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身边都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幼儿意外伤害事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造成的,因此,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尤为重要。“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幼儿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积极创造环境,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我国现阶段幼儿大多为独身子女,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众星捧月的位置,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使孩子丧失了通过相应生活经验获取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避免幼儿少受或不受伤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又要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并在恰当的地方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有综合性的教育。如:活动室内桌椅,柜子尽量做成圆角;玩具不能有尖尖的角,小的孩子不宜玩过小的玩具;电器、插座的放置,热水瓶、玻璃杯的摆放都要有合适的位置,不要让孩子轻易碰到。对幼儿园的建筑、设施设备、器材、用品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消除隐患等。
二、整合各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让幼儿接受较为全面、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
如讲解人的五官时,让幼儿探讨眼耳口鼻的功能和特点,介绍各个器官的保护方法,最后提出为什么进行保护。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盲人和聋哑人等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懂得了各个器官的重要性及不可或缺性,进而教育幼儿不能用锋利的器具破坏眼耳口鼻,而是要注意保护他们等。又如在《小孩不玩火》一课教学过程中,设计“灭火小实验”、“消防灭火队”、“失火了怎么办”等系列活动。幼儿在系列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自身的体验,愉快地获得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和经验。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如:晨检时,对幼儿所带的小刀、弹珠、打火机要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玩起来特别危险;户外活动时,要求幼儿有秩序地排好队,不推也不挤;做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做危险的动作;离园时不跟陌生人走,不能一个人独自跑出活动室等等。
四、创设情境活动,获得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3至6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活动,是幼儿获取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情境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如在情境活动《旅途中走失了怎么办》中,幼儿通过分析讨论后得出以下方案:
(1)打110电话报警。
(2)给父母打电话。
(3)给同伴打电话。
(4)寻找旅游团标记等。
在这些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才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保护。
五、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行为
如设计游戏“我是一个小医生”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消毒、包扎、止血的简单技能。设置“电话亭”,让幼儿练习拨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号码的认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六、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一位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让全班小朋友目睹老师帮他处理的全过程,在事后讨论中提出问题:“如果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因为有了现场观察,幼儿都有了办法:①让他别怕,坐好别动;②用棉球止血;③用毛巾冷敷。又如下雷阵雨时,带领幼儿讨论“雷雨天怎么办?”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很多,如摔跤、肚子疼、衣服弄湿了等等,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
七、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但孩子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锻炼他们社会生活能力,避免因不懂自护自救常识而发生悲剧,应适当的请专业人士举办一些安全教育讲座。如地震了怎么办?遇到火灾如何逃生?被陌生人缠住了怎么办?让孩子们了解自护自救知识,以利于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安全生存。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的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幼儿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一、积极创造环境,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我国现阶段幼儿大多为独身子女,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众星捧月的位置,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使孩子丧失了通过相应生活经验获取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避免幼儿少受或不受伤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又要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并在恰当的地方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有综合性的教育。如:活动室内桌椅,柜子尽量做成圆角;玩具不能有尖尖的角,小的孩子不宜玩过小的玩具;电器、插座的放置,热水瓶、玻璃杯的摆放都要有合适的位置,不要让孩子轻易碰到。对幼儿园的建筑、设施设备、器材、用品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消除隐患等。
二、整合各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让幼儿接受较为全面、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
如讲解人的五官时,让幼儿探讨眼耳口鼻的功能和特点,介绍各个器官的保护方法,最后提出为什么进行保护。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盲人和聋哑人等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懂得了各个器官的重要性及不可或缺性,进而教育幼儿不能用锋利的器具破坏眼耳口鼻,而是要注意保护他们等。又如在《小孩不玩火》一课教学过程中,设计“灭火小实验”、“消防灭火队”、“失火了怎么办”等系列活动。幼儿在系列活动中动手动脑,通过自身的体验,愉快地获得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和经验。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如:晨检时,对幼儿所带的小刀、弹珠、打火机要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玩起来特别危险;户外活动时,要求幼儿有秩序地排好队,不推也不挤;做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做危险的动作;离园时不跟陌生人走,不能一个人独自跑出活动室等等。
四、创设情境活动,获得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3至6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活动,是幼儿获取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情境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如在情境活动《旅途中走失了怎么办》中,幼儿通过分析讨论后得出以下方案:
(1)打110电话报警。
(2)给父母打电话。
(3)给同伴打电话。
(4)寻找旅游团标记等。
在这些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才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保护。
五、设计主题游戏,训练自我保护行为
如设计游戏“我是一个小医生”通过让幼儿扮演医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消毒、包扎、止血的简单技能。设置“电话亭”,让幼儿练习拨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号码的认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六、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一位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让全班小朋友目睹老师帮他处理的全过程,在事后讨论中提出问题:“如果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因为有了现场观察,幼儿都有了办法:①让他别怕,坐好别动;②用棉球止血;③用毛巾冷敷。又如下雷阵雨时,带领幼儿讨论“雷雨天怎么办?”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很多,如摔跤、肚子疼、衣服弄湿了等等,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
七、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但孩子最终还是要步入社会,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锻炼他们社会生活能力,避免因不懂自护自救常识而发生悲剧,应适当的请专业人士举办一些安全教育讲座。如地震了怎么办?遇到火灾如何逃生?被陌生人缠住了怎么办?让孩子们了解自护自救知识,以利于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安全生存。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的条件反射,建立安全的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幼儿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