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蕴玉生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再好的厨艺,没有食材也只能画饼充饥,再高明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也难有必胜的信心。写作即如此,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和素材积累,断然写不出佳作,君不闻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君不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君不闻刘勰曰“水含珠而生色,山蕴玉则生辉”?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作文开始侧重于议论文的写作,对于议论文来说,素材积累尤为重要。课堂上,师生在分析鉴赏课本上的精读文章时,分析人物形象时,就是在积累写作素材。文言文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的爱国、正直、坦诚,蔺相如的睿智、机敏、不畏强权、顾全大局,可以用到“宽容”“知错就改”类主题的文章中;《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离骚》中屈原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陈情表》中李密的“纯孝感恩”,《赤壁赋》中苏轼的“旷达自知”,《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怡然自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坚守隐忍”…… 现代文中《小狗包弟》里巴金的“真诚忏悔”,《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的“坚定执著”,《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不向命运屈服”……诗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萧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绪……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学生写作层次的佳例。
  此外,做题时,遇到的诗歌鉴赏、仿写句子、现代文阅读也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为素材进行积累;阅读课时,自行对阅读材料进行积累、摘抄与交流;晚饭时,播放《电视诗歌散文》《百家讲坛》及新闻节目,增加积累;周末时,印发《每周文萃》,内容涉及作文范文(高考作文及评析,平时作文学生佳作及教师评语)、美文赏读(名家美文佳作)、课文相关内容补充(如《读柳永》《苏东坡突围》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资料可读,读过之后有词可用,有句可仿,有例可引;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共享自己读过的好文好书,共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和读书心得等,做到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此活动初期可指定某些喜欢阅读、文字功底好的同学做“托儿”,然后可以指定篇目,慢慢地可以逐渐放开,让学生自行选择)。
  假期中,推荐学生看《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焦点访谈》等学术性、时事性电视节目,增加知识和素材储备;结合假期作业阅读指定名著并进行探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报告或人物评价,开学后进行评比,选出优胜者打印成册;结合研究性学习要求进行社会百态调研等。
  真正将作文素材的积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内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积累的习惯,因为只有观察到了,才会引发思考,思考过的问题自然印象深刻,自然也就积累起来了。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的问题。”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素材是写作成功的保证。 “胸藏万汇”,虽不能保证你“倚马可待”,但绝对能达到“思如泉涌”。
其他文献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时,往往只抓“主要的”进行分析,常常忽略了作品中着墨不多的那些“次要”内容。用这种方法去解读高考中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就会无法全面领悟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有时候想要表现“主体”,但又不直接写,而是通过那些“次要的”来写,以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常常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次要的”内容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期刊
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现代文阅读既是化育精神、建树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思维、积淀人生智慧的重要载体,更是养成兴趣习惯、建构阅读知识、体悟阅读方法的实践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现代文的阅读促进了他们逐渐构建、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可以说,阅读对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世界观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当今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真可谓谈“读”色变,每次答题时
期刊
《蜀道难》与《琵琶行》皆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毫无疑问,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一曲华章《琵琶行》,令无数“天涯沦落人”为之泣泪。作者运用大量的拟声词、叠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那震撼人心的力量。琵琶女通过时而高
期刊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一剂良药,抚平你心中的伤痕。”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呢?如果他们写出的好文章没有得到适合的认可与赏识,那岂不是一件憾事?所以,处理好作文讲评课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最佳平台,同时,也是给写作困难的学生创造一次契机。通过作文讲评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
期刊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名家经典作品,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由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学习此类课文,能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 。  一、数次尝试,雾里看花  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时,曾有过
期刊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几轮教学改革,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仍然被单一的“讲读”和“串讲”主宰。“讲读”和“串讲”是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缺
期刊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具有个性的人物肖像等,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如何使美学主体(学生)感知审美客体(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地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  一、在朗读中显示的自然美  1、富有魅力的范读  教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只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做到既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孩子们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一)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
期刊
作文指导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学生交作文,教师评改作文。由于学生的生活往往局限于家庭、学校、课堂、宿舍。接触的人也往往是身边的亲人、老师和同学。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生活范围太窄,再加上平常缺少观察和思考,缺少体验和感悟,久而久之就越来越觉得作文没内容写,也越来越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写作的兴趣和激情也就漫漫地越来越没有了。教师也因此越来越觉得作文难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