据之前的典型问题,询问学生角度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公式和定理。
(5)展开练习的评价和回顾。教师的评价不能随意,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也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概念进行梳理,将点与点、直线、面分为一组,将直线与直线、面分为一组,将面与面分为一组,解决学生概念混乱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记录,并挑选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6)做好知识的重构和思想的感悟。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与交流,在讨论中拆解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模式,如将空间进行转换,或者使用辅助线将图形转化为自己经常接触的模型。教师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适当引入即将讲到的知识,并与当前的课程相联系,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增强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 结语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结合体验与感悟的思想,让学生能找到清晰的学习脉络,在解题时能结合所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并在学习后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俊.核心素养落地,教学设计很重要——以高中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7).
[2]樊晖.有效探究缘于精心的设计——高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的价值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
[3]丁永海.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3(22).
[4]金志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5).
[5]张承武.高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和形式探究——以“导数及其应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