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精细化要求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备课;要求
  〔中图分类号〕 G423.0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0—0046—01
  新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改变教材繁难偏旧的现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等。但新课程改革的所有要求都标示着一个信息:学生是主体,课堂是学堂。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教师的日常备课工作提出了更精细、更严格的要求。
  一、教师要深备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下的教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为教师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研读教材是创新教学的必要前提。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教师是教材的解读者、实践者。因此,教师对教材要细心研读,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加工和创造,要敢于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时代发展的特点融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教师还要发展教材,改变“以本为本”的现象,必要时对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顺序进行整合,以新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灵活变通地讲解教材内容,并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丰富的材料,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发展教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师要备透学生
  了解真实的学情,为学生找准切实的学习起点,这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至关重要。从教学实践来看,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都不同,教师就要正确认识学生,在备课时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如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的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多少,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教师都要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除此之外,要从教育心理学的层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状况了解学生,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情况中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才有可能在备课中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使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师要备好教法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能够综合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激活学生思维。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和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备好学法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教师的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中没有落实学法指导,大量的机械灌输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正如古谚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专家教授认为:“学生是一个个体概念,是因人而异的,对学法不能强求一致”。学习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课堂类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来选择。正所谓“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提高学法指导的层次性,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发展、创新学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逐步实现“我要学”、“我会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
  五、教师要备活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倡导民主教学,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层面上,即把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的“导学”应努力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之中,真正起到启发、点拨、调控的作用。教学过程的设置还要注意尽可能地保持教学环节的贯通性和科学性。
  编辑:张昀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校本教研;活动主题;策  划;理论学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17—01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都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但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着形式化问题——教师被动参与,活动缺乏实效。怎样才能防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使教研工作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加油站呢?下面是我校
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都非常有限,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美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对于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美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所侧重的美点各不相同。有的作品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
〔关键词〕 学校管理;学风建设;文化环境;师德;竞争;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20—01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和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如何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学校管理
九年级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学生学习化学入门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概念呢?    一、 用实验搭起学生形成概念的桥梁    九年级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再冷凝成液态,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世界著名诗人歌德也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生活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得合乎规范。    一、丰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向体育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思索、探讨、帮助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积极创新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体育课程改革后,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克服了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的弊病,强调素质教育在体育课程